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方案 > 猪病诊断 >

猪蓝耳病的症状和图谱

时间:2013-09-18 来源:华夏养猪网 作者:佚名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青年猪耳部、腹部、臀部蓝紫色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又称“猪蓝耳病”,本病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特征。本病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于养猪业发达国家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在世界各国引发了空前的“流产风暴”,给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已成为规模化猪场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疫病之一。本病于1987年在美国首先发生,随后加拿大也报道了本病,90年代初欧洲开始流行,在我国,本病首先于1995年底在华北地区规模化猪场发生,其后短短几年时问在我国大部分养猪地区流行。本病曾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征”、“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猪瘟疫”等。1991年,欧洲学者提出将本病命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1992年在美国的明尼苏达州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研讨会正式采用该命名,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正式定名。OIE将该病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猪蓝耳病病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呈球形,有囊膜,直径在40~60nm之间,表面有约5nm大小的突起。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25~30nm。无血凝活性,不凝集哺乳动物或禽类红细胞。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即在亚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病毒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13~1.19g/mL,在蔗糖梯度中的浮密度为1.18~1.23g/mL。病毒的稳定性受pH和温度的影响比较大。在pH小于5或大于7的条件下,其感染力降低95%以上。在pH7.5的培养液中可于-20℃和-70℃长期保存,在4℃则缓慢失去感染性。干燥可很快使病毒失活。对有机溶剂十分敏感,经氯仿处理后,其感染性可下降99.99%。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组长约15kb,含有9个开放阅读框,基因之间有部分重叠。可在猪原代肺泡巨噬细胞上增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为两个型,即以ATCCVR-2332毒株为代表的美洲型和以Lelystadvirus(LV株)为代表的欧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具有变异性,欧洲和美洲分离毒株之间存在显著的抗原差异性,两者只有很少的交叉反应。序列分析表明北美两地区的分离株存在广泛的基因组变异,而欧洲毒株之间则呈较为保守性。不同毒株之间在毒力和致病力上有明显的差异。我国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毒株均属美洲型,迄今还没有发现欧洲型毒株,同时我国的分离毒株也存在变异现象,现已发现有缺失变异毒株的存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可在猪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如猪肺泡巨噬细胞、外周单核细胞、肺间质巨噬细胞中复制,其中猪肺泡巨噬细胞最为敏感。目前认为病毒的初级复制部位是鼻黏膜或上呼吸道系统中的巨噬细胞,然后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其他器官,并在其中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增殖。

\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并发链球菌导致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

    猪蓝耳病流行病学

    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了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拭子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持续性感染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可在感染猪体内存在很长时间。


    猪蓝耳病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引入感染猪后易感猪群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的潜伏期,最短为3天,最长为37天。本病的临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诊疾病。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1.急性型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天)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胎儿木乃伊化,产弱仔。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至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生长猪和育肥猪仅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一过性的深紫色。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

    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

    2.慢性型这是目前在规模化猪场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表现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3.亚临诊型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在10%~88%。


    猪蓝耳病病理变化

    1.大体病变不伴发继发感染的病例除有淋巴结轻度或中度水肿外,肉眼变化不明显。呼吸道的病理变化为温和到严重的间质型肺炎,有时有卡他性肺炎。若有继发感染,则可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如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及脑膜炎等。

    2.病理组织学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引起的繁殖障碍所致的死产仔猪和胎儿很少有特征性病变,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致死的胎儿病变是子宫内无菌性自溶的结果,没有特异性;流产的胎儿血管周围出现以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动脉炎、心肌炎和脑炎。脐带发生出血性扩张和坏死性动脉炎。

    生长猪较成年猪更常见特征性组织性病理变化,肺的组织学病变具有普遍性,有诊断意义。单纯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以间质性肺炎伴随正常的呼吸道上皮为特征。其特点为肺泡间隔增厚,单核细胞浸润及肺Ⅱ型上皮细胞增生,肺泡腔内有坏死细胞碎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合并细菌、病毒感染时,病变依合并感染的细菌/病毒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合并感染细菌性病原常引起复杂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肺炎,间质性肺炎常混合化脓性纤维素性支气管肺炎或被化脓性纤维索性支气管肺炎所掩盖。有些感染病例还可见胸膜炎。

    鼻甲部黏膜的病变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感染后期的特征,其上皮细胞纤毛脱落,上皮内空泡形成和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淋巴结、胸腺和脾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发生中心肥大和增生、生发中心坏死、淋巴窦内有多核巨细胞浸润为特征,病早期可见脾脏白髓、胸腺皮质核、扁桃体滤泡淋巴细胞坏死,后期脾核淋巴结细胞增生;另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引起的血管、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的病变也主要表现为淋巴、巨噬细胞、浆细胞的增生和浸润。


    猪蓝耳病诊断鉴别

    仅根据临诊症状及流行病学特点难于对本病做出确切诊断,需要与其他有关繁殖与呼吸道疾病进行鉴别后,方能怀疑本病。确切诊断需依赖实验室诊断技术,包括病原检测、分离与鉴定,血清学诊断等。

    1.临诊诊断妊娠后期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胎儿木乃伊化,出现呼吸困难;新生仔猪出现呼吸道症状,高死亡率(80%~100%)。

    2.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病毒分离的首选材料是肺、扁桃体、脾、淋巴结和血清,死产和流产胎儿的脾肺血清和胸水是适宜的检验材料,弱胎猪和有呼吸道症状的急性感染猪的检出率最高。可用于病毒分离的有原代细胞PAM和传代细胞CL2621、MAl04、Marcl45等细胞系。但就临诊分离率而言,PAM的敏感性要高于传代细胞,一般来说日龄小的猪对病毒的敏感性更高些。首次传代有时可能无CPE,需盲传2~3代。不同的毒株可能适应不同的细胞系,有些毒株仅能在PAM或仅能在CL2621细胞中生长,欧洲株在PAM上的复制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而CL2621更有利于北美毒株的分离。

    可用于病毒鉴定的技术有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和单层过氧化物酶试验,RT-PCR技术以及电镜技术。

    3.抗体检测技术采用血清学抗体检测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目前有4种不同的方法用于检测血清中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包括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间接ELISA和血清中和试验(SN)。

    4.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有许多分子生物学方法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检测,可采用RT-PCR、巢式PCR、原位PCR、RT-PCR-RFLP以及核酸探针技术直接检测病料组织中的病毒。

    5.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其他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应与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瘟、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病、猪脑心肌炎、猪血凝性脑脊髓炎以及其他细菌性疾病进行区分。


    猪蓝耳病防治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控制已是世界养猪业的一大难题。即使在美国这样养猪业和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目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主要以持续感染、亚临诊感染、免疫抑制和易继发感染为流行特点,给本病的防制带来困难。

    (1)坚持自养自繁的原则,建立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引种。如必须引种,首先要搞清所引猪场的疫情,此外,还应进行血清学检测,阴性猪方可引入,坚决禁止引入阳性带毒猪。引入后必须建立适当的隔离区,做好监测工作,一般需隔离检疫3~4周,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

    (2)规模化猪场应彻底实现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

    (3)建立健全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一方面可防止外面疫病的传人,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把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群的继发感染机会。

    (4)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场,应做好各阶段猪群的饲养管理,用好料,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以提高猪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

    (5)适当使用药物控制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危害更多体现在感染猪群的继发感染。PRRSV感染猪群由于免疫功能的损害,易引起一些细菌性的继发感染,因此,建议在妊娠母猪产前和产后阶段、哺乳仔猪断奶前和断奶后、转群等阶段按预防量适当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菌药物(如泰妙菌素、土霉素、金霉素、阿莫西林、利高霉素等),以防制猪群的细菌性(如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附红细胞体等)继发感染。

    (6)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控制好其他疫病,特别是猪瘟、猪伪狂犬病和猪气喘病的控制。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场,应尽最大努力把猪瘟控制好,否则会造成猪群的高死亡率;同时应竭力推行猪气喘病疫苗的免疫接种,以减轻猪肺炎支原体对肺脏的侵害,从而提高猪群肺脏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

    (7)定期对猪群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以了解该病在猪场的活动状况。一般而言,每季度监测一次,对各个阶段的猪群进行采样,用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监测,如果4次监测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变化,则表明该病在猪场是稳定的。相反,如果在某一季度抗体阳性率有所升高,说明猪场在管理与卫生消毒方面存在问题,应加以改善。

    (8)对发病猪场要严密封锁;对发病猪场周围的猪场也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避免疫癌扩散。对流产的胎衣、死胎及死猪做好无害化处理,产房彻底消毒;隔离病猪,对症治疗,改善饲喂条件等。

    (9)关于疫苗免疫接种,总的来说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免疫防制措施,目前国内外已推出商品化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减毒疫苗和灭活苗,国内也有正式批准的灭活疫苗。然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减毒疫苗的返祖毒力增强的现象和安全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担忧。国内外有使用减毒疫苗而在猪群中引起多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暴发,因此,应慎重使用活疫苗。虽然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有限或不确定,但从安全性角度来讲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在感染猪场,可以考虑给母猪接种灭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