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中国改革开放养猪40年表彰之百名博士 江书忠 许道军 刘向东 姜海龙 李娜

时间:2019-01-14 来源: 种猪在线 作者:中国种猪信息网


\
\
 

\

湖南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高级畜牧师
从事专业:饲料技术及产品研发
专业特长:猪饲料技术研发

主要成就:
2014年博士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师从彭健教授。毕业后进入九鼎集团技术中心工作,从事猪饲料营养技术研究和重大战略产品的开发,先后担任乳仔猪项目组组长、技术总监助理和研发总监职位;并同时在九鼎集团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博士后课题研究工作,于2016年博士后出站。现负责集团饲料产品的技术研发,带领研发团队先后成功开发出九鼎无抗饲料“九鼎九宝”、九鼎环保饲料“6D环保饲料”、粉+粒教槽料等在行业技术领先的产品,研发团队近三年申报发明专利25项,技术成果鉴定4项,申报省市地方项目3项。

代表论文:
KLF13 promotes porcine 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through PPARγ activationCell & Bioscience(SCI期刊)2015年5月28日;
Transcriptome Comparison between Porcine Subcutaneous and Intramuscular Stromal Vascular Cells during 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Plos One(SCI期刊)2013年10月10日;
九鼎6D环保饲料的技术路线探讨广东饲料2017年12月;
提高高产哺乳母猪营养摄入的新思路今日养猪业2015年7月。


 

\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教授
从事专业:畜牧工程
专业特长:规模猪场养殖工艺规划设计

主要成就:
提出环境保健的概念,撰写《猪场环境保健关键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该书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通俗易懂的讲述了猪场规划设计、建筑材料选择、通风保温设计、生产工艺设计等。并系统性的在书中阐述了源头减量-粪尿分离-末端利用的粪污处理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在大湘农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转化;
提出畜舍内环境的微生态平衡理论,申请专利《一种用于畜舍及动物体表微生态改良的益生菌组合菌剂》,该专利在企业成功转化,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积极参与现代养猪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在2008年至今,参与培训场次达300余场次,现场培训养殖场主超过2万人次;在猪场动力网、保健养猪网、农财宝典等新媒体的技术报道点击阅读量突破10万人次;
2017.12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第4)。

代表论文:
Uterine Cytokine Profile in a Rat Model of EndometritisAm J Reprod Immunol2014.11;
基于热重法的干清猪粪直接燃烧特性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14.3;
猪圆环病毒2 型感染小鼠脾脏内CD4+CD25+调节性T 细胞的动态变化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2.12。



\

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副教授
从事专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专业特长:猪遗传与育种、动物生产与畜牧工程

主要成就:
1、建立健全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打造广西扬翔标养殖准化示范区。在规模化养殖生产管理方面,华中农业大学为推进广西扬翔公司建立与完善“核心群+扩繁群+商品群”的金字塔生猪生产体系,逐步形成了以刘向东博士为核心的养殖生产管理团队。该团队推动完善了“公司+农户”的肉猪生产体系,编制与完善了《扬翔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体系》;推动建立一胎母猪场,实行种猪分胎次饲养。2014年4月,扬翔原种场被评为“国家地方品种猪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相关事迹被《人民日报》报道。
2、深入养殖生产一线培训并推广养殖新技术,PSY提升至27.6,成本降低至5.27。深入猪场一线开展培训与指导,在养殖生产制度建立方面,不断吸收一线和专家的反馈,带领团队制定了扬翔公司新老猪场的生产体系规范,将新猪场体系与PPT培训体系进行整合,对丹系猪的饲养管理流程、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制定和完善了周生产制度,并在全公司进行了推进。2017年,公司每头母猪年平均提供的断奶仔猪数(PSY)达27.6头,其中最高达32头,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PSY17头,是广西全区平均水平的近两倍。
3、推动校企合作协调发展,“产学研教”平衡发展,将《猪生产学》教学课堂搬到猪场,累计在一线指导本硕博学生19人;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华中农业大学自主创新项目两项,企业合作获得国家星火项目资助1项。共发表SCI论文1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收录5篇,最高影响因子5.788;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授权专利4项;2016年以第四完成人获得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以扬翔为基地进行高产瘦肉型母猪的克隆工作,探索制定适合远距离运输的母猪克隆样品的采集方法,并与华中农业大学实验室进行合作,成功的克隆了超高产母猪。



\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
从事专业:教师
专业特长:猪生产

主要成就:
主要研究领域为猪营养与免疫、猪抗病育种的理论与技术。近五年来,承担了吉林省科技厅招标项目《规模化猪场猪粪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发酵床养猪模式提高猪肉安全品质关键技术的研究》、吉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母猪高效生产配套技术研究》和吉林省农业产业体系年度项目等项目;参与了国家科技部科技转化资金项目、农业部跨越计划项目、吉林省“双十双百”重大项目等以及横向课题等10余项。参与完成的“以预保护模式提高仔猪免疫力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4名)、“松辽黑猪新品种选育”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5名)等科研奖励。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

代表论文:
“Bridge Proteins” Link Inflammation and Metabolic Diseases: Potential Targets for TherapeuticsCurrent Protein and Peptide Science, 619-6292017, 18;
Effects of Dietary Non-Fiber Carbohydrates on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Gut Microbiome in Monogastrics: A ReviewProtein & Peptide Letters, 1-102017, 24。

获奖情况:
2016 吉林省  以预保护模式提高仔猪免疫力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四名;
2011 吉林省  松辽黑猪新品种选育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五名;
2016 吉林省  特色优质山黑猪生产与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化吉林省人才资助项目。



\

副研究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主任
从事专业:畜牧
专业特长:猪的育种与养猪生产

主要成就:
作为第5完成人培育的松辽黑猪于2009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作为第6完成人培育的吉神黑猪于2017年通过国家审定。作为主要发明人获国家专利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2篇,其中SCI 2篇;作为副主编编著著作4部。作为主要完成人起草吉林省地方标准9项,其中作为第一起草人起草3项吉林省地方标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科技进步奖等9项。
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吉林省发改委产业创新专项等项目。近5年作为主持人及主要参加人参与完成科研课题十几项,包括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吉林省重大攻关项目等。

获奖情况:
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5完成人);
2017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2完成人);
2016年吉林省标准贡献一等奖(第2完成人);
2015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第2完成人);
2014年吉林省发明专利奖(第3完成人);
2013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完成人);
2013年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第2完成人);
2011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3完成人);
2008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5完成人);
2007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第3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