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 > 国外猪种 >

杜洛克猪(图)

时间:2012-05-21 来源: 作者:


杜洛克猪(图)

 

杜洛克猪

  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东部的新泽西州和纽约州等地。国内先后由美国、加拿大、匈牙利、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引入该猪,现已遍及全国。杜洛克最大特点是,身体健壮、强悍,耐粗性能强,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品种。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该品种的缺点是繁殖力不太高,母性差,“胴体产肉量稍低,肌肉间脂肪含量偏高。

  一、体形外貌

  全身被毛呈棕红色,体躯高大,粗壮结实,全身肌肉丰满平滑,后躯肌肉特别发达,头较小,颜面微凹,鼻长直,耳中等大小,向前倾,耳尖稍弯曲,胸宽而深,背腰略呈拱形,腹线平直,四肢强健,蹄黑色。

  二、生产性能

  杜洛克是生长发育最快的猪种,肥育期平均日增重750克以上,料肉比2.5~3.O∶1。胴体瘦肉率在60%以上,屠宰率为75%,成年公猪体重为340~450千克,母猪300~390千克。初产母猪产仔9头左右,经产母猪产仔10头左右。母性较强,育成率高。

  三、杂交效果

  由于杜洛克猪具有增重快,饲料报酬高(料肉比为2.8~3.2∶1),胴体品质好、眼肌面积大、瘦肉率高等优点,而在繁殖性能方面较差些。故在与其它猪种杂交时,经常作为父本,以达到增产瘦肉和提高产仔数的目的。

2 克米洛夫猪(图)

 

克米洛夫猪

克米洛夫猪

  克米洛夫猪因产于苏联克米洛大州而得名。1958年首批引入我国。

  1.繁殖性能

  据1980年统计,母猪(267窝)平均产仔数11.28头,产活仔数10.74头,30 日龄窝重170.09公斤,60日龄断乳个体重16.21公斤,断乳成活数9.36头。 上述指标与引人时成年母猪平均产仔数9.57头、30日龄窝重52.7公斤、舰日龄断乳成活数8.7头、断乳个体重4.0公斤相比,均有一定提高。

  2.肥育性能

  据辽宁省对59头肥育猪的统计,在20~90公斤阶段,日增重544±38.92克,每公斤增重耗混合精料4.52公斤。体重98公斤时屠宰,屠宰率67.29±2.49%,膘厚4. 42 ±0.85厘米,眼肌面积26.93±1.2平方厘米,酮体瘦肉率44.35%,脂肪率38.85%,背最长肌大理石纹明显。据对6头猪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粗脂肪含量测定, 分别为5.27±0.98%和4.62±1.10%。宰后30分钟背最长肌pH为6.33±0.95,脂肪碘价64.67±3.42。

  3.杂交利用

  以克米洛夫猪为亲本,先后育成东北花猪的黑花系、吉花系和沈花系。这三个系均具有体质强健、适应性强、早期生长迅速等特点。

  以克米洛夫猪作父本的杂交试验,在江西和福建省的杂交试验结果比北方地区具有更明显的杂种优势。以克米洛夫猪为母本与苏白和长白公猪杂交,其杂种猪日增重 678~711克,杂种优势率6.26%~12.15%,每公斤增重的饲料消耗也有所降低。

  4.评价

  克米洛夫猪引入我国后,经过二十多年的饲养实践证明,该品种猪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无论在严寒的北方和炎热的南方饲养,还是在较低的饲养水平下,都能保持较稳定的生产水平。用于杂交,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但其后期生长速度不快,酮体瘦肉量少。今后应着重提高瘦肉率,降低单位增重的饲料消耗,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需要,筛选出高效杂交组合,生产适销的商品肥育猪。

3 皮特兰猪(图)

 

 

皮特兰猪

  皮特兰猪原产于比利时的布拉帮特省,是由法国的贝叶杂交猪与英国的巴克夏猪进行回交,然后再与英国的大白猪杂交育成的。主要特点是瘦肉率高,后驱和双肩肌肉丰满。

  一、体型外貌

  皮特兰猪毛色呈灰白色并带有不规则的深黑色斑点,偶尔出现少量棕色毛。头部清秀,颜面平直,嘴大且直,双耳略微向前;体驱呈圆柱形,腹部平行于背部,肩部肌肉丰满,背直而宽大。体长1.5~1.6米。

  二、生产性能

  1、肥育性能: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皮特兰猪生长迅速,6月龄体重可达90~100公斤。日增重750克左右,每公斤增重消耗配合饲料2.5~2.6公斤,屠宰率76%,瘦肉率可高达70%。

  2、繁殖性能:公猪一旦达到性成熟就有较强的性欲,采精调教一般一次就会成功,射精量250~300毫升,精子数每毫升达3亿个。母猪母性不亚于我国地方品种,仔猪育成率在92%-98%。母猪的初情期一般在190日龄,发情周期18~21天,每胎产崽数10头左右,产活崽数9头左右。

  三、杂交利用

  由于皮特兰猪产肉性能高,多用做父本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用皮特兰公猪配上上海白猪(农系),其二元杂种猪育肥期的日增重可达650克,体重90公斤屠宰,其胴体瘦肉率达65%;皮特兰公猪配梅山母猪,其二元杂种猪育肥期日增重685克,饲料利用率为2.88:1,体重90公斤屠宰,胴体瘦肉率可达54%左右。用皮特兰公猪配长×上(长白猪配上海白猪)杂交母猪,其三元杂种猪育肥期日增重730克左右,饲料利用率为2.99:1,胴体瘦肉率65%左右。

 

4 长白猪(图)

 

长白猪

  长白猪原名兰德瑞斯猪,原产于丹麦,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猪种。按引入先后,长白猪可分为英瑞系(即老三系)和丹麦系(新三系)。目前是我国引入最多的国外猪种。长白猪具有产仔数较多,生长发育快,省饲料,胴体瘦肉率高,但抗逆性差,对饲料营养要求高等特点。主要分养在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和河北等省。

   一、体型外貌

  长白猪全身被毛呈白色,头小清秀,颜面平直。耳向前倾平伸略下耷。大腿和整个后躯肌肉丰满,蹄质坚实,体躯前窄厉害呈流线型。体躯长,有16对肋骨,全身被毛白色。乳头6~7对。

  二、生产性能

  长白猪生长速度快,屠宰率高,屠体较长,胴体瘦肉率高。据测定,体重30.7~72.28㎏阶段,日增重731g,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3.38㎏,青料0.97㎏;折合消化能46.48MJ。屠宰率71.66%。据丹麦测定,日增重793g,料重比2.68∶1,胴体瘦肉率65.3%。各地用长白猪做父本与本地母猪开展二元或三元杂交,均有较好的杂交效果。日增重比本地猪提高10%~26%,瘦肉率增加5%~8%。长白猪性成熟较晚,6月龄开始出现性行为,9~10月龄体重达120㎏左右开始配种。初产母猪产仔数10~11头,经产母猪产仔数11~12头。

5  大约克夏猪(图)

 

大约克夏猪

  大约克夏猪,又叫大白猪(Large white或Yorkshire),于18世纪在英国育成,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猪种。引入我国后,经过多年培育驯化,已有了较好的适应性。在杂交配套生产体系中主要用作母系,也可用作父系。大约克夏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产仔较多,胴体瘦肉率高等特点。

  一、体型特征

  大约克夏猪体格大,体型匀称。耳直立,鼻直,背腰微弓,四肢较长,头颈较长,脸微凹,体驱长,全身被毛白色,故称大白猪。成年公猪体重250~300千克,成年母猪体重230~250千克。

  二、生产性能

  1、育肥性能:增重速度快,省饲料,出生6月龄体重可以达100千克左右。营养良好,自由采食的条件下,日增重可达700克左右。每千克增重消耗配合饲料3千克左右。体重90千克时屠宰率71%~73%,瘦肉率60%~65%。

  2、繁殖性能:经产母猪产仔数11头,乳头7对以上,8.5~10月龄开始配种

 

6 汉普夏猪(图)

 

汉普夏猪

  汉普夏猪属瘦肉型猪品种。原产英国南部,由美国选育而成。汉普夏猪具有独特的毛色特征,在后和前腿部为白色,其他部位为黑色,有银带猪之称。

  一、品种特征

  全身主要为黑色,肩部到前肢有一条白带环绕,俗称白肩(带)猪。头大小适中,颜面直,耳向上直立,中躯较宽,背腰粗短,体躯紧凑,呈拱形。背最长肌和后躯肌肉发达。

  二、生产性能

  从25.6千克到97.6千克日增重697克,饲料利用率2.95。体重91.7千克育肥猪6头,平均膘厚1.76厘米,眼肌面积28.7平方厘米,胴体瘦肉率60.7%。胴体品质好。母猪平均产仔数9头,但仔猪硕壮而均匀,母性良好。胴体瘦肉率65%以上。杂交配套生产体系中可用作终端父本,也可作母本。

7 苏白猪(图)

 

苏白猪

苏白猪(公)

苏白猪

苏白猪(母)


  苏联大白猪,简称苏白猪,系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从英国输入的大白猪,经长期驯化和选育,于1925年列入苏联国家品种,1923~1931年苏联又先后五次从英国引入大白猪,对苏白猪进行了血缘更新。
  
  苏白猪是兼用型品种苏白猪体格大,体质健壮,适应性强,产仔多,生长快,杂交效果好。在营养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比其他引入品种如长白、约克夏、巴克夏等日增重可提高10%~15%。苏白猪既是一个优良的父本品种,又是一个优良的母本品种。

 

  繁殖性能:公猪4月龄、母猪6~7月龄时性成熟,一般在8~10月龄、母猪体重90~10O公斤和公猪100~120公斤时初配。母猪发情周期平均为19天,发情持续期2~5天,妊娠期114天,产后第一次发情多在45~60天。母猪适宜的繁殖利用年限2~5岁,公猪2~3岁。据对经产母猪(1393窝)的统计,平均产仔数12.26头,20天泌乳力49.15公斤,60日龄断乳窝重127.81公斤,断乳仔猪个体重14.96公斤。

  肥育性能:苏白猪在一般饲养条件下,肥育期的日增重在500克以上,高者达597克。每公斤增重耗混合精料3.01~4.0公斤。屠宰适期6~8月龄。 据测定,肥育猪平均体重95.62公斤,屠宰率73.55%,第6~7肋间膘厚4.22厘米,酮体长79.94厘米,眼肌面积30.06平方厘米,腿臀比例28.01%,瘦肉率49.25%。

 

 

8 巴克夏猪(图)

 

 

 

巴克夏猪

巴克夏猪(公)

巴克夏猪

巴克夏猪(母)

 

  巴克夏猪是原产英国的古老品种。巴克夏猪引入我国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经长期驯化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生产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0世纪中期,该品种在国内养猪生产中杂交利用较广泛,对促进猪种的改良起过一定作用。但产仔数低,酮体含脂肪较多。

  一、外貌特征

  巴克夏猪被毛黑色,头、尾和四肢末端有白毛而呈“六白”,头短小,嘴筒短,颜面稍凹,两耳竖立微前倾,颈粗短,胸深宽,背腰平直,四肢短而有力,躯体形似园筒状。

  二、生产性能

  1、肥育性能:育肥猪平均日增重476克左右, 屠宰率73.85%,胴体中瘦肉占54.56%、脂肪占32.06%、皮占5.41%、骨占795%。腿臀比例26.84%,花板油比例5.06%,眼肌面积26.16±1.44m2,酮体长73.63±1.70cm,膘厚3.86±0.25cm,皮厚0.38±0.05cm。

  2、繁殖性能: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公、母猪于10月龄、体重100公斤左右开始配种。母猪平均产仔数7头左右。仔猪平均初生重为1.33公斤,60日龄仔猪断乳窝重因各地饲养管理条件不同而异,据西北农学院对经产母猪的测定,断乳窝重90.79±26.73公斤。

  三、适应性

  据河南省正阳种猪场观察,巴克夏猪引人初期(1956年),夏季出现呼吸困难,气喘严重,大群发生热射病,有的中暑死亡。经过几个世代的选育和驯化,对当地气候环境的适应性逐渐增强,1960年以后在炎热的夏季,猪群中发生呼吸急促、气喘的现象显著下降。 

最新推荐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