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下载 > 著作 >

李炳坦文集第一 部分

时间:2012-05-21 来源: 作者:


李炳坦文集编委会

主编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协作单位:北京顺鑫农业鹏程食品公司

北京顺义区陈各庄猪场

《猪业在线》杂志

编委会主任:王林云

编委会副主任:王振江、陈清明、苏振环、孙德林

(以下按姓氏笔划排列)

编委会委员:陈润生、丁万荣、赫福生、李 霞、刘 芬

潘永杰、王爱国、王立贤、王云路、杨文科

赵含章、赵克斌、赵书广、郑友民、朱锡明

编 辑:苏振环、孙德林、赵含章、赵克斌、朱锡明

 

\

李炳坦先生在杭州

 

前 言

    著名养猪科学家李炳坦先生于2004年10月26日与世长辞,他是一位在养猪学界、业界倍受关注的著名学者和活动家,是中国养猪界与工农相结合的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和典范,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创始人之一,是中国规模化养猪技术的先驱之一,是北京市顺义区养猪致富千万农民,振兴地方经济的奠基人之一。

    李先生逝世后,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等单位发起,组织多年来在李先生身边工作过的同事、学友及学生系统整理了他一生为养猪事业奔波奋斗的大部分文稿、资料和图片,组成写作班子,由老同志亲自挂帅,中青年同志为骨干,经过近8个月时间集体努力,撰写成《李炳坦文集》一书。

    在整理文集中,我们发现,李炳坦先生是一位高瞻远瞩的科学家,强调与农民打成一片,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养猪生产力水平,他一生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农民高级养猪技术人才,从实验室到猪舍、从教学到实践,放下架子,亲自向农民传授养猪新知识,新技术,是深受农民爱戴的科技工作者。写作班子成员试图要寻找当年李先生传授养猪知识的途径,但我们已经进入现代化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我们只见到曾做李先生学生的老同志回忆,而无法体会在50—60年代交通不便,生活艰难,养猪条件差,经济水平低等无法模拟的环境与条件下,他走过来了,他成功了,农民致富了,我们成才了……

    文集成功编篡,一直得到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的关心、指导和资金上资助,同时汇集了一批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家的老同志参与。养猪分会名誉理事长陈润生教授为本书做序,北京市顺义区养猪界老专家刘芬、王云路年愈古稀,积极为文集出版奔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所老专家赵书广研究员、江西农业大学罗明教授、山西农业大学郭传甲教授、中国农科院畜牧所苏振环及《猪业在线》杂志全体编辑等为本文集出了大力,本文集一直是在养猪学会理事长王林云教授、秘书长陈清明教授积极支持、指导下工作,尽管如此,文集仍有不妥之处,敬请养猪同仁谅解。

《李炳坦文集》编委会

2005年10月10日

 

目 录

 

前言................................................................................(iv)

 

第一部分 历史回顾

一、李炳坦先生生平介绍.........................................................(1)

二、李炳坦先生生平简表..........................................................(4)

三、李炳坦先生手迹..............................................................(8)

1.李炳坦先生自勉................................................................(8)

2.李炳坦先生勉励科技人员.........................................................(8)

3.《养猪业》创刊题词............................................................(9)

4.《养猪在线》创刊题词..........................................................(10)

5.《我与养猪人》书名.............................................................(11)

四、李炳坦先生获奖证书...........................................................(12)

五、媒体报道.....................................................................(17)

1.人民日报......................................................................(17)

2.光明日报......................................................................(18)

3.北京日报......................................................................(20)

4.中华英才......................................................................(21)

六、出版著作.....................................................................(22)

七、李炳坦先生致学会会议贺信.....................................................(26)

(一)李炳坦先生致学会二届三次常州会议贺信(2000年4月).........................(26)

(二)李炳坦先生致学会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2001年4月) .........................(27)

(三)李炳坦先生致信祝贺学会三届二次会议召开(2002年4月) .........................(28)

(四)李炳坦先生致信祝贺国际养猪研讨会(2003年10月).............................(29)

(五)李炳坦先生致学会三届四次理事会的贺信(2004年5月) ...........................(30)

 

第二部分 李炳坦先生各时期活动照片

一、科研与推广..................................................................(31)

二、学术交流.....................................................................(33)

三、与学友在一起...............................................................(37)

四、部分生活照片...............................................................(40)

 

第三部分 学术论文

1、山东垛山猪的调查研究..........................................................(42)

2、猪的肥育研究.................................................................(53)

3、埋植甲基硫氧嘧啶对肉猪的增重及饲料利用........................................(62)

4、新疆玛纳斯河垦区畜牧业的考察报告(1961) .......................................(64)

5、对猪肥育试验研究方法的几点意见................................................(78)

6、猪日粮熟饲或生饲对肥育效果的影响.............................................(85)

7、肉用猪舍饲肥育方法的研究......................................................(91)

8、北京郊区本地猪和杂种猪对青饲料类型日粮的消化率比较............................(101)

9、肉用猪饲养期长短和各生长阶段划分适期的研究.....................................(104)

10、肥育猪生、熟饲对比试验简报....................................................(112)

11、仔猪提早断奶试验............................................................(116)

12、大力提高养猪育肥率..........................................................(119)

13、断奶仔猪窝猪原圈培育的效果..................................................(123)

14、猪的“一条龙”和“吊架子”肥育方式及效果的比较.............................(126)

15、两猪种间杂交肉猪肥育效果的初步探讨..........................................(131)

16、仔猪21日龄(三周龄)断奶饲养技术的初步探讨..................................(136)

17、母猪的日粮营养水平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141)

18、“充分”饲养和“限制”饲养对猪的肥育效果....................................(153)

19、集体养猪高产技术............................................................(158)

20、母猪在妊娠期的日粮能量和饲养方式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163)

21、仔猪提早断奶增加母猪利用强度的研究............................................(170)

22、母猪繁殖利用强度试验初报....................................................(175)

23、青年母猪妊娠期饲养水平与饲养方式的探讨.......................................(176)

24、杂交猪排卵数和产仔数的研究...................................................(177)

25、母猪(长×北)年生产力的探讨.................................................(181)

26、商品瘦肉猪杂交组合及配套生产技术的研究.......................................(186)

27、坚持畜牧科学研究为生产服务,推动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不断发展......................(196)

28、商品瘦肉猪生产配套技术和繁育体系的研究.........................................(201)

29、丹麦养猪业的新进展..............................................................(205)

30、大力发展商品瘦肉猪............................................................(209)

31、开拓养猪业植根在农村培育出良种瘦肉猪............................................(214)

32、京郊木林乡发展瘦肉猪生产的经验................................................(216)

33、大力把我国养猪生产推向一个新水平...............................................(219)

34、商品瘦肉猪生产典型经验介绍...................................................(222)

35、大白猪新品系基础群的组建及性能测定............................................(226)

36、集约化养猪生产仔猪培育新工艺——仔猪高床网上培育..............................(230)

37、养猪生产概述.....................................................................(233)

38、丹麦、瑞典和英国养猪科学技术的进展..............................................(240)

39、妊娠期饲养方式与泌乳期饲养水平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266)

40、猪血清酶与肉质和胴体瘦肉率关系的探讨..............................................(273)

41、商品瘦肉猪胴体瘦肉率(量)估测与肉质评定的研究...................................(274)

42、我国集约化养猪生产和科研工作的现状与展望........................................(275)

43、SⅢ系大白猪二世代选报.........................................................(282)

44、瘦肉型猪新品系(SⅢ系)三世代选育简报...........................................(286)

45、养猪产业化的鲲鹏模式...........................................................(291)

 

第四部分 怀念文章

一、李先生与养猪研究室..............................................中国农科院畜牧所(296)

二、悼念炳坦先生................................................................罗明(301)

三、悼念李炳坦先生光辉一生....................................................赵书广等(302)

四、深切怀念李炳坦先生..........................................................郭传甲(307)

五、与工农民众紧密结合的畜牧知识分子............................................刘 芬(309)

六、我国规模化养猪的奠基人...................................................王云路(311)

七、李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陈各庄猪场(314)

八、难忘的记忆 永远的怀念.....................................................孙德林(321)

九、我的良师益友..............................................................赵含章(323)

十、忘年之交,永远的怀念......................................................苏振环(330)

十一、岁末寄哀思................................................................李 霞(333)

十二、怀念我的姐夫——李炳坦....................................................段希成(335)

十三、忆导师李炳坦先生..........................................................朱锡明(337)

十四、怀念恩师李炳坦先生......................................................赵克斌等(339)

十五、悼念恩师李炳坦先生.........................................................郑友民(341)

 

    李炳坦先生驾鹤西去了,我迄今犹沉浸在丧失良师益友的悲痛中。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及李老的弟子们以很快的速度整理出李老的部分著述并付梓,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以慰故人在天之灵并飨全国养猪界同仁,这是十分有意义和令人感佩的善举。

    捧读李老的这些遗作,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思想品格、学者风范和人格魅力,一起浮现在眼前,萦绕于心底,无时获释。这种感觉提示我应该潜心研读而不是浮光掠影的浏览,要把文集中的每一篇著述与作者所经历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才能领悟其真谛,在这里,我想用我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来佐证我的这种认识。

    上世纪60年代初,李老被下放到黑龙江省甘南县蹲点劳动,接受“再教育”。这是一个黑龙江省的贫困县,是典型的北大荒农村。我乘工作之便专程去探望他,亲见他坚持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啃窝头、住陋室、睡火炕,室内灯光幽暗,缺少起码的写作条件。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李老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和实用的专业知识,帮助当地政府和农民发展养猪生产,终于使甘南县变为本地区发展养猪业的先进典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他的“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座右铭,也是他用汗水作墨在北大荒土地上写出的一篇论文。

    1973年末到1975年初,正值“四人帮”垂死挣扎和愈加疯狂的后期,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组,秉承养猪学界同仁的意愿,组织编写《中国猪种》,这在当时“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年代,无疑是我国养猪界知识分子不惧“四人帮”的淫威,反抗“知识无用论”的一项壮举。这本书的主编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李老的肩上。谬承李老青睐,召我这个刚从“牛棚”解放出来的后生参加编写工作。编写组设在上海建国西路的建国饭店(实际上是一个招待所)。十几人的大房间、双层铺、几百人排队用餐的大食堂,凭标准定量供应的伙食不足饱腹。在李老的精心组织和以身作则的感召下,我们日以继夜的工作,每天都工作到午夜11点多。李老经常慷慨解囊请我们吃一碗阳春面,以充饥肠。最令我难忘的是1973年元旦前夜,我们工作到晚上10点半,大家凑份子买些葵花子、花生米和糖果,举行了元旦联欢会,编写组成员偷着乐了一把,次日元旦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这尘封31年的往事,恍如昨日,仍鲜活地浮现在眼前,成为我终生难忘的一次辞旧迎新活动。在长期的编写过程中,我幸运地得到了李老的耳提面命、循循教诲,亲眼见证了他的严谨学风。大至每个猪种的评价,细至文中的标点符号,每一篇最后都经他字斟句酌地修改定稿。他像一个交响乐团的优秀指挥,把我们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成员组织成一个团结、和谐的乐队,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华章。李老的严谨、乐观、豁达、幽默的工作作风和人格魅力,鼓舞、激励、感染、凝聚着我们去克服困难,完成了《中国猪种》(一、二集)的编写工作。这为当时高校养猪学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也为日后《中国猪品种志》的编辑奠定了基础。就这样一部李老的倾心之作,在《中国猪种》(第一集)面世时(1976年),竟然没有署上李老主编的名字。李老全然不计个人名利,继续主持完成了第二集的编写出版(1982年)任务。他淡泊名利、高风亮节、感人至深。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在中国养猪发展史上,掀起了 “砻糠喂猪”、“中曲发酵”、“一猪百仔”、“瘤胃发酵饲料”、“多喂多长”、“仿生稻草喂猪”等等 喧嚣长达二、三十年的不正之风,对养猪科学和科技工作者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波。对一幕幕所谓的技术革新闹剧,李老不为所惑、不为所动、不随声附和,坚持求真务实、深入实践,搞科学试验,显示出了一个科学家的凛然正气,这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和科学态度。

    李老长期深入生产、深入实际与工农结合,扎根北京市顺义县的事迹,也是养猪界尽人皆知的佳话。他和他的同事们与顺义的领导、技术人员和广大饲养人员紧密团结,几十年如一日,奋力拼搏,终于把顺义区建设成为全国良种猪的供应基地、北京市优质猪肉的生产基地、集约化养猪配套技术的先进典范和北方种猪测验中心。李老居功至伟受到党和政府的嘉奖和广大基层群众的由衷称赞,成为养猪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光辉典范。

    在我的脑海里,李老的文章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广大技术人员和养猪工人可以看得懂、用得上、行得通、有实效的研究报告,也就是纳入本文集中一篇篇闪耀着实践光辉的文章;还有一类是李老用如椽之笔,饱蘸着拳拳爱国心、殷殷孺子情和切切报国志书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宏篇巨著和锦绣华章。我愿与养猪界同仁永远珍视李老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遗产,为中国养猪业的持续发展竭尽心力,以慰英灵。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 名誉理事长 
                                               陈润生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教  授

                                                                     200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