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金不怕火炼,如何从技术层面上实现天种种猪的“好养”,如何达成天种大力宣传的“风土驯化”目标,成了小编此次猪场之旅探究的主要内容。结合喻传洲教授以及李文献经理提供的详细资料,小编暂将技术层面的措施归结为了以下两点: |
|
1. 种群封闭,长年坚持严苛的人工主动选育 |
根据生物育种科学原理,被风土驯化的群体应该是相对封闭的,如果不断地有数量众多的新成员加入,就很难形成对环境稳定的适应性。所以,武汉天种20多年来基本保持着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没有大规模从国外引进母猪,只少量引入冻精或公猪个体。这样一个稳定的群体就保证了天种种猪风土驯化效果的累加性。
基于此,在喻传洲教授的规划设计下,武汉天种执行了异常严苛的选种选育程序,采用13项指标进行综合选育。经过43年的育种积累,天种公司育种数据量已达到数百万条,电脑育种系统数据存量30余万条,逐步形成了横向数据准确完整,评估精确,纵向数据从核心群到商品群可追溯的数据链条。结合其自身积累了大量宝贵的遗传数据作为育种基础,并坚持对核心群个体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确保产仔、无应激猪选育群的形成。成为一头合格的天种种猪,需要经历9道关卡:
1,仔猪刚出生,在产房内就要通过母亲的泌乳能力、21天断奶窝重等数据接受第一道选留。
2,进入保育阶段,仔猪免疫后将采血化验,根据抗体产生速度的快慢进行分群,同时考察乳头数、阴户大小等种猪特征。
3,选留的种猪进入后备阶段,将在30kg时进行初选,根据选择指数考察背膘、生长速度、繁殖性能等性状。
4.100kg体重时,种猪将在实验室环境下接受低抗原驯化。
5,同时,在100kg体重时,按照生产性能测定的要求进行体型特征、背膘、体重等方面的选择。
6,100kg-120kg体重时,通过观察初情期的发情表现以及配种效率进行进一步选留,同时再次接受微生物驯化,通过实验室化验7项猪常见流行病抗体的数据进行选择。
7,考核新产猪第一胎的产仔性能,通过EBV计算进行选留。
8,考核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尤其是夏季的泌乳性能。
9,制定合理的选配计划,合理选留。 |
|
 |
经过以上关卡的重重考验,被留为种用的种猪可谓“精品中的精品”,自然,天种种猪适应性强、受胎率高、抗病力强的特点得以极大程度的发挥。 |
|
2. 让种猪充分接触自然环境,强化自然选择力度
众所周知,武汉是我国三大火炉城市之一,又比邻长江,夏季酷暑、冬季严寒、全年潮湿。这种“高温高寒高湿”的生活环境对种猪而言无疑是巨大挑战。除去地理、气候因素,湖广地区又是我国生猪养殖非常集中的地区之一,较高的养殖密度对流行病的防疫工作也是艰巨任务。武汉天种的核心群就生活在这样的“水深火热”之中,接受着来自自然的重重考验。
为了保证种猪与自然环境充分接触,武汉天种在建造猪舍时并没有采取当下广泛推行的全封闭模式,而是刻意为种猪们营造了模拟自然环境的生活环境。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核心场历史悠远,天种并没有对猪舍进行大规模的改建,而是基本保留了原场原貌,让种猪可以充分接触到阳光和土壤。对于新建成的分子公司猪场,天种秉承着这种接触自然的理念,采用了“阳光猪舍”的建造模式。这种养殖理念促使天种种猪不得不经受自然严酷的选择,其适应性以及抗应激能力自然有所保障。
除了环境上的改变,天种种猪从饲养上也坚持着“逆境驯化”的思路。一方面是在猪舍环境上的改变,让猪群充分接触阳光、空气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另一方面,在全群饲喂的饲料中添加了活菌(来源于猪场环境和猪肠道提取),协助猪只机体内有益菌定植,加强了猪群本身的抗病性与适应力。此外,饲养中还通过添加青绿饲料来提高猪只耐粗饲能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