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经济 >

促进生猪生产——北京上海等地发展生猪产业综述

时间:2012-03-2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生产——保险、补贴让养猪户“定心”
    8月18日,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南庄子村农民梁红利领到了1800元的能繁母猪补贴款。“有了政府的好政策,今后还会继续养猪!”梁红利高兴地说。为恢复生猪生产,促进农户的养猪积极性,北京市日前出台了《北京市能繁母猪补贴办法》,规定每头能繁母猪补贴100元。经过摸底调查,从8月16日开始,北京市有关部门将1987.7万元的补贴款陆续发放到农民手中,508个规模养殖场和2471个村的农户因此受益。截至今年8月,北京市能繁母猪存栏21.3万头,比6月增长21.7%,比去年同期增长12.7%。

    此外,从今年5月起,北京市正式启动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其中生猪保险由市财政承担保费50%,区县财政承担保费30%。顺义区北郎中种猪场的负责人介绍,他们今年投保种猪2万头,每头种猪保费100元,个人只需承担20元。

    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过程中,北京市将种猪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共安排48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5个种猪产业项目,从引种、选育、技术改造等环节给予支持。为改变规模化养猪场污水横流、粪便污染严重的现状,北京市今年专门安排资金5450万元对160个养猪场进行粪污治理,治理规模猪场达到326个,占总数的78% 。北京市畜牧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加大规模猪场粪污治理力度,计划再用一年时间将未治理的92个规模猪场全部治理完,实现种养结合,粪肥和肥水还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北京市1—8月份猪出栏210万头,生猪存栏185万头,生猪存栏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抑制。

    监管——把住安全关,市民吃着“放心”

    9月3日,上海市浦东区的程女士刚从超市买了几斤猪肉,“我们家里吃的肉一般都从超市买,有的品牌还有质量追溯系统,拿起来一扫描就知道是哪儿产的,吃得放心!”近年来,上海在推进都市型现代畜牧业的过程中,始终以保障市民畜产品消费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上海市积极推进生猪二维码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已在5个区县以及部分屠宰场、市境道口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启动实施试点工作,共发放移动智能识读器440台、IC卡330张,上传追溯信息4.3万条。目前,上海市范围内生猪二维码耳标佩戴率基本达到全覆盖,动物防疫、检疫和监督三大环节联系更加紧密,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初步迈入信息化管理轨道。

    上海市大约70%的畜产品需外省市提供,他们加强了进沪道口的监管,防止不洁和病死畜禽上市。

    机制——“六方合作”新模式,拉长产业链条

    记者近日在各地采访生猪生产情况时了解到,养殖户缺资金、缺技术、市场信息滞后等问题较为突出。四川省简阳市探索出金融机构、担保公司、饲料加工企业、种畜场、协会农户、肉食品加工企业等6个利益主体在政策引导下,建立起一种多方共赢的“六方合作”的新机制。

    简阳市坚持“两低一高”保护农户利益。农户赊销饲料价格每吨低于市价100元,赊销或配送的仔猪价格低于市价3%至5%,肉食品加工企业在猪肉收购环节中以高于市价每吨600元回购协会农户优质肉猪。统一建圈、统一猪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技术、统一保险,又加速推进了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作为“六方合作”的首批试点村,简阳市南堰村去年共有160余户村民参加试点,养殖生猪7860头,当年人均增收1000余元。南堰村养猪协会会长钟子敏说:“‘六方合作’让农民养猪几乎是零风险,架起了农民致富的桥梁,很受大家的欢迎。”

    据介绍,简阳市今年将在10个乡镇23个村全面推广“六方合作”,预计年出栏生猪20万头,实现产值2亿元,使2000余农户户均增收1.8万元。 (记者 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