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论文集 >

第四届猪人工授精关键技术研讨会

时间:2012-07-13 来源:中国种猪信息网 作者:孙德林


前     言
  今年是第四年举办猪人工授精关键技术研讨会。2007年4月在北京举行了第一届全国猪人工授精关键技术研讨会,共有近100人参加了会议;2008年第二届就增加到150人参加会议;2009年第三届就增加到225人参加会议。参加人数逐年增加,研讨内容逐步扩大,2010年又加上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主题。所以今年收到的论文是历年最多之年。本届年会由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发起,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北京浩邦猪人工授精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上海多仔福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省玉田种猪场、格拉姆科技(香港)国际有限公司、北京顺鑫农业小店畜禽良种场、欧洲泰高集团汉荷瑞(北京)技术顾问公司、华美(惠州)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德国米尼图人工授精与实验室技术有限公司等协办,由中国种猪信息网负责策划执行,由北京飞天畜禽软件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岗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繁殖教研室田建晖教授给予支持和指导。
  中国的猪人工技术推广要感谢政府的极大重视。中国猪人工授精推广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1阶段为起步阶段。1955年,广西一些地区已经建立了专门化的猪人工授精站,应用约克夏公诸配当地母猪,当时一头公猪可以配780~1298头母猪,采用统一供精;第2阶段为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中国普及猪人工授精已经接近世界养猪发达国家水平,尤其在江浙地区,人工授精应用比较普遍,利用公共汽车代发送精液,养猪生产者使用人工授精技术,做到了家喻户晓。但由于人工授精技术不规范,使用多次性输精管造成大面积子宫炎,使用自配稀释液造成精液保存时间的不稳定性,使人工授精技术逐渐萧条下来。第3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等省市区猪人工授精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下一个阶段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第4阶段为条件具备阶段。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广东为代表的养猪企业引进国外工厂化养猪生产工艺,中国养猪生产从分散经营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全国各地先后兴建规模化猪场,随着养猪生产者对外交流的增多,在引入国外先进养猪工艺的同时,也将把国外先进猪人工授精技术引进国内。与此同时,应用于猪精液营养液的稀释粉已经采取工业化生产,使精液保存时间有所保证,一次性输精管使用,彻底解决了由于多次性输精所造成子宫炎的问题。第5阶段为全面开花阶段。2007年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在全国选定200个县实施生猪良种补贴,每份精液补10元,每头母猪按照年产2胎计算,每头母猪每年补40元,国家每年补贴900万头母猪,每年拿出3.6亿元补贴款。2009年在全国选定400个县实施生猪良种补贴,每份精液补10元,每头母猪按照年产2胎计算,每头母猪每年补40元,国家每年补贴1625万头母猪,每年拿出6.5亿元补贴款。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南方猪场开始广泛采用猪人工授精技术,此时应用人工授精技术主要是为了件少公猪饲养量,减少生产成本。1998年起,全国猪联合育种工作开始,养猪生产者对品种认识普遍加强。联合育种实现遗传联系的最有效办法是场间精液交换,此时对人工授精认识进一步加深;一是降低生产成本,应用人工授精,每头母猪一年降低配种费用约80~100元;二是改良作用进一步明显,大幅度改善现有猪群体型,提高日增重;三是净化猪群,增加猪群健康程度;四是降低引种风险。因此,现在对人工授精的认识实现根本性突破。
  从场内实现人工授精到社会化人工授精站的诞生,又是一场革命。社会化人工授精站的产生又降低场内人工授精的风险。场内人工授精很难做到规范化、工业化生产,比如实验室标准化、精液生产过程控制、公猪工厂化管理。场内人工授精也很难选到高档公猪,一是缺乏足够认识,认为商品猪场没有必要引入高性能公猪,二是高档公猪费用太高。对于育种场的人工授精也有新问题,一是品种、品系、血缘太少,二是优秀公猪资源的不能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上述两种情况都有引种风险问题,由此产生社会化公猪站。
2009年农业部公布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业化人工授精的公猪站在遗传改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公猪站可以集中拥有全国一流公猪,且其精液使用面广和深入(深入到繁育体系的塔底),则可将优良基因较快地扩散到各猪群中去,加速猪群改良。(2)当一些AI公猪在不同猪场都有后代时,那么猪场间遗传联系就开始建立起来了。如果公猪站布局合理,且各公猪站重视场间遗传联系的建立,较有计划地开展人工授精工作,这种遗传联系就更能增强。因此,公猪站在建立和增强场间遗传联系中的作用是繁育体系中的其他组成部分无法比拟的。
  尽管猪人工授精技术在全国得到广发的推广,但目前猪人工授精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站问题。第一,从公猪防疫角度上看,我们主张建立独立的人工授精站,不主张与种猪场建在一起。因为母猪使用年限长,很难免出现传染病,母猪一带病必然会影响到公猪。独立的公猪站,公猪数量比较少,容易控制;再有,由于品种改良速度快,更新频率高,疾病容易阻断。第二,建站要规范。采精厅应该独立,便于消毒,决不能和公猪舍建在一起,避免精液污染;实验室要按照标准建设,实验室是产品质量的关键,对温度、光线、清洁都有特殊的要求,必要的设备、设施要购置齐全,不能过于简陋。第三,建站地点应该按照畜牧法和动物防疫法及种畜禽管理条例去办,选址要得当。
   二是引种问题。应用于猪人工授精种猪问题。什么样的猪可以应用AI应该有一个标准。第一要健康公猪,没有兰耳病,伪狂犬、布病、猪瘟、口蹄疫、圆环病毒等传染性疾病,这一点非常重要。第二性能高,真正实现改良,最好具有测定成绩,达100kg日龄,测定期日增重杜洛克在800克以上,长白、大白在1000克以上;第三体形好,具有明显的改良效果。目前,我们从原种猪场引种,要求新场、新猪,不到三年的新场,新从国外引入种猪,强调一代种猪,最后对拟定公猪进行兰耳病,猪诳犬、布病、猪瘟、口蹄疫、圆环病毒等验血检查。
  三是操作规范问题。第一,精液生产的标准化问题。很多场内AI站或小公猪站从精液采集、稀释、分装、运输都非常随意,使得精液质量差、产仔数少、受胎率低;第二,实验室条件简陋。很多站采精就在猪舍进行,污染非常严重,条件特别差;第三,输精技术问题;输精是关键,输精不好会造成受胎率下降,产仔数少,母猪利用年限低、母猪患病严重,甚至导致人工授精破产。AI操作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是当前AI推广的主要障碍。我们必须按照操作规程去办,强调标准化生产,强调工业化流程来减少系统误差,进一步探讨行业标准与规范。
  四是推广模式问题。AI推广模式。目前,国内AI推广有下面几种形式:一是规模化猪场自己成立AI 站,这种形式比较普遍,尤其大公司更为普遍,在广东、广西地区比较多,减少了公猪饲养量;二是“专业化公司+规模化猪场”,这种方式目前在中等猪场比较多,特别是北京这种推广方式比较多。这种推广方式使社会化AI公司和规模化猪场受益。三是“专业化AI公司+农民合作组织+农民”,这种形式是猪AI技术走向农村基层组织,共同组织合作社成员开展AI推广。四是“专业化AI公司+AI服务站+农民”, AI服务站可由专业化公司自己投资建设,也可由原种配种服务的经济人自己投资建设,也可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也可由政府补贴形式建立。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是组织架构问题。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虽然历史较长,但只是在部分地区小范围推广应用,许多基础设施、产品标准和服务网络都不是很健全。特别是猪人工授精站点的建设与管理,与生猪良种补贴项目要求相差甚远。如有的项目县只有5万多头能繁母猪,但却有60多个猪人工授精站点,每个站点30~50头种公猪,小规模的站点资金有限,种猪质量差,仪器设备不配套,服务水平不高,既影响自身的发展,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六是网络体系问题。网点少、规模小、普及率低。猪人工授精行业受多种因素制约,发展较慢,各地普遍存在着网点少、规模小、普及率低的问题。
在中国,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是一件长期的工作,尽管存在这样和那样问题,但给养猪生产和生猪遗传改良带来效果不容忽视。我们要总结经验,促进猪人工授精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相信通过这次会议,大家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去谈,共同探讨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如何进行步规范猪人工授精推广的行业行为?猪人工授精的关键技术是什么?猪人工授精在生猪遗传改良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社会化人工授精中心和场内人工授精中心各承担什么角色?
  这次会议是猪人工授精AI碰撞会,“难点”、“热点”、“思路”、“结症”及“增长点”的研讨会,是一次猪人工授精方面的“大餐”、“盛宴”!

         孙德林  2010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