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科教 >

“面向未来中国猪业三十年”行动计划——走访重点实验室之九:拜访冯力研究员

时间:2019-06-24 来源:种猪在线 作者:佚名


  6月20日,“面向未来中国猪业三十年”行动计划——走访重点实验室活动继续开展,第九站,活动组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此行,行动计划主要执行单位中国种猪信息网&《猪业科学》超级编辑部孙德林主编及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张程编辑一行拜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哈尔滨分中心副主任、猪消化道传染病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冯力研究员。
 
  冯力,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哈尔滨分中心副主任、猪消化道传染病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农业杰出科研人才,黑龙江省龙江科技英才,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及第十届黑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秘书长。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副所长 冯力研究员
 
  冯力研究员主要从事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新发冠状病毒等病原的流行病学、病原学、诊断技术、疫苗研发、致病机制、免疫机制等研究。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明确了我国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及血清型,首次分离鉴定了国内首株猪德尔塔冠状病毒和猪捷申病毒。筛选、鉴定了一系列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敏感特异的抗原检测(PCR、荧光定量PCR、荧光定量纳米微球试纸条)、鉴别诊断方法(RT-LAMP、RFLP、PCR方法)及抗体(IgG、IgA)ELISA检测试剂盒。
 
主持研发了国内首个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G5)型三联活疫苗,作为主要人员参与研发了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和活疫苗。开展了猪冠状病毒、圆环病毒、细小病毒抗原表位、核定位信号、病毒入侵机制等系列基础研究,阐明了部分宿主蛋白和免疫分子影响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和在天然免疫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
 
科研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63等课题2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第1完成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3完成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1项(第1完成人)、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第1完成人)、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3完成人)、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4完成人)。获一类新兽药证书2项(分别为第2,3完成人)、2类新兽药证书1项(第1完成人)、制定农业行业标准2项(第1完成人)。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第1完成人)、国家发明专利2项(第1完成人),出版专著14部(主编2部),累计发表研究论文102篇,其中SCI文章60篇,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国际知名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Virology、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Veterinary Microbiology等发表SCI文章44篇。培养博士、硕士40余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冯力研究员等主持完成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创制与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 1986 年初,依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是兽医领域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瞄准动物疫病防控重要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需求,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研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病原的遗传变异、致病及免疫机制、创新兽医学科理论;研发预防、诊断与治疗用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制剂,创制防控产品,为我国健康养殖、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提供重要技术保障,成为预防兽医学科领域国际一流的基础理论和防控技术创新中心、国际交流中心、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和高层次科学家汇聚高地,在国际动物疫病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实验室设置流行病学与病原变异、病原致病机理与防控理论、新型疫苗及诊断技术、兽医基础免疫学、实验动物资源与模式动物五个研究方向。现有固定人员 88 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世界杰出女科学家 1 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3 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2 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 3 人、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 1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3 人和一批优秀年轻科研骨干。拥有 1 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和 2 个农业部农业科研创新团队。目前,实验室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际合作项目等 184项。设有预防兽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博士生导师32名,硕士生导师118名,500 余名在读研究生。
 
  实验室建立以来,共取得各项成果17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 7项;获得专利239项。以“H5 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与应用”为代表的多项科研成果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次拜访,孙德林主编详细向冯力研究员介绍了“面向未来中国猪业30年行动计划”相关内容,并邀请冯力研究员担任专著主编及参与其他活动。冯力研究员介绍了目前的科研进展及重点科研成果。
 

孙德林主编和冯力研究员进行交流
 
  通过走访重点实验室及近距离接触实验室专家,活动组一行进一步了解和发现科学家正在进行的主要工作,了解他们所从事的养猪科学领域前沿动态,并通过座谈详细了解未来3-5年这些科学家将会有什么最新成果呈现给行业,这些科技成果对产业有什么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征求他们对“面向未来中国猪业三十年发展”系列专著的意见和建议;对走进大学,举办『名家讲坛』有什么好建议;对专著作者与读者对接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走访重点实验室,向科学家学习,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宣传当代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面向未来中国猪业三十年”行动计划
重大意义所在
  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在王大珩、王淦昌等四位科学家的提议和朱光亚的倡导下,国家于1986年3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各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1997年,我国政府制定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开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重点基础研究。
 
  两项计划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各产业的科技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养猪行业也不例外。为了系统总结中国养猪业过去30年在智能化养殖、育种、营养、疾病、环保、肉品质量等方面取得的科技进展及指导未来30年养猪业的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和中国种猪信息网&《猪业科学》超级编辑部联合开展“面向中国猪业未来三十年”行动计划。
 
   “面向未来中国猪业三十年发展”行动计划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出版面向未来三十年中国猪业发展系列专著,二是走访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是走访百所大学,四是召开面向未来中国猪业三十年发展论坛。
 
  “面向未来中国猪业三十年发展”行动计划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与中国种猪信息网&《猪业科学》超级编辑部联手组织。
 
  1 要打破传统出版模式与手段,要彻底解决作者与读者不能进行有效对接的根本问题。要出版适销对路图书与专著要求作者与读者见面,作者不仅是著书立说的核心力量,还是产业核心技术的推动者。
 
  2 要尊重科学家的劳动,要最大限度发挥劳动者作用,对科技成果进行进一步推广,到实践中去,发挥成果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把科学家几十年的劳动成果和他们的专著本本送给最需要的产业骨干手中,最大限度地将科学家辛勤劳动成果应用到产业升级中的关键环节。
 
  3 提升产业进步与发展是我们艰巨而神圣的职责和使命,要引导科学家分析产业,实现目标导向,所以,要求科学家的著作与产业发展进行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