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史料 >

旷古烁今·记我国养猪业发展的大事件

时间:2012-12-25 来源:中国种猪信息网 作者:于超


    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养猪的文化一直伴随着我们,甚至在五千年前就已经开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远代养猪发展史

    中国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据考古发现记载。在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中发现距今约9000年的家猪骨骼,这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养猪痕迹。

    在距今7000~6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和桐乡罗家角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中,家猪骨骼占很大比重,并有陶猪出土,陶猪的发现说明家猪的饲养已有较大发展。
  
    先秦时期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商、周时代已有猪的舍饲。
  
  商、周时代养猪技术上的一大进展是发明了阉猪技术。
  
    汉代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养猪已经开始了积肥,使用了猪粪有机肥的种植。这一情况促进了养猪方式的变化。而且在猪种选育方面,《史记》有“留长孺以相彘立名”的记载。据明代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的注释,留长孺的相彘法认为“短项无柔毛者良,一厢有三牙者难留”。说明当时在猪种鉴定上已知猪的生理机能与外部形态的关系,这对汉代选育优良猪种起了很大作用。

    汉代华南小耳型猪被大秦国(古罗马帝国)引入,用以改良那里的本地猪,进而育成了罗马猪(又名拿波利坦猪)。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饲养方式逐渐代替了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养猪经验日益丰富。
  
    唐宋时期隋、唐时养猪已成为农民增加收益的一种重要手段。“有人畜猪以致富,因号猪为乌金”。那时官办养猪场规模可达数千头。宋代,养猪业更有较大的发展。
  
    元明时期元代在扩大猪饲料来源方面,有很多创造。据《王祯农书》记载,江南多湖泊地区已用滋生很快的萍藻一类水生植物来喂猪。山区养猪,有的以橡实为饲料。另外还有用发酵饲料喂猪的。大量利用青粗饲料、适当搭配精料的饲养方式,促进了养猪业的发展。

    明代中期,因“猪”与明代皇帝朱姓同音,被令禁养,旬日之间,远近尽杀,有的则减价贱售或埋弃,养猪业在此期间曾经遭受严重摧残。但禁猪之事持续时间不长,正德以后养猪业又很快获得发展,并在养猪技术如猪品种鉴别和饲养方法等方面取得一些成就。
  
    清代及其以后时期鸦片战争以前,养猪业仍较发达。全国各府、州、县的方志中,大都把猪列为“物产”之一,对一些特产名贵猪种,记载尤详。如同治四年(1865)的《荣昌县志》中,即把荣昌猪列为特产。这一时期对于边远地区的猪种资源,如西藏猪和滇西琵琶猪等也有记述。

    1770~1780年间,中国猪(广东猪种)被引入英国,与当地(约克夏郡和巴克夏郡)土猪进行杂交,育成了世界闻名的大约克夏猪和巴克夏猪。

    1816~1817年中国猪又被引入美国,与当地猪交配而育成了波中猪和彻斯特白猪。在养猪技术方面,在选种、饲养、疾病防治等方面,都比前代著作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专门讲述猪病治疗方法的《猪经大全》,共收录了50种猪病的病状和处方并附插图说明。此外,清末陈梅坡还曾吸收外国养猪经验编译成《养猪法》一书。

    1936年7月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在南京成立,由畜牧兽医界著名学者刘行骥、蔡无忌、程绍迥、罗清生、王兆麟、沈九成、陈瞬耘等 9 人组成第一届理事会、推选蔡无忌为第一任会长。

近代养猪发展

    经过了一个世纪的与国外侵虐者的斗争以及军阀、抗日和国共内战的艰辛的战争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新中国成立后逐渐的随着养猪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养猪界的行家,这对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批养猪界科学家在孙德林教授【我与养猪科学家】一书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歌颂了新中国养猪业专家、学者在行业发展方面的杰出贡献。回首62年的岁月,在党和国家社会主义的正确领导下,祖国面貌日新月异,养猪生产也在不断革新,国家政策更是激励着猪人再创佳绩,奋力实现建设现代化养猪产业的宏伟目标!

    1953年 我国第一座新型肉类联合加工厂—武汉肉联厂诞生,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副主席的朱德在1958年视察该厂时题词:“扩大肉类联合加工为全世界人民服务!” 

    1956年 由周泰冲等科研工作者研制成功,并推广使用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对控制我国猪瘟(HC)的流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在国外广泛应用。
 
    1959年 10月31日毛泽东发表了《关于养猪业发展的一封信》 。

    1972年 1972年-1983年许振英教授主持成功培育了中国第一个瘦肉型猪种“三江白猪”,1986年提出的我国瘦肉型猪饲养标准正式成为农业部标准。 

    1991年1月9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成立。协会举办各种类型技术培训班和技术讲座十七期,直接听课学员逾千人。深入生产现场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培育优良种猪、建立生态猪场、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生产。推荐优秀产品十多种。受到全国养猪同仁的大力支持与欢迎,也得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授予的先进分会光荣称号。

    1991年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引进美国迪卡猪配套系,开创了培育和推广引进国外优质瘦肉型配套系种的先河。 

    1992年 12月中国与加拿大政府间达成谅解备忘录、并实施中加瘦肉型猪双边合作项目。 

    1993年 B超开始在养猪业应用,使用其测量膘厚,眼肌面积及诊断母猪早期妊娠。 

    1993年 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种猪繁育工作中,主要用于生产管理和育种管理。 

    1996年 年初从北京开始发生“猪蓝耳病”,并逐渐蔓延至全国。 

    1996年 郭宝清等专家首次从国内发病猪群中分离出“猪蓝耳病”病毒,从而证实我国存在此病。 

    1997年 农业部“948项目”引进法国猪只采食自动记录系统ACEMA64,用于猪饲料转化率性状的选择。 

    1997年 美国荷美尔食品公司进入中国,与三元集团共同投资兴建北京荷美尔食品公司,开创了肉类加工领域与外国资本合作的先河。 

    1999年 国内最早的养猪行业门户信息网站—【中国种猪信息网】开通。

    2003年 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在北京成立。 

    2005年 四川猪链球菌病并导致人感染死亡,四川省8个地市、21个县市区、88个乡镇、149个村发生了生猪猪链球菌病疫情,死亡猪647头。 

    2005年 我们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养猪行业科技期刊《猪业科学》问世。《猪业科学》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与全国优秀核心期刊杂志联袂打造出的中国第一产、经、一体化的专业期刊。

    2006年 据农业部《兽医公报》报道,2006年6月,中国共有12个省份暴发“猪蓝耳病”疫情,其中猪感染数量最多的广东省报告病例达543头。行业普通认为这次高热病死亡猪的数量远比农业部公布的数量要多的多。正是由于这次大批猪的死亡,导致了2007年、2008年全国生猪和猪肉天价暴涨。 

    2007年4月第一届“全国猪人工授精关键技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07年 5月份中旬开始,全国生猪价格开始持续快速上涨,引起国家高层领导的关注,然后出台了每头可繁殖母猪补贴50元的政策。从此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扶持养猪生产的发展。
 
    2008年 2008年1月1日起国家免除养猪企业所得税 

    2009年3月发布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的通知,开始对生猪价格的波动做有效的调整和控制。

    2009年 4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墨西哥和美国爆发人感染性猪流感疫情。并迅速蔓延全球。引起公众对猪肉消费恐慌,需求产生影响。生猪市场受影响下大跌13%。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宣布,使用甲型(H1N1)流感指代当时疫情,并不再使用“猪流感”一词。 

    2010年1月11日商务部发布《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13年,全国手工和半机械化等落后的生猪屠宰产能淘汰30%,到2015年淘汰50%。

    2010年5月28日,重庆生猪交易市场开业,并首次启用了国内首个电子竞拍模式的生猪现货交易。12月8日,北京农副产品交易所推出冻猪肉订单交易。

    2011年生猪价格实现了持续9个月的增长,是价格持续上涨时间最长的一年。

    2011年7月27日 国家出台生猪养殖扶持政策,发表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防止市场供应和价格大幅波动的通知》大力扶持生猪生产,加强对生猪疫病防疫体系的建设。

    2011年9月2日 农业部发布全国畜牧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年-2015年)。

    2012年5月1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 

    2012年10月15日 全世界最大的养猪行业研讨会—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李曼养猪大会首次在中国西安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