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论文集 >

浅谈人工授精生产中种公猪饲养管理

时间:2012-07-13 来源:中国种猪信息网 作者:贾文忠


摘  要: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已获得广泛的普及,但在实践中发现,我们理论上的好多标准在实际生产中较难实现,同时一个大型猪场对净化种猪群是要高度重视、舍得投入,使用营养标准化的全价料在种公猪生产中是很重要的,要有合理的公母比例和合理的使用频率, 有效的生产、补充和利用后备资源。

关键词: 种公猪 精液 人工授精       

  随着我国养猪产业的不断发展,养猪技术和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已获得广泛的普及,但在实践中发现,我们理论上的好多标准都较难实现,并且有部分资料矛盾,使我们在实践中无所适从,本人将长期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几点体会做以介绍,供生产单位参考。
  我们场是一个8万头规模的商品猪场,有部分纯种生产,02年建场初采用自然交配,04年改用人工授精,所用种公猪为02年引进并参与自然交配,07年再次引进,中途依靠本场纯种生产更新2次,至今大部分07年引进种公猪已被淘汰,中途依靠本场纯种生产更新3次,所剩几头均呈年老体衰样,计划全部淘汰。长期以来,我场饲养种公猪数量居高不下,仍发生过精液供应紧张的情况,种公猪群中表现为部分种公猪睾丸后期生长异常,呈过大或大小不一,精液稀薄,种公猪性冷淡,后期死精,曾检测到蓝耳、猪瘟、伪狂犬感染,采取淘汰净化措施,但无法根除。时至今日,我们经过不断总结,采取有效措施,已无精液紧张情况发生的可能。
我们之所以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就是为减少种公猪的饲养数量,节约成本,同时更大限度地利用优良的种源,减少疾病传播。这就涉及公母比例等许多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本场的实际情况,我做了以下的分析:
  为了更容易看清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把种公猪的饲养、采精、人工授精与其它生产分开来单独看,并且我认为在集约化生产中对种公猪单独饲养和规划也是很有必要的。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发现,在整个种公猪生产使用中,如果出现了问题,表现为种公猪性冷淡、精液稀薄、死精,进而发生精液供应紧张,呈不可逆转的局面。为了能够较早发现问题,我们要跟正常情况进行对比。健康种公猪采精表现为:放出栏位后较为兴奋,奔跑向采精假台畜,射精2~4次,射精量为200~400ml,精液易通过滤纸,精液过滤完后滤纸呈水湿样,无明显滤留物,此外,种公猪的使用记录对比也十分重要。
  总结后,我们把问题的原因归三类:
  1、疾病原因:一个或几个突然表现为性冷淡、精液稀薄、死精,一般是由猪瘟、蓝耳、伪狂犬、乙脑等发热性传染病引起,感冒也是能引起的,对异常种公猪测温就可做出判断。
  2、营养原因:实践发现种公猪对营养变化表现明显,在日粮不变的情况下,停喂鸡蛋15天即可有明显的精液变化,我们场日粮蛋白标准为14%,每日每头种公猪加喂一颗生鸡蛋。营养原因引起的精液变化主要表现为性冷淡、精液稀薄。
  3、使用频率过繁:如没以上两种原因而出现精液变化,可认为是使用频率过繁,资料中所说的间隔2~3天亦或每周2~3次,在实际持续的生产中,对青壮年种公猪来说也是无法实现的。
针对这三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
  1、疾病原因:随时出现特殊情况,我们采取隔离观察和及时淘汰,并且每年进行1~2次检测,根据各厂情况而定,进行疾病净化。同时控制好环境,不良环境可以引发疾病,种公猪对环境也很敏感,不良环境也可以引起精液的波动。一个大型猪场对净化种猪群要高度重视、舍得投入,这是长期发展的必要。并且种公猪、种母猪最好与生长育肥猪分区饲养,是有效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2、营养原因:鉴于种公猪对营养变化较为敏感,种源也是我们猪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本,我们对种公猪的营养标准有成熟的实践数据,并实现了稳定的饲料标准化生产。虽然我们各大饲料生产企业对各生产阶段的饲料都有提供,但种公猪的全价料使用并没有得到普及。养猪生产中分娩仔猪饲料较为普及,我认为种公猪料也应该普及。种公猪料除有一定的营养要求外,对于原料的稳定性、脱霉的要求都是很高的,一般的饲料生产企业是达不到这些生产水平的,同时种公猪饲养的数量在一个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猪场中也是较少的。
  3、使用频率过繁:采精平率是在人工授精生产中比较难确定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实际操作和理论的一些差距容易使大家丧失判断的标准。我是采用这样的方法来确定频率的:在连续生产中,一头种公猪间隔一定时间,前后所采精液品质相同,数量相近,这个间隔时间就是最适合的间隔,当然每头种公猪的频率是不一样的,只要做好种公猪卡和采精记录,就能正确把握采精频率了。
  对于公母比例到底多少合适关系到猪场的切身利益。对于公母比例我们理论数据一般为1:200~300,我场的实践结果是:采精频率6~7次/月,稀释比例因猪而异,范围12~15份/次,取6次/月、13份/次计算,一个8万头规模的场子,达到标准生产指标的情况下仅需要饲养22头种公猪(标准指标为:全期成活率85%,妊娠分娩率92%,10头/胎,年产2.2胎)。这个数据是按种公猪精液生产情况计算的,而实际生产中种公猪是要随着母猪的发情情况使用的。为了保证种公猪的健康和有计划的使用,在实际生产中我们要饲养理论数量1.2~1.5倍的种公猪,对于高于理论值饲养的种公猪,可以通过为养殖场附近的散养户提供精液进行利用和获得价值。在这样的比例和频率下可以保证种公猪使用2~3年。实现健康饲养,有效节约成本的目的。
  在整个种公猪生产中,后备资源的生产和如何保证后备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补充和利用也比较重要。大多数养殖场对种公猪资源都是附带生产或靠引进,附带生产的结果是种公猪生产性能发生较大退化,建议使用冻精技术,冻精可以保存优良的第一代资源,适时使用可以使优秀的遗传性状得到有效的遗传。引进的种公猪生产性能较优秀,但不能保证能有效利用,特别是在人工授精生产中,调教方面较难控制。对于后备种公猪调教,理论上要求进行引诱调教,而我们实践中对引诱无效的种公猪通过限制种公猪活动范围,进行驱赶使其爬跨假台畜的强制调教方法也能达到预期目的,对于性欲不强的种公猪可以达到100%使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养猪生产技术手册.李炳坦等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8(2000.8重印):189~233
[2]怎样饲养瘦肉型猪.曾昭光,王照福编著.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6重印):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