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论文集 >

浅析规模化猪场的出路

时间:2012-06-25 来源: 作者:何书贵 初晓红


浅析规模化猪场的出路

何书贵   初晓红

(江苏省新沂市家畜改良站,221400)

 
    规模化猪场在经历了品种改良、设备革新、技术进步几个大的发展之后,养猪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连年猪价低迷、疾病复杂和进入WTO 向世界市场开放的压力下,越来越感到我们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还是管理上的差距。尽管我国自2007年加大对标准化规模猪场的投入,而不少规模化猪场将圈舍改造成为标准化后却无流动资金,甚至有些规模化猪场改建后无法运转,以下笔者就规模化猪场的出路谈几点看法。
1 加快生猪品种改良
     随着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规模化猪场快速发展,针对大型生猪养殖企业,要重点推广“洋三元”的生产模式,先以长白为第一父本,大约克为第一母本, 杂交生产“大×长”二元杂交母猪,再和第二父本杜洛克杂交,生产洋三元杂交商品猪。同时,引进推广PIC配套系和斯格猪配套系等。洋三元瘦肉型商品猪饲料报酬3.0:1以下,胴体瘦肉率达61%以上。针对小型生猪养殖企业,要重点推广“两洋一土”的生产模式,先以长白或大约克为第一父本,本地母猪为第一母本,杂交生产“一洋一土”二元母猪,再和第二父本杜洛克杂交,生产“两洋一土”的三元杂交商品猪。各规模猪场要采取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减少公猪饲养量,保证公猪精液品质
2 做到科学精心饲养
    要科学养猪,就要了解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养猪技术与经验,了解生产猪用产品的优秀公司,优秀产品的特点,使用方法及效果。饲料是养猪学的关键之一,饲料的费用占整个养猪成本的70 %以上,饲料的营养是否全面直接关系到生猪生产,因此只有科学地配制饲料才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增加养猪的经济效益。旧的饲喂方法是指利用“单一饲料、稀食熟喂”来养猪,因此,往往一头猪养一整年还不能出售,原因是:饲料太稀,干物质少,营养不够,尽管猪吃得饱,但吃进水分过多,冲淡胃液,压迫胃壁,饲料停留短,影响消化,排尿过多,还要消耗大量能量,从而导致猪生长缓慢;饲料太稀,猪不用咀嚼,使具有消化作用的唾液(口水)分泌减少,消化酶也减少,因此,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也降低;饲料经过久煮之后,许多营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蛋白质等被破坏;饲料单纯、营养不佳,猪肯定长不大。所以,必须树立新观念,实行新方法养猪,才能收到较高的经济效益。新的养猪技术是:应用饲养标准,根据不同的生理阶段配制不同的配合饲料,采用干料喂养,仔猪和生长期肉猪自由采食,肥育后期合理限饲(即降低饲粮营养浓度和人为限量投料),种猪在饲养标准范围内限量投料。在管理上,要精心呵护,严格按照生猪的各阶段要求进行管理。
3 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
    猪场必须建立一整套严格的卫生防疫管理措施,才能保证不会因大量猪只病死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猪场应选择地势高燥,有充足的清洁水源,无污染和远离居民区的地方,场内划分管理区及生产区,生产区大门应高立门岗,严格控制生产区通道。生产区内设隔离区与兽医卫生区。
在猪场、生产区门口及猪舍进出口应修建宽的人、车消毒池。饲养员应尽量减少外出或回家。上班时更换工作衣鞋并经紫外光及消毒池消毒。外来人员出入严格执行批准手续,允许入内者须经消毒更衣,并限定行经范围。兽医应组织对圈舍用具,猪体及环境的经济性清洗消毒和空圈的彻底消毒。饲养员应调教猪只定点排泄粪尿,并每日除粪堆积发酵。猪舍内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保暖及适当饲养密度,减少各种应激刺激,给猪只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猪舍圈栏及猪体消毒至少每周一次,选用杀菌力强的低毒消毒药轮流使用,以防止耐药性的产生,猪舍应采取“全进全出”或分区“全进全出”,每年争取2~3次空圈消毒,其程序是彻底清扫—高压冲洗—3 %NaOH喷洒一次,冲洗空圈5天以上,使用前再用复合酚消毒。
要按免疫程序给猪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注射哪些苗,注射时间及次数决定了猪品种、母源抗体、当地疫病情况,因此各地(场)必须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周密的免疫程序。还要注意猪寄生虫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要求每年春秋二季全群猪各驱虫一次。断奶及新购入猪每两月驱虫一次,母猪怀孕中期亦应驱虫,并做好粪便的处理。

要加强猪场的保健措施。

4 建立岗位考核制度
    建立并认真贯彻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已成为许多规模猪场管理者的共识。作为猪场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与薪酬挂钩的考核制度对于规范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提高养猪水平,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控制生产成本是至关重要的。    
  配种员和妊娠母猪舍岗位:主要考核繁殖成绩,他们的工作需要密切配合,应放在一起考核。配种员和妊娠母猪饲养员所起的作用有大小,应根据作用大小给出相应的提成分配比例。工作量的考核以“总产活仔数”为最有代表性;技术指标可以选择“断奶至配种的间隔天数”、“情期受胎率”、“母猪分娩率”、“平均窝产活仔数”、“母猪平均月死亡率”,或者选择综合项目“母猪年平均非有效生产天数”和“母猪年平均窝产活仔数”。
分娩舍岗位:主要考核育仔成绩。工作量的考核为“育成仔猪总数”;技术指标可选择“仔猪育成率”、“不合格仔猪比例”、“母猪平均月死亡率”,也可选择“母猪头均育成猪数”或“母猪头均育成合格猪数”。
保育舍岗位:主要考核保育期育成率。工作量的考核为“保育期育成总数”;技术指标可选“保育期平均日增重”、“保育期育成率”和“保育期新增不合格猪比例”。
成长舍岗位:考核项目要把“出栏合格猪数”和“出栏淘汰猪数”分开计算;技术指标采用“生长期平均日增重”、“生长期育成率”和“生长期新增不合格猪比例”。
兽医岗位:应与其责任范围的“育成率”、“死亡率”和“因病淘汰率”挂钩。因兽医岗位有较多难以量化考核的因素,需增加辅助考评的内容。主要包括:(1)能严格执行防疫制度;(2)疾病诊断准确性高,治疗及时有效;(3)严格执行兽医临床操作技术规范;(4)工作主动,与饲养员配合好。辅助考评打分由场长和饲养员结合形成。
5 坚持自繁自养
    目前绝大多数中小规模场,没有实行自繁自养,都是靠从外地购进苗猪回来饲养,什么时候有合适的苗猪就购回,或多或少,购回后没有任何隔离,就放在同一猪舍内,购回的苗猪来源不清、防疫情况不清,检疫不严格,导致疫病随引种带入及传播,疾病循环感染,有时因购进苗猪把关不严,死亡率很高。因此,为了减少疾病的发生,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如从外地引种,在引种前必须做好调查,重点了解疾病情况,一定要到有动物防疫合格证的单位购买。
6 建立生产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水平
    通过培植壮大龙头加工企业,成立生猪生产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生猪养殖示范场(户)和养殖基地,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生猪规模化场为基础组成的新型生猪生产组织体系。成员内部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销售、统一服务”,做到信息、技术资源共享,投入品供应互惠,产品销售互利,发展生猪深加工产业,打造生猪品牌,加快推进了生猪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