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生产管理 >

大群生长猪的管理Management of Large Groups of Growing Pigs

时间:2013-09-24 来源: 作者:佚名


大群生长猪的管理
Management of Large Groups of Growing Pigs

Mike Ell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Jake DeDecker, University of Illinois

(译自:Pork Industry handbook)

翻译:陈翠(中国种猪信息网,北京100102)

前言
    在为生长猪(从断奶到屠宰)设计设备的是时候要考虑猪的体型大小,这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妊娠期间的猪也是一样的。生长猪一般都是小圈进行饲养,约10头猪/圈,特别是同一窝的小猪。对于工业化生产的话一般是20-30头/圈。近年来,开始用大圈进行饲喂。首先是因为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管理,在用了自动分类装置后每圈可养500-1000头猪。
目标
•比较大圈和小圈饲养中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讨论装置的设计和大群猪的管理
•评估大群猪的经济效益
背景
    大群指的是范围在50-1000头/圈或者更多的养殖方式。一般来说动物的饲养从个体到固定的几个再到几千头一组。有研究表明最高1000头每组的养殖规模可以作为基本推荐发展模式。但是,这个是不可能的,因为即使有的话,现在也要有足够多的500-1000头/圈的猪场才能够得到这个实验数据。这篇文章主要集中说明多于还是少于100头/圈更适合。
选择最佳规模的注意事项
    从一个生产者的角度来说,确定生长猪组规模大小时有很多方面需要考虑,比如设备的设计,管理系统的发展等。下面会有具体说明。
•生长性能
•健康和福利
•设备设计和管理
•经济效益
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在选择最优化组时最先考虑的就是生产性能的影响。很多研究表明,通过增加每圈中猪的数目扩大组型号,会使每只猪的占地面积减少。但是这个结果是很难解释的,因为不能根据组规模增加的影响和占地面积之间的联系分开来考虑。
    在一篇经典的论文中提到,组规模大小应该在相同占地面积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组规模增加的影响以很多实验的混合数据为基础,这些实验对象最高35头猪/组,得出一个预测方程。这个预测方程表明,组规模的增加与平均日增重和采食量的下降有关系,不管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这个效果在保育舍比在生长舍中更为明显。饲料利用率随着组的加大没有影响。因为他们做实验的这个猪场已经经过很大的变化,包括屠宰重的增加(120kg左右),遗传力的提高和主要生产性能的变化。这其中任何一项的变化都是在断奶和屠宰期间发生的,而不是分开成两个或者三个阶段进行的。
    伊利诺伊大学的更多的研究都是用每组100头或者更多的组作为研究对象。有意思的是,这些研究结果和前面的研究结果是一样的,即增加组的规模对保育舍的猪影响是最大的,而且体重降低。保育舍超过2000头的猪,每组20头和每组100头的猪相比,新断奶小猪的生长率约在5-15kg,但是当换到大圈中后,会降低4.3=6.6%。这种降低是因为在大圈总采食量下降。但是,在育肥舍的研究发现,每圈100头和25头的猪在生长率和采食量上没有很大区别,但是,饲料利用率比大圈中约高出了3%。
    Turner等人有很多研究是关于组规模的大小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的。这些研究者从20多个结果中汇集分析数据进行评估,研究对象的范围从3头/组-120头/组不等。结果显示保育舍(断奶到30kg)中每天每只猪降低0.36g的日增重,生长舍的猪(30-68kg)减少0、48g,但是育肥舍(69kg以上)中没有显著的变化,在0.09g的生长率方面没有明显变化。有意思的是Turner等人的报告是随着组规模的增大,生长率是下降的。这也表明了组的规模大小不光影响了生产性能,遗传性能的改变,房舍和管理情况也会影响其分组。
    总之,在整个断奶到育肥系统中组规模对生长性能的影响在整个生长阶段是最容易观察到的。Wolter等人的研究发现,体重为5-115kg的猪分成2550-100头/圈。大组中保育阶段饲料利用率和生长率均下降,采食量没有影响。但是,较大的猪和育肥猪中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实际上,大猪在大组中饲喂,与小组中相比生长率、饲料利用率都是有提高的。没有任何研究两个阶段中评估组大小对生长性能的影响。但是,这而结果好像都是相似的,在断奶到育肥阶段,100头/组对生产性能的影响最小。
    为什么要通过动物体重作为猪的生长反应来增加组的规模?对猪的饮食行为提高组规模的研究或许在这个问题上能给我们一些提示。生长期(26-48kg)的猪和育肥期(84-112kg)的猪均每组2-12头不等的范围,采用自动饲喂装置。这些研究表明育肥舍的猪随着组的增加有明显的采食行为变化,特别是饲料消耗率方面,因此,组规模大小对采食量和生长率是没有影响的。但是,在生长阶段,随着组的增大饲料消耗率没有明显变化,生长率和采食量会有所下降。很显然的,这些研究都比工业化养猪的组规模要小。但是也说明了采食行为会影响生长性能。大猪改变采食行为的能力更大,特别是增加采食速度比小猪快的多,这至少解释了增加组大小会抑制猪的体况。
研究每组100头以上的猪群。现在很多工业化养猪都是大组饲喂,500-1000头/组。研究这样的大组,对生产性能的影响是非常困难的。几个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组相比,500-1000头的大组猪的生产性能是下降的。如果有可能的话就需要建立更大的组群来研究对生长性能的影响和降低生产性能的原因。
健康和福利
    很少有研究调查大组养殖对健康和福利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20-100头/组的猪群对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水平没有影响。实际上,其中的一篇研究发现与25头/组的猪群相比,50-100头/组的猪群发病率下降。但是,另外一个研究发现在40头/组的猪群中受伤和发病的猪比20或10/组的猪群要多。关于特殊疾病影响的报道和免疫能力的测定都表明了在大组群中没有负面影响。尽管研究区域有限,但是一些研究显示在大组群中攻击水平提高。猪群规模对猪福利的影响还没有清晰的调查。
设备的设计和管理
    大组群系统的设备管理有很大的可变性。合理的设计可以适应大猪群养殖,并且使空间利用率和劳动力效率最大化。猪舍的设计特点和圈的管理是一样的,都需要从传统的模式中进行改变。生产者和研究者也在一直做大量的试验,来寻求更好的方法来适应大组群的饲养系统。
    从结构上来说,门和走廊的规模,在有些情况下放置坡道与传统猪舍相比可能需要加宽,提高大组群的运动。大圈中对猪分类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对基础设备进行评估。如果人工分类的话,就要对设备进行设计。设计一种铰链门或者加密的门,这样猪从圈外走到坡道的过程就会变得非常方便,需要的人员也会更少。单独的移动小圈的猪是最好的,当大组猪拥挤到门口时或者在走廊时就需要更多的人员协助。在大组群饲养方式中,用自动分类技术越来越普遍。但是关于这个系统的设计和管理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但是这些技术对大群饲养系统有非常大的帮助。
    管理方面的另外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检查动物健康和设备的正常运行。进圈这个方面跟采食和饮水时一样重要的,在有些情况下,安排两个或者更多的工作人员对猪群进行观察保证猪群安全是最好的。首先,需要留出专门时间检查猪群,找出哪些猪需要药物治疗。但是,受伤的或者是发病的猪一般会寻找墙角等这样的避难场所,这样就容易安置和治疗。为了能够更有效的进行隔离猪只,我们推荐在圈内使用一个小的捕获器或者小的治疗区域。
    大群猪之间的交流方式,组织管理不同于小群猪,需要提供更高的管理效益。大组饲养群中加入新成员时,猪只的反映是比较小的。两个大猪群混合出栏,几乎没有攻击行为。另外,有研究表明把大小两个猪群混合,大猪群出来的猪有更少的攻击行为。这也就表明了从大圈中出来的猪对新成员的反应能力不大,社会等级制度也就不是那么明显。没有攻击性,不熟悉的主群进行混合的话就会降低或者消除一些挫折,减少应激,特别是在运输和屠宰的时候,有很大的优势。
    当猪舍的小群猪往大群中转移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最重要的一点是重构建大组时诸的粪便问题。小猪群的房舍设计鼓励自然通风和好的粪便处理模式。对于大组猪舍的设计躺卧和粪便的模式是一致的。猪一般是靠墙躺着,中间的位置排粪。如果粪便安排不合理的话,整个舍就会很脏,气味很大,需要额外的资金投入去处理这些问题。大组和小组粪便设计的最大的不同时是否全部用漏风地板。只有一部分用漏风地板就会使得圈内脏的很,而且氨气味较大。大圈中用部分漏风地板处理起来时非常困难的。
组大小的经济效益
    猪群组的大小最主要的是依赖于经济效益。大组群饲养的优势是较低的设备投入和固定资金,提高设备利用空间,因此每个舍内饲喂的猪数就会增加。具体的经济效益受集体情况而定,生产阶段是主要的因素。例如,有人用20-100头/组的猪群做了一个经济比较,结果让人吃惊,20头/组的猪获得的效益比100/组高。这个结果主要是因为在保育期间大组群的猪生长率降低了。而且,大组群中设备消耗的降低对每头猪的总的生产消耗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很显然的,如果我们考虑从断奶到屠宰整个生产阶段,再考虑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肯定就是完全不同的了。这就强调了大猪群管理的经济影响的特殊情况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
    目前大组群饲养(80-100头)能够有效的利用土地面积。总之,研究表明保育舍用大组群方式是不合适的。相反的,保育舍用大组饲养有很好的效益。自动分类计数促使在保育舍500-1000/组的可能性实现。需要注意的是当这个技术初次应用到育肥舍的时候,生产性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更多的研究都更好的阐释了育肥舍内用大组群饲喂方式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