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养猪业发展年度报告

孙德林1,2,3 贾海燕1 陈翠1 张宁1 张育静1 云鹏2 李倩3 刘小苗3 高志勇1
(1.中国种猪信息网;2.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3.《猪业科学》
第一篇 经济政策环境
1 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概况
1.1 2013年固定资产形势分析
1.2 2013年中国消费市场概况
1.3 2013年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1.4 2013年财政形势分析
1.5 2013年就业形势分析
1.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动情况
1.7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变动情况
1.8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变化情况
2 国内外良好的政策环境
2.1 货币政策环境
2.2 农业生产政策环境
2.3 养猪政策

第二篇 中国畜牧业整体状况
3.1 2003—2013年中国大牲畜存栏情况
3.2 2003—2013年中国大牲畜出栏情况
3.3 2003—2013年中国畜产品概况
3.4 2013年中国畜产品消费

第三篇 原料篇
4.1 饲料行业发展环境
4.2 2013年中国饲料的供给
4.2.1 2013年中国饲料产能分析5
4.2.2 2013年中国饲料产量分析
4.2.3 2013年中国饲料生产和消费展望
4.3 玉米市场基本情况分析
4.3.1 玉米主产区播种及收获概况
4.3.2 国内玉米现期货价格走势分析
4.3.3 2013年我国玉米进出口情况
4.4 中国玉米的期末库存变化
4.5 2013年中国饲料玉米消费展望
4.6 国际主要玉米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6.1 美国玉米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6.2 巴西玉米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6.3 阿根廷玉米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7 影响我国玉米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
4.8大豆市场基本情况分析
4.8.1 大豆主产区播种及收获概况
4.8.2 国内大豆现期货价格走势分析
4.8.3 2013年我国大豆进出口情况
4.9 中国大豆的期末库存变化
4.10中国饲料大豆消费展望
4.11 国际主要大豆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11.1 美国大豆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11.2 巴西大豆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11.3 阿根廷大豆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12 影响我国大豆价格变化的因素
4.13 小麦市场基本情况分析
4.13.1 小麦主产区播种及收获概况
4.13.2 国内小麦现期货价格走势分析
4.13.3 2013年我国小麦进出口情况
4.14中国小麦的期末库存变化
4.15 2014年中国饲料小麦消费展望
4.16 国际主要小麦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16.1 美国小麦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16.2 巴西小麦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6
4.16.3 阿根廷小麦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17 影响我国小麦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

第四篇 养猪篇
5 2013年养猪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5.1 中国种猪行业发展现状
5.2 2013中国种猪进出口情况
5.2.1 2013年中国种猪进口情况
5.2.2 2013年种猪引进情况
5.2.3 2013年中国种猪引进情况
5.3 2013年中国生猪生产情况
5.4 中国能繁母猪生产情况
5.5 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生产情况
5.5.1 中国生猪屠宰业总体形势分析
5.5.2 中国生猪屠宰业相关法规
5.5.3 2013年中国生猪屠宰情况
5.5.4 2013年中国猪肉生产情况
5.5.5 中国猪肉进出口情况
5.6 2013年生猪产业链市场分析
5.6.1 生猪产业链概念
5.6.2 我国生猪产业链发展现状
5.6.3 我国生猪产业链体系标准
5.7 世界主要肉类贸易国的养猪业发展概况
5.7.1 2013年世界猪肉、牛肉、禽肉生产总体概况
5.7.2 2013年世界猪肉、牛肉、禽肉进出口概况
5.7.3 2013年世界主要猪肉交易市场概况
5.8 2013年中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情况
5.9 2013年全国养猪生产形势分析
5.9.1 2013年全国仔猪、生猪、猪肉价格及猪粮比价走势分析
5.9.2 近五年来全国仔猪、生猪、猪肉价格及猪粮比价走势分析

第五篇 完结篇
6.1 2013年我国养猪业特点
6.1.1 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6.1.2 养猪布局逐渐转向重点区域
6.1.3 更加重视肉品的质量
6.1.4 养猪逐渐向产业化大集团转移
6.1.5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6.1.6 O2O营销模式在养猪业中悄然兴起
6.2 我国养猪业存在问题
6.2.1 食品安全问题依然突出
6.2.2 科研与实践的结合力低
6.2.3 面临的环保压力大
6.2.4 疫病控制措施不完善
6.2.5 原种猪依赖进口 受制于国外
6.3 未来中国养猪业趋势
6.3.1 适度规模的合作养猪
6.3.2 环境友好型生态养猪
6.3.3 以科技为动力的物联网养猪
6.4 2013年养猪大事件盘点

第六篇 附录
附录1:2013年猪市迎来开门红,多地猪价破“8”逼“9”
附录2:2012年全国养猪行情分析及后市预测
附录3:节后生猪价格“跌跌”不休,猪粮比价跌入黄色预警区
附录4:“漂猪”过后禽流感来袭,生猪市场雪上加霜
附录5:猪价低位徘徊国家出台相应政策
附录6:生猪价格持续回升 后续上涨空间有限
附录7:2013年6月及7月上旬全国养猪行情回顾及后市预测
附录8:2013年7月及8月上旬全国养猪行情回顾及后市预测
附录9:2006—2013年8月份全国养猪行情同比走势分析
附录10:2013年9月及10月上旬全国养猪行情回顾及后市预测
附录11:2013年10月及11月上旬全国养猪行情回顾及后市预测
附录12:2013年11月及12月上旬全国养猪行情回顾及后市预测

第一篇 经济政策环境

1 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概况
1.1 2013年固定资产形势分析
1.1.1 2013年1—12月份全年固定资产概况分析
  2013年1—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528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44056亿元,增长16.3%;民间投资274794亿元,增长23.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3%。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17.9%,中部地区增长22.8%,西部地区增长2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241亿元,比上年增长32.5%;第二产业投资184804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投资242482亿元,增长21.0%。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181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采矿业投资14750亿元,增长10.9%;制造业投资147370亿元,增长1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9744亿元,增长18.4%。全年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投资71695亿元,比上年增长21.2%。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4803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7.0%,国内贷款增长14.4%,自筹资金增长20.8%,利用外资下降3.7%。全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57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新开工项目389256个,比上年增加66194个。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41%(来源:国家统计局)。
1.1.2 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环境概述
(一)2013年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的有利因素
  首先,政府换届与投资建设周期相叠加将形成促进投资增长的有利环境。2013年,“十八大”确定的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上下加快发展的热情,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年份,各级地方政府努力上交满意答卷,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2013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大量审批并开工的“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有利于投资增长加快。
  其次,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仍然较大,使投资实现平稳增长。2013年我国在“稳增长”方面的政策空间仍然较大。货币政策方面,由于存款准备金率仍然保持在20%的高位,高于1985—2012年平均值8个百分点左右。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基准利率相对较高,存贷款利率也有下降空间。从财政政策来看,由于我国仍具有一定减税空间,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民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投资缺口较大,财政支出需求也较高,因此仍采取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因此,2013年宏观政策空间较为宽松,推动了投资稳定增长。
  再次,“新非公36条”细则的政策效应充分调动了民间投资积极性。2013年继续有效的实施扶持小微企业的系列减税政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进一步推进将使原征收营业税的民间企业享受机器设备和物料消耗两者购进增值税税额抵扣,激励了民间投资扩张。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市场环境,消除了各种行政障碍,减少了“有形之手”对市场运行的干预,激发了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
(二)2014年稳定投资增长面临的挑战
  第一,经济增长潜力下降导致投资增速阶段性下调。由于劳动力、资本、技术等释放出的增长潜力不断减弱,我国中长期潜在增长率出现“换挡减速”已成为共识。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已经达到峰值,“刘易斯拐点”临近,人口红利开始减弱;随着人口结构趋于老化和储蓄率的下降,资本存量增速开始下降,未来即将进入储蓄率不断下降的时代,而这必将导致投资率适度回调,进而导致投资增速呈现阶段性放缓的趋势。在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的条件下,新的比较优势尚未形成,缺乏新的投资热点。
  第二,投资周期性放缓尚未结束。当前,我国正处于“去库存”周期,企业“去产能”任务更加繁重,新一轮固定资产设备更新周期尚未到来,建筑业周期在经过长期的繁荣正处于调整的下行期,新技术和新产业周期正处于寻求突破的时期。因此,多重经济周期力量交织叠加,决定了投资周期性放缓仍将维持相当一个时期。此外,外部需求持续低迷,未来制造业投资仍处于减速区间。
  第三,企业对未来预期不看好,投资信心不足。一是前三季度企业信心指数跌至116.5,较上年同期低13.5;二是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比重保持低位,2012年前三季度该比重为35%,较2003—2011年同期均值低20.5个百分点,表明企业投资意愿较弱;三是2012年1—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累计同比增长0.98%,降至2010年2月以来的新低,这表明由于企业对未来形势信心不足,对就业的需求也在下降。2013年第四季度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外部有效需求不足和投资乏力的状况同样未得到有效改变。中小企业信心指数为50.37,比第三季度下跌2.76个百分点,其中分类指数的宏观信心指数、运营信心指数、投资信心指数和融资信心指数分别为57.77、42.59、50.66和31.47。总体来看,总体信心指数及各分类指数在第四季度呈现跌多涨少的格局。

1.2 2013年中国消费市场概况
1.2.1 2013年中国消费市场分析
  2013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回升的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38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18885亿元,增长11.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2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1918亿元,增长14.6%。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5392亿元,比上年增长9.0%,商品零售208988亿元,增长13.6%。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110704亿元,增长12.7%,其中,汽车类增长10.4%,家具类增长21.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5%。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环比增长1.24%。
1.2.2 2013年中国消费市场运营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复苏
  2013年中国消费市场从外部环境看,全球贸易环境略有改善。发达国家的经济呈现震荡复苏的势头,受到量化宽松政策影响的新兴经济体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从统计数据看,企业的产值和利润都略有回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家支持出口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影响。但出口企业接订单还不太踊跃,开工率不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新增投资部分没跟上,企业仍然在依靠产能。由于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市场需求和企业转型升级来完成。但目前市场改革正在推进,企业的信心指数也有所上升,2013年国内消费市场总体上是在稳步回升。
(二)国内市场活跃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2013年中国消费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理性消费是大众消费的主流,以奢侈消费为代表的炫耀性消费已经形成潮流,而由年轻一代主导的未来消费市场则表现出个性化消费的倾向。
理性消费是大众消费的主流。在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华民族形成了重节俭、重计划的消费习俗,在选择商品时比较注重实惠和耐用。虽然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形成了大量的中产消费者群体,但是中国呈现出低阶主导的新型金字塔的消费特征,大量的中产消费者其消费观念趋于保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众理性消费开拓了新的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购物环境的不断优化,特别是第三方担保、支付平台等网上支付系统的完善,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支付风险,为消费者建立起一个日趋完善的网络购物环境。
  炫耀性消费成为潮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民收入持续增长,中国消费市场异常火热。炫耀性消费在一些大城市和富裕阶层中悄然兴起,并迅速扩散、蔓延至中小城市和平民大众,消费攀比现象比比皆是。国家的战略调整为炫耀性消费的兴起提供了政策支持。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之下,资本积累和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使得销售和消费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环节。为维持经济增长势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消费,扩大内需,如提高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消费品产业的发展;发展商品经济,走市场化道路;退出对私人生活方式的干预,逐渐放松对消费生活的道德控制;消费信贷的蓬勃发展不断地刺激和鼓励人们的消费欲望。
  个性化消费悄然兴起。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消费品市场不断繁荣,产品日益丰富,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个性化消费开始崭露头角。现代网络技术、物流服务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个性化消费的兴起提供了技术保障。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方式,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模式。现代信息传递的便利性和物流服务的发达,使消费者可以直接参与产品的生产和设计,使定制化的个性消费服务成为现实。

1.3 2013年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1.3.1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概述
  2013年全年进出口总额416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出口22100亿美元,增长7.9%,进口19503亿美元,增长7.3%。进出口相抵,顺差2597.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219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3%,加工贸易进出口13578亿美元,增长1.0%。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10876亿美元,增长10.1%,加工贸易出口8608亿美元,下降0.2%。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11097亿美元,增长8.5%,加工贸易进口4970亿美元,增长3.3%。12月份,进出口总额3898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2077亿美元,增长4.3%,进口1821亿美元,增长8.3%。
1.3.2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有望比上年有所改善,但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性较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风险仍然较高。
(一)国际形势分析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中的积极迹象有所增多,但低增长、高风险态势难有大的改观。近期,美国房地产市场和就业市场进一步改善,股指连创历史新高,居民消费重趋活跃。欧盟与塞浦路斯达成救助协议,财政政策由强调紧缩转向财政整固与经济增长并重,金融市场稳定性有所增强。日本财政刺激计划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提振了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主要先行指标趋于上升。
新兴经济体活力仍然较强,一些中小新兴经济体增长势头强劲。国际贸易复苏步伐加快,国际市场海运价格明显上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计,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有望在下半年有所提高,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有望好于上年。但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深度调整仍在持续,世界经济仍将呈弱势复苏局面,潜在风险不容低估。
(二)国内形势分析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运行平稳,隐忧风险依然存在。
  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阶段,经济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时期,发展有巨大潜力和空间。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经济平稳运行与隐忧风险并存,制约发展的矛盾不断显现。
  综合国际国内环境考虑,2013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略好于上年,但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仍较突出。面对这一形势,中国将保持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落实稳定外贸增长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在此基础上,着眼长远,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建立国际营销网络,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同时,进一步完善进口政策,扩大能源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有需求的消费品进口,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1.4 2013年财政形势分析
1.4.1 2013年中国财政形势分析概述
  2013年,全国财政收入预算顺利完成,特别是中央财政扭转了年初收入增速大幅下滑的局面,完成全年收入预算并略有超收。
1—12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29143亿元,比上年增加11889亿元,增长10.1%。其中,中央财政收入60174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6.6%),比上年增加3999亿元,增长7.1%;地方财政收入(本级)68969亿元,比上年增加7891亿元,增长12.9%。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10497亿元,比上年增长9.8%。
  1—12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39774亿元,比上年增加13791亿元,增长10.9%。其中,中央本级支出20472亿元,比上年增加1707亿元,增长9.1%;地方财政支出119272亿元,比上年增加12084亿元,增长11.3%。
  在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落实中央厉行节约的要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1—12月累计,教育支出21877亿元,增长3%,主要是上年基数较高(增长28.3%);科学技术支出5063亿元,增长13.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520亿元,增长11.1%;医疗卫生支出8209亿元,增长13.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417亿元,增长14.6%;住房保障支出4433亿元,下降1%,主要是按计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量比上年有所减少;农林水事务支出13228亿元,增长9.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067亿元,增长21.9%;节能环保支出3383亿元,增长14.2%;交通运输支出9272亿元,增长13.1%。(信息来源:国库司)
1.4.2 2013年中国财政运行环境分析
(一)积极财政政策是扩张性操作的“主攻手”
  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操作跟往年有所不同。货币政策的操作走出了一个特殊的轨迹,例如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速比去年还高,但是它对整个货币政策扩张这种格局所产生的影响力却比以往下降了。利率方面的调整至今没有被选择,这更多地是顾虑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和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压力,比照过去应对经济增速的放缓,因而一个控物价,一个防风险,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货币政策在稳增长方面的作用体现,这与以往大不相同。在这样的条件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稳增长方面异军突起,如果说过去的五年它确实担任过主角的话,那么在2013年它要担任更重要的角色 。
(二)补赤、减税、扩支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三个支点
  (1)增加赤字。2013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累计13000亿元。今年主要变化表现在:第一,今年的财政收入增速肯定比去年还低。第二,政府换届效益所导致的投资膨胀,以及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巨大压力,今年的财政支出增速肯定高于去年。第三,相对于以往,今年中央政府的调节存量已经不多,不足千亿元。第四,去年实际上财政收入增速已经下滑,当年中央财政税收已经减少,今年财政赤字肯定会有所扩张,但是这种扩张弥补赤字的来源更多地要依赖举债而不是中央预算调节基金 。
  (2)减少税收。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减税政策体现在:一是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二是重点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
  (3)扩大支出作为一种传统手段,在以往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曾立过汗马功劳,但是相对于过去几年,今年有所变化。第一个是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第二个是政策布局已作出重大调整;第三个是兼顾逆周期调节和推进结构调整的需要日趋凸显。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今年以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涉及到支出方面都比较节制,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在增加并引导民间投资的同时,着眼于打基础、立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基础设施领域的重复建设。2013年政府扩大支出的重点包括7个方面,就一般性支出而言,民生方面主要是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社会事业,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

1.5 2013年就业形势分析
1.5.1 2013年中国就业形势概述
  2013年,全国就业人口总体平稳。至2013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6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出生人口164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08‰,死亡人口972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2‰。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728万人,女性人口66344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0(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60。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95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4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6%,60周岁及以上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31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2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2961万人,减少1261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3.73%。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89亿人,比上年末增加959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45亿人,比上年末增加812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82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38万人。

1.5.2 2013年中国就业环境分析
  国办2013年5月16日出台了八个方面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前五方面,包括落实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开展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在过去的基础上有突破、有延伸或有所加强。后三方面,包括促进就业公平,推动高校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强高校毕业生的领导三个方面,在政策上有新的拓展。文件专门讲到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的公平问题,让大学生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就业后要加大劳动监察,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文件还强调高等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这也是第一次提到。另外,合理确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改善人力资源供给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前瞻性研究,引导高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对高校扩招有一定的调整性。同时,这次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列入政府的政绩考核,尤其提出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也是第一次纳入的新政策,具有创新性。
  就业的结构性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且有些涉及深层次问题很难解决。比较突出的是大学生就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使得大学生选择去农村、中小城市的较少、大多选择到北上广和深圳这样的特大城市,在特大城市里选择去民营企业的较少,多数意愿到公务员队伍和垄断行业里面,这使得就业途径非常狭窄,造成严重的结构失衡。
  大学生就业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难在劳动力的需求端。我们当前的人力资源需求结构没有配备与大学教育相匹配的相关工作。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是加快推进经济和社会结构转型,进而引导人力资源需求结构转型;二是难在供给端。过去30年我国的教育主要是学位教育和学历教育,是正规教育,是系统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用职业教育的中专培养初级技工,职业教育的大专培养中级技工,职业教育的本科培养高级技工,职业教育的硕士班和博士班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相对困难。因此,要满足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需求较为困难,因为劳动力供给与整个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不吻合的。

1.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动情况


图1-1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动分析(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3年1月,我国CPI环比上涨1%,从2月份开始呈现上涨态势,在4月份达到2.4%,5月份环比上涨幅度略有下调,为2.1%,随后又恢复上涨态势,在6月份达到上半年最高点,为2.7%,随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涨跌变化,在10月份环比上涨达到3.2%,成为全年上涨最高点,11月份略有下调后,在12月份出现了大幅变化。
  2013年12月份,12月份全国CPI环比上涨0.3%。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6%(猪肉价格上涨0.6%,鲜菜价格下降1.5%),居住价格上涨0.3%。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在12月份2.5%的CPI同比涨幅中,翘尾因素为0,新涨价因素为2.5个百分点。2013年全年,全国CPI比上年上涨2.6%。食品价格继续领涨。12月份我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1%,影响CPI上涨约1.3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6%,粮食价格上涨3.8%,鲜菜价格上涨2.6%。居住价格涨幅也比较突出。12月份我国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8%,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4.7%,水、电、燃料价格上涨1.1%。

1.7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变动情况


图1-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3年1—1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与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的变动情况基本上一致,呈现先下滑后上扬的涨跌相间趋势变化,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6%,环比上涨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9%,环比上涨0.3%。随后进入下滑轨道,并同时在5月份达到最低点,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与同比在9月份达到最高点,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在9月份达到最高点,而同比在12月份达到最高点。


图1-3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3年1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环比持平(涨跌幅度为0,下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4%,环比持平。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1.8%,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1.35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4.0%,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2.0%,加工工业价格下降1.4%。生活资料价格持平。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6%,衣着价格上涨1.1%,一般日用品价格下降0.4%,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1.1%。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同比下降6.0%,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2.2%,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1.7%,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1.5%;农副产品类价格上涨1.2%,纺织原料类价格上涨0.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持平。其中,采掘工业价格持平,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0.2%,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1%。生活资料价格环比持平。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1%,衣着和一般日用品价格均持平,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1%。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环比上涨0.7%,燃料动力类、黑色金属材料类和化工原料类价格均上涨0.1%;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0.4%,纺织原料类价格下降0.1%。
1.8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变化情况


图1-4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5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环比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3年1—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一直处于临界点以上,呈现涨跌互现格局变化,表明制造业经济稳中向好。最低点出现在6月份为50.1%,最高点出现在10月份为51.4%,为18个月以来的新高,表明制造业总体上稳中向好。

2 国内外良好的政策环境
2.1 货币政策环境
  2013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一是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代地方发债3500亿元。这主要是考虑到结构性减税的滞后效应,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但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特别是要增加保障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必要的。同时,目前我国债务负担率相对较低,今年增加赤字后,赤字率在2%左右,总体上处于安全水平。二是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三是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四是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一是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流动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适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不断优化监管标准和监管方式。二是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金融支持,满足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三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对局部和区域性风险以及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风险的监管,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2 农业生产政策环境
2.2.1 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0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发布,要求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2.2.2 农业部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意见出台
  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保障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应用对象主要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和农用航空技术,农田水利、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农村供水、农村能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气象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规定范围内的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为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贯彻实施工作,农业部发布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意见。在健全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加强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创新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运行机制、促进多元化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发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落实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措施、营造贯彻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良好氛围七大方面制定规划,旨在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高效有序开展。

2.2.3 良种补贴政策
  2013年,良种补贴政策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东北和内蒙古的大豆、长江流域10个省市和河南信阳、陕西汉中和安康地区的冬油菜、藏区青稞实行全覆盖,并对马铃薯和花生在主产区开展试点。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亩补贴10元。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良种补贴15元;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马铃薯微型薯每粒补贴0.1元,一、二级种薯每亩补贴100元;花生良种繁育每亩补贴50元、大田生产每亩补贴10元。水稻、玉米、油菜补贴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方式,小麦、大豆、棉花可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或差价购种补贴方式,具体由各省按照简单便民的原则自行确定。

2.2.4 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政策
  国家将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政策。探索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和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工作。推动相关部门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2.2.5 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
  2013年中央提出要继续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一是增加农业保险品种。自2007年中央开展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以来,保费补贴品种持续增加,目前中央财政提供保费补贴的品种有玉米、水稻、小麦、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天然橡胶、森林、青稞、藏系羊、牦牛等,共计15个。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方,还增加保费补贴品种,由地方财政对特色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2013年,国家将开展农作物制种、渔业、农机、农房保险和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增加农业保险品种。二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生产大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对于种植业保险,中央财政对中西部省份补贴保费的40%,对东部沿海省份补贴保费的35%。2013年中央提出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生产大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三是推进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2.3 养猪政策
2.3.1 《2013年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生猪部分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扶持牧区畜牧业发展的政策要求,2013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资金,进一步推进畜牧品种改良。为加强畜牧良种补贴项目管理,制定了《2013年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
《2013年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生猪部分规定如下:
  (1)补贴范围及数量:能繁母猪1640万头。各项目省区项目县名单和数量整体保持稳定,不做大的调整。2013年黑龙江省安达市、广东省高州市、安乐市不安排新的项目任务,继续执行2012年补贴任务。
  (2)补贴对象:项目区内使用良种精液开展人工授精的母猪、奶牛、肉牛养殖场(小区、户)。
  (3)补贴标准:按照每头能繁母猪每年使用4份精液,每份精液补贴10元。
  (4)补贴品种:生猪补贴品种包括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等国家批准的引进品种,以及培育品种(配套系)和地方品种。
  (5)补贴程序:由各项目县确定供精单位,供精单位按照补贴后的优惠价格向养殖者提供精液。项目县财政部门根据畜牧部门核定的配种情况及供精单位提供的有关凭证,与供精单位结算补贴资金。
  (6)项目县选择标准:新增项目县选择能繁母猪存栏在2万头以上、生猪人工授精覆盖率在50%以上的县(区、市)实施。
  (7)供精(种)单位入选条件:良种猪精液供应单位(包括种公猪站、种猪场等生产良种猪精液的单位和组织)应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公猪存栏具有一定规模。优先选择存栏采精种公猪30头以上,管理规范,系谱档案齐全,有必备的精液生产、检测、保存设施,有一定技术力量的单位作为项目供精单位。

2.3.2 启动生猪收储预案,稳定生猪价格
  政府启动预案,开展冻猪肉收储,目的在于稳定生猪市场价格,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损害养殖户利益,缓解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充分发挥收储对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按照《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的规定,国家有关部门密切关注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形势,3月发布了预警信息,已经在全国20多个省份同时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 此次冻猪肉收储将按照“略高于市场价格”的原则确定收储底价。

2.3.3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
  为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不断提升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水平,农业部决定2013年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计划继续在全国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优势区域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通过集中培训、专家指导、现场考核,2013年再创建300个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参与创建的规模养殖场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养殖场备案登记手续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养殖档案完整,两年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和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对生猪示范场要求能繁母猪存栏300头以上,且年出栏肥猪5000头以上。重点在开展宣传动员、加强技术支撑、确定创建单位、强化创建培训、实施验收挂牌、发挥示范效应、加强监督管理、推进产业化经营几大方面开展工作。
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创建的主要内容有:
  (1)畜禽良种化。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
  (2)养殖设施化。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
  (3)生产规范化。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4)防疫制度化。防疫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5)粪污无害化。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2.3.4 农业部出台稳定生猪生产意见
  2013年5月份以来,全国生猪价格持续走低,下降快、跌幅大,养殖场户普遍亏损。为稳定生猪生产,维护生猪养殖户切身利益,保障市场稳定有效供给,农业部特出台指导意见。
  (1)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各地要指导养殖场户优化种猪群体结构,提高种猪生产水平,督促加快淘汰高龄、低产母猪,根据当地和自身条件适当压缩母猪群规模。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和畜牧兽医技术支撑机构的优势,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养殖场户采用节本增效饲养管理技术,努力减少养殖亏损。
  (2)大力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各地要以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继续创建一批高起点的标准化示范场,辐射带动养殖场户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要继续总结推广适合本地发展的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模式,坚持科技引领、农牧结合,逐步实现生猪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和粪污综合处理资源化利用。
  (3)强化信息监测预警。进一步加强信息监测预警,逐步构建“多层次、多手段、全覆盖”的畜牧业监测预警体系。积极探索能繁母猪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从源头上缓解生猪产业波动。加强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继续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移动监测平台建设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多部门、多渠道联合会商机制,在关键时点发布权威预警信息,指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促进生产平稳发展。
  (4)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近期,中央扶持生猪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将陆续下达实施。省级畜牧兽医部门要提前谋划,主动商发改、财政等部门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方案。项目下达后,要抓紧组织实施,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督导检查,督促地方尽快将政策措施落实到场户,尽早发挥政策效应。
  (5)切实抓好生猪疫病防控。各地要切实加强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切实落实免疫、监测、检疫监管等各项关键措施。统筹做好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生猪常见病的防控。加强养猪场综合防疫管理,健全防疫制度,强化环境消毒,制定并落实死亡猪只无害化处理制度,不断提高生物安全水平。

2.3.5 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奖励资金35亿元,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具体包括规模化生猪养猪户(场)猪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的支出,生猪养殖大户购买公猪、母猪、仔猪和饲料等的贷款贴息和保险保费补助支出,生猪流通和加工方面的贷款贴息支出,生猪防疫服务费用支出等。奖励资金按照“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的原则,依据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权重分别为50%、25%、25%进行测算。2013年中央财政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

第二篇 中国畜牧业整体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恩格尔系数来看,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5%下降到2012年的36.2%,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12年的39.3%。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分贫困与富裕的标准,目前中国城镇居民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温饱阶段进入富裕阶段,农村居民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贫困阶段进入富裕阶段。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直接带来了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重大变化,居民的食品消费也由简单的“吃饱”,转为更注重食品种类的丰富性与营养价值,对高蛋白、高营养动物源食品的需求大大增加。

3.1 2003—2013年中国大牲畜存栏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显示,2003—2013年间,猪的存栏量在2006年、2010年和2013年略有下滑,分别达到41850、46460、47411万头,其余年份均呈现稳步回升,在2012年达到47592.24万头,10年间增加绝对量6029.19万头,增长14.57%。
肉羊养殖主要集中在牧区,牧区肉羊养殖则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和甘肃等地,存栏占全国的46.4%,农区肉羊养殖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三个省份,存栏占全国的19.3%。羊的存栏量在2004年达到30425.96万头,为近10年的最高点,其余年份总量较平稳,总体呈现稳中下滑的局面。
  牛的存栏量位于三大家畜之尾,总体呈现稳中下滑的态势。传统意义上的肉牛产业大省山东、河北、安徽、河南四省的肉牛存栏量最近十年来出现加速下滑势头,而由四省组成的“中原肉牛产业带”也已名存实亡。以河北为例,其肉牛存栏量从高峰期2002年的1000万头下降到现在的不足250万头,食用肉牛只有150万头,其全国排名也从第3名滑落至第16名。肉牛存栏量加速下滑虽然是在近些年开始显现,但这一趋势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了,根本原因则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更确切地说是牛的用途从耕牛向肉牛的转换。统计显示,2008年至2012年,中国母牛存栏量从3300万头减至2300万头,四年间大幅减少1000万头。

3.2 2003—2013年中国大牲畜出栏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显示,2003—2013年间,猪的出栏量仅在2007年出现下滑,其余年份均以增长为主,2013年生猪出栏71557万头,较上年增长2.5%。10年间,生猪出栏量增加绝对量为15849.22万头,增幅达28.45%。羊的出栏量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牛的出栏量总体上也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3.3 2003—2013年中国畜产品概况


图3-1 2003—2013年中国猪牛羊肉和禽蛋产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3—2013年间,猪肉、牛肉、羊肉、禽蛋产量总体上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猪肉产量总体上波动的幅度较大,羊肉、牛肉产量总体上较平稳。
  2013年肉类总产量8536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5493万吨,增长2.8%;牛肉产量673万吨,增长1.7%;羊肉产量408万吨,增长1.8%;禽肉产量1798万吨,下降1.3%。禽蛋产量2876万吨,增长0.5%。

3.4 2013年中国畜产品消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2012年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畜产品及其制品的消费量都有所增长。其中以禽类消费增长最为明显,禽类消费由2000年的5.44kg增加到2012年的10.75kg,增幅达97.61%。猪肉消费由2000年的16.73kg增加到2012年的21.23kg,增幅为26.90%;2000—2012年,牛羊肉消费整体上呈现稳中有升的局面,总体上增长了12.01%。
2000—2012年间,中国农村居民年均消费猪肉处于稳健增长期,增长相对缓慢,增幅为8.43%;禽类的消费量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从2000年的2.81kg上升到2012年的4.49kg,绝对消费量增加1.68kg,增长59.79%,而牛羊肉的消费绝对增长量相对缓慢,但增幅较大,达73.45%。
  据国家统计局“2009-2012年肉类消费量”分析资料显示,2012年国内肉类消费量为217.79万吨,肉类消费量每年呈增势,2009年人均消费量为36.8公斤,2010年为38.7公斤,2011年为40.4公斤,2012年更是增至43.7公斤,4年以来增幅为22.3%。
我国国民摄取最多的为五花肉等猪肉制品。猪肉的消费量(以2012年为准)为108.19万吨,鸡肉为60.8万吨,牛肉为48.8万吨。除此之外,鸭肉的消费量也从2006年的人均1.2公斤增至2011年的人均3.1公斤。肉类消费量之所以增加是因为寻求高品质肉类产品的消费者增加,与此同时餐饮产业也不断地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2月10日正式发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立足保障食物有效供给、优化食物结构、强化居民营养改善,明确了到2020年食物与营养发展目标,从食物生产、食品加工业发展、食物消费、营养素摄入、营养性疾病控制等5个方面,细化了21个具体的、可考核的指标。如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5.5亿吨以上,全国食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200~2300千卡,全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全人群贫血率控制在10%以下,居民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率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等。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口粮消费135公斤、食用植物油12公斤、豆类13公斤、肉类29公斤、蛋类16公斤、奶类36公斤、水产品18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60公斤。这或对中国畜牧业的生产模式的变革起到指导作用。

第三篇 原料篇

4.1 饲料行业发展环境
  饲料行业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饲料行业稳步发展,实现了饲料产量、产值、利税和就业人数的增长。饲料行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粮食高效转化增值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畜牧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和战略保证。作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饲料行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饲料业是伴随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发展而崛起的新型产业,饲料工业在促进养殖业和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农  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我国饲料和养殖业得到了国家在税收、财政上的多项优惠政策,近年来饲料企业数、饲料年产量和年产值也呈现增长态势。
目前,我国饲料行业成熟度较低,还存在着诸如集约化程度低、竞争恶质化、科技产业化水平低、规模效应不显著等问题。我国农牧行业由单一业务向集养殖、加工一体化的大型综合农牧企业集团方向发展,饲料企业通过生产规模的加速扩大,实现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由此带动饲料工业经济一体化,农牧行业产业链整合,与互联网行业相结合,与时俱进。

4.2?2013年中国饲料的供给
4.2.1 2013年中国饲料产能分析
  据资料显示,近几年饲料产量一直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各个饲料企业也都开始或者即将大力扩大企业产能产量用来满足日益增加的下游畜牧养殖业市场需求。资料表明,2013年全球饲料产量已经达到9.63亿吨左右,2014年有望突破10亿吨,国内饲料生产,在“十二五”政策的刺激下,未来在2015年饲料产能将增加到2.3亿吨左右。
广东、山东、四川和东北以及陕西等地是中国饲料的主要产地。同时,目前国内饲料的需求主要集中于家畜养殖和水产养殖方面。2013年,全国饲料工业总产量1.9 亿吨,与2012年同比下降1.8%。其中,配合饲料1.6亿吨,同比下降1.2%;浓缩饲料0.23亿吨,同比下降6.8%;添加剂预混合饲料630万吨,同比增长1.7%。
  在饲料项目上,中国市场具有极大的潜力,但是目前中国市场基本上被大大小小的饲料公司占据,未来在需求增长和技术工艺进步的前提下,国内外新进入企业应该能够在饲料行业内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不过,由于前期投资大和技术等准入壁垒的限制,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可观的市场效益。因此,新进入者的未来成长和发展必须通过对行业技术的掌握和企业内部控制,来抢占国内外市场。

4.2.2 2013年中国饲料产量分析
  在饲料生产方面,中国的大中型生产企业主要有正大、新希望、东方新希望、双胞胎、通威以及中粮等。这些企业大多拥有着国内乃至全球先进的研发和生产工艺水平,同时在上下游市场需求上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原材料采购和饲料销售以及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过程中有着较强的竞争能力。
  饲料上游为玉米、豆粕、麦麸以及各种营养物质等原材料、设备生产加工和能源电力等行业。随着养殖业需求和人口的发展增长,饲料需求量的增长必然带动上游原材料玉米以及其他相应生产加工行业的发展,而且饲料由玉米等原材料及配合营养构成,从这方面出发,其未来饲料成本和市场价格将会随着原材料的价格波动而波动。
  饲料行业与下游养殖业需求发展密切相关,下游养殖业需求对饲料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牵引和驱动作用,这就根本上决定了饲料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373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5493万吨,增长2.8%。生猪存栏47411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71557万头,比上年增长2.5%。

4.2.3 2013年中国饲料生产和消费展望
  养殖行业规模化加快推动饲料行业变革。近年来,我国饲料行业的集中度处于快速提升的趋势,龙头企业增长速度远高于行业增速。预计,饲料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驱动因素在于下游养殖行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下游行业结构的变革引起需求结构变化,推动饲料行业竞争模式的变化与集中度提升。
  规模化养殖推动的全新竞争模式,导致原有区域分割的格局被打破,小型企业由于研发能力和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较弱,在竞争中被淘汰,市场份额向大型企业集中。而率先向B2B模式转变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大型饲料企业将逐步过渡到提供养殖综合服务的企业集团。
  行业仍能维持较高景气度。饲料行业的景气度与下游养殖行业的景气度息息相关。当猪肉价格上涨,养殖行业盈利增强将提高补栏积极性,而存栏量增加将推动饲料需求的增加。反之,猪肉价格下跌,养殖户亏损会降低存栏带来饲料需求减少。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创历史新高,生猪存栏量也处于相对高位,通过对饲料产量增速与母猪存栏相关性统计显示,饲料行业的景气周期滞后母猪存栏量10月左右,因此预计,2014年饲料行业仍能维持在较高的行业景气度。

4.3 玉米市场基本情况分析
4.3.1 玉米主产区播种及收获概况
  近几年,国内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农业部早先的调研显示,2012/2013年度中国玉米种植面积较前一作物年度增加105.8万公顷,2013/2014年玉米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4.1%。由于大豆是东北地区相对于玉米种植最主要的竞争作物,因此可以近似将大豆种植意向的减少看做东北玉米意向种植的增加。
  2013年中国玉米产量达到21500万吨以上,较去年增长700万吨左右。

4.3.2 国内玉米现期货价格走势分析


图4-1 2013年国内大豆期货价格走势分析(数据来源:大连商品交易所)

  2013年初玉米价格维持平稳,受禽流感拖累,4月开始价格出现波动。鉴于今年东北新粮水分大、质量差以及禽流感拖累,农民销售玉米困难重重,因此5月初国家粮食局发布公示,将2013年东北产区临储时间由原来的4月30日延长至5月31日,对玉米市场形成中长期利好。4月开始,产区农户集中售粮活动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由于东北产区农户潮粮余量减少、临储延长收购时间政策有效提振市场价格,5月市场在供应偏松环境下虽然难出现明显反弹,但价格再降已经受限。禽流感疫情使国内饲养业(尤其禽类饲养业)遭受重创,禽流感导致国内禽类养殖业“元气”大伤,截至目前仍未能完全恢复。生猪养殖方面,前期猪肉价格持续数月低迷,养殖户亏损严重,使得养殖户补栏谨慎,后期成猪及大猪存栏量持续减少,对玉米等能力饲料需求也随之下降,7月玉米价格随之大幅下跌。8、9月传统市场青黄不接时段本应出现的涨价行情亦未能如期而至。伴随着8月中下旬以来华北黄淮、西北地区新季春夏玉米陆续开始上市,玉米市场新一年度以弱势行情开启。由于上一年度玉米价格持续低迷,陈粮购销偏慢,在新玉米上市后市场仍有部分陈粮在售,新玉米上市更加剧供应压力,各地玉米价格大幅回落。伴随着11月产区玉米集中上量启动,玉米供应压力将陆续放大,价格维持低迷态势直至年末。

4.3.3 2013年我国玉米进出口情况


图4-2 2013年我国玉米进出口量(数据来源:海关数据)

  2013年,玉米进口量 1月39.7万吨,2月39.4万吨,3月23.7万吨,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5月进口量急剧增加至151.5万吨。6月之后,由于禽流感疫情使国内饲养业遭受重创,禽流感导致国内禽类养殖业“元气”大伤。生猪养殖方面,前期猪肉价格持续数月低迷,养殖户亏损严重,使得养殖户补栏谨慎,对玉米等能量饲料需求也随之下降,进口量维持较低状态。转基因问题影响美玉米对中国出口,由于我国出现退运玉米事件,加上美国出口商推迟船期,2013年实际到港量低于预期。1—12月总进口量326.5万吨,同比减少37%。
  我国玉米出口量保持在较低水平,5月出现小高峰,出口量最高为1.58万吨,其余时间保持平稳。1—12月共出口77626吨,同比减少69.83%。

4.4 中国玉米的期末库存变化


图4-3 2013年度中国玉米的期末库存变化(数据来源:USDA)

  2013年,年初国内玉米库存保持平稳,6月之后,玉米等能量饲料需求下降,国内库存量维持较低状态。11、12月新玉米陆续收购,库存量上升。

4.5?2013年中国饲料玉米消费展望
  受宏观经济有望回升、城镇化进程加快等支撑,2013/14年度国内玉米消费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虽然春节之后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生猪养殖进入亏损周期,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下降,但由于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于高位,加之玉米比价不断调整,小麦饲用替代减少,预计2013/14年度饲料玉米需求仍将保持一定增速;随着宏观经济运行平稳向好,深加工行业效益或将逐渐好转,玉米工业消费有望继续增加,但增速仍将受限。整体看,预计2013/14年度国内玉米消费总量3997亿斤,较上年度增加3.4%。其中,饲料消费2320亿斤,工业消费1320亿斤。

4.6 国际主要玉米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6.1 美国玉米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图4-4 2013—2014年度美国玉米进出口及库存量各月数据(数据来源:USDA)

  5、6月美国玉米的进出口库存都保持在较平稳态势,7、8月随着玉米市场的消耗,为确保国内原料需求,出口量减少,9月后新玉米陆续上市,美国加大出口力度。作为玉米出口大国,美国的进口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7、8月美国略微上调了进口量。库存方面,5—7月保持在较平稳态势,8、9月因市场的消耗,库存减少,随着新玉米上市,库存量又上调到正常水平。

4.6.2 巴西玉米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图4-5 2013—2014年度巴西玉米进出口及库存量各月数据(数据来源:USDA)

  3、4月是巴西第一季玉米收获季节,随着收获完成5—9月巴西出口量维持平稳,一直保持较高的出口量,11月进入全球购销旺季,巴西出口量有所增加。作为玉米出口国,巴西的进口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库存方面,5—9月库存量略有调整,11月随着出口量增加,库存量有所减低。

4.6.3 阿根廷玉米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图4-6 2013-2014年度阿根廷玉米进出口及库存量各月数据(数据来源:USDA)

  北半球的美国玉米产量出现大幅度恢复性的增长,全球玉米产量将会首次突破10亿吨。全球玉米供应紧张形式缓解,阿根廷出口量维持平稳,11月由于美国、巴西出口量增加,阿根廷出口量减少。作为玉米出口国,阿根廷的进口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库存方面,随着玉米的市场消耗,阿根廷库存量有所减少。

4.7 影响我国玉米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
  天气:2013年国内玉米主产区遭遇不同程度的灾害天气,整体表现为“南旱北涝”。具体来看,东北春播延迟,局部洪水浸泡;华北黄淮地区遭遇高温干旱天气,干旱发生期间正值玉米授粉期,极大地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由于东北内涝地块多发生在地势低洼的山地和河沟地带,因这些地块玉米产量本来有限,内涝对整个东北地区产量影响微小。华北黄淮地区遭遇旱情使得多地发生减产甚至绝收,其中对河南、湖南、贵州影响较大,而山东、山西地区也受到影响,河北影响较小。
  国家收储:2013年生产的玉米(国标三等)临时收储价格为:内蒙古、辽宁1.13元/斤,吉林1.12元/斤,黑龙江1.11元/斤,均比2012年提高0.06元/斤。临时收储具体执行时间和其他相关要求由国家有关部门在今年新产玉米上市时根据市场情况研究确定后另行通知。

4.8 大豆市场基本情况分析
4.8.1 大豆主产区播种及收获概况
  中国2013/14年度大豆播种面积为680万公顷,对中国大豆产量历史数据跟踪分析,2013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143万吨,连续第四年下降,并且已经降至近二十年低位,国产大豆的比价竞争,无论是与进口大豆相比,还是同产区其他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相比,已经失去了优势。

4.8.2 国内大豆现期货价格走势分析


图4-7 2013年国内大豆期货价格走势分析(数据来源:大连商品交易所)

  受临储政策支持及国际市场供给充裕影响,1—5月国内大豆价格维持平稳。4月禽流感爆发,禽流感疫情使国内饲养业,尤其禽类饲养业,遭受重创,生猪养殖方面,前期猪肉价格持续数月低迷,养殖户亏损严重,使得养殖户补栏谨慎,后期成猪及大猪存栏量将持续减少,对豆粕的需求也随之下降,7、8月国内大豆价格大幅下跌。9、10月价格有所回升,全球2013/14年度大豆产量将增加6.8%,至2.8422亿吨,充足的市场供给使11月大豆价格再次下跌,12月维持了这一态势。

4.8.3 2013年我国大豆进出口情况


图4-8 2013年我国大豆进出口量(数据来源:海关数据)

  2013年大豆进口量1月478.29万吨,2月迅速下滑至289.86万吨,3、4月有所回升。随着国内的消耗5月开始进口量急剧增加。6、7、8月形成本年度进口高峰。随后因禽流感疫情使国内饲养业(尤其禽类饲养业)遭受重创,生猪养殖方面,成猪及大猪存栏量持续减少,对豆粕的需求也随之下降,8月大豆进口量随之下跌,11月国内需求量增加,进口量也随之增加。1—12月总进口量6337.5万吨,同比减少34.8%。1—12月总出口量20.9万吨,同比增加8%。

4.9 中国大豆的期末库存变化


图4-9 2013年度中国大豆期末库存变化(数据来源:USDA)

  2013年初国内大豆库存平稳,国内稳定的蛋白粕需求增量使豆粕具有一定的刚性需求,对3月末新季大豆种植面积预期的减少助涨了大豆的高价紧需态势。随着生猪饲养的效益将逐步好转,这更加利好于豆粕的长期需求。为保证国内大豆需求,国内库存量在饲料需求减低后仍有所提高。

4.10 中国饲料大豆消费展望
  豆粕在家禽饲养中的使用量大约占到总用量的52%,生猪饲料方面大约占到总量的29%。我国生猪产业假设按照年增量3%、每年出栏新增生猪2000万头、料肉比3.0、出栏生猪体重110公斤计算,每年需要新增猪饲料660万吨。根据存栏周期,11月份到次年1月份育肥猪存栏数量将环比增长,再考虑到肉鸡的节前备货对饲料的需求拉动作用,这三个月国内豆粕月均消费量达到403万吨,从绝对量来看仍然处于历史高位。
  我国人口增长率、城镇化进程和GDP增速均难以维持前期水平,我国植物油消费需求7%、8%以上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过去,2007—2011年我国植物油消费增速维持在3%~4%,预计未来5年年均增速在2%左右,也即是50万吨。我国居民对肉蛋奶消费需求的增加,也相应拉动了对蛋白粕需求的增加。对于蛋白粕的主要组成部分豆粕而言,其稳定供给对我国蛋白粕市场的稳定和油料产品生产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看,国内稳定的蛋白粕需求增量以及居高不下的生猪存栏将使豆粕具有一定的刚性需求。随着生猪饲养的效益将逐步好转,这更加利好于豆粕的长期需求。

4.11 国际主要大豆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11.1 美国大豆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图4-10 2013—2014年度美国大豆进出口及库存量各月数据(数据来源:USDA)

  一季度各进口国国内库存尚足,5—7月美国大豆的进出口库存都保持在较平稳态势,随着市场的消耗,8、9出口量开始减少,随着9月国内新豆陆续上市,各进口国开始新一轮采购,10—12月美国玉米出口量增加。作为大豆出口大国,美国的进口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库存方面,随着市场的消耗8月库存量降低,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2月末。

4.11.2 巴西大豆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图4-11 2013—2014年度巴西大豆进出口及库存量各月数据(数据来源:USDA)

  国际市场供给充裕影响,巴西大豆出口量呈稳定态势,9月新豆陆续收割,新一轮大豆采购开始,巴西大豆出口量开始增加,这种状态持续到12月末。作为大豆出口国,巴西的进口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库存方面,为应对出口量增加,9月以后库存量呈现持续减少。

4.11.3 阿根廷大豆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图4-12 2013—2014年度阿根廷大豆进出口及库存量各月数据(数据来源:USDA)

  国际市场供给充裕影响,5、6月阿根廷大豆出口量维持平稳,随着其他主要出口国存量减少,8、9月阿根廷大豆出口量增加,9月北半球新豆陆续上市后出口量相应减少,11—12月维持在较低水平。作为大豆出口国,阿根廷的进口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库存随出口量做相应调整。

4.12 影响我国大豆价格变化的因素
  天气:8月份,我国粮食生产基地东北地区出现强降雨,主产区的部分地区产生内涝灾害,从而影响当地作物生长,大豆单产受到影响。9月1日—10月28日,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南部、黄淮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1倍,加之气温偏高,土壤失墒较快,出现轻至中度农业干旱,玉米、大豆等秋收作物后期灌浆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
  国家收储:2013年将成为实施大豆收储政策的最后一年。11月15日,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做好2013年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中,首度确定了2013年东北产区大豆(国标三等)临时收储价格为2.3元/斤,合4600元/吨。长久以来徘徊于国产大豆身上的最后一丝悬念终于尘埃落定。2013年符合条件的关内企业到东北产区按不低于最低收购价或临时收储价采购。临时收储截止时间为2014年4月30日。

4.13 小麦市场基本情况分析
4.13.1 小麦主产区播种及收获概况
  2012/2013年度小麦总产1.205亿吨。2013/14年度小麦播种面积继续增加,为2455万公顷,较2012/13年度增加6万公顷。

4.13.2 国内小麦现期货价格走势分析
  一季度大豆市场流通尚充足,保持平稳低价态势。年初霜冻使小麦成长期受冻害影响,到5月收成时期雨水过多,对小麦收成造成一定损失,比预计产量减产2000万吨。5月开始,至年末,小麦价格持续震荡上扬。

4.13.3 2013年我国小麦进出口情况
  2013年小麦进口量 1月17.9万吨,1—6月进口量保持平稳,7月新麦陆续上市,在比预计产量减产的影响下,7—10月进口量持续上升,10月达到最高点。11—12月开始持续回落。1—12月小麦总进口量550.7万吨,同比增长49.3%。


图4-13 2013年国内小麦期货价格走势分析(数据来源:大连商品交易所)


图4-14 2013年我国小麦进口量(数据来源:海关数据)

4.14 中国小麦的期末库存变化
  2013年初中国小麦期末库存维持平稳。由于成长期的霜冻和收成时期的雨水造成的影响,中国的小麦收成损失严重,为满足国内需求,随之增加了进口量,并通过动用库存来满足一部分需求。7月至年末国内库存量下调(图4-15)。

4.15?2014年中国饲料小麦消费展望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助理教授毕洁颖预计,2013年中国小麦产量将略有增长,达1.183亿公吨。同时,小麦消费也将由1.191亿公吨增加至1.196亿公吨。动物饲料用小麦的用量将达到1240万吨,同比增长6%。此外由于国内生产无法满足需求,小麦进口量增长。消费量增加了但种植面积却有所缩减,因此产量上没有多少增长的空间,在产量与消费量之间已经产生了100万公吨的缺口,因此预计未来几年小麦进口将继续增长,2013/14年度中国的小麦进口量可能达到800万吨,创下近二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小麦市场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植面积。虽然2013年主产区小麦价格大幅提高,2014年国家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加上各项农业补贴的支撑,但是小麦种植面积增加幅度较小。政策性小麦市场成交量增加,导致国家临储小麦库存量下降。进入2014年,在我国低迷的粮食市场中,小麦将一枝独秀,有可能成为最先走出低迷的一个主要品种。


图4-15 2013年度中国小麦的期末库存变化(数据来源:USDA)

4.16 国际主要小麦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16.1 美国小麦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图4-16 2013—2014年度美国小麦进出口及库存量各月数据(数据来源:USDA)

    5、6月美国小麦的进出口库存都保持在较平稳态势,7月后随着国际市场的消耗,出口量开始增大,8、9月维持7月出口态势,随着小麦采购陆续结束,各进口国减少进口量,11、12月美国小麦出口量预期下滑。作为小麦出口大国,美国的进口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随着小麦的消耗,为确保国内需求,自8月美国上调了进口量,维持至12月又进一步提高了进口量。库存方面,因出口量增加,7月库存减少,随着出口量回落,库存量又回到正常水平。

4.16.2 巴西小麦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图4-17 2013—2014年度巴西小麦进出口及库存量各月数据(数据来源:USDA)

  巴西的主要农产品是甘蔗、大豆类、水稻等等,国土虽大,但小麦一直不是主要农作物,只在南方一些地区有种植,且巴西小麦质量欠佳,美国和欧洲将从巴西进口的小麦多作为动物饲料,而巴西食用小麦多为进口。进口量多保持平稳,12月有小幅上调。随着国际市场的消耗,8月,巴西饲用小麦的出口量上升,在国内小麦需求的压力下,12月进口量下调。
4.16.3 阿根廷小麦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图4-18 2013—2014年度阿根廷小麦进出口及库存量各月数据(数据来源:USDA)

  2013—2014年度阿根廷持续下调小麦出口量,12月达到全年最低。作为小麦出口国,阿根廷的进口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库存随出口量做相应调整。

4.17 影响我国小麦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
  天气:年初霜冻使小麦成长期受冻害影响,5月收成时期雨水过多,不利的天气因素对小麦收成造成一定损失,有1500~2000万吨的小麦被降级用于动物饲料,减少了用于生产面粉的小麦供应。
  国家收储:以2013年生产的国标三等小麦为标准品,白小麦、红小麦和混合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均为每市斤1.12元。硬质白小麦的硬度指数不低于60,软质白小麦的硬度指数不高于45,其种皮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均不低于90%。红小麦分为硬质红小麦和软质红小麦。硬质红小麦的硬度指数不低于60,软质红小麦的硬度指数不高于45,其种皮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均不低于90%。不符合上述标准的均为混合小麦。标准品小麦的具体质量标准为:容重750~770g/L(含750g/L),水分12.5%以内,杂质1%以内,不完善粒8%以内。执行最低收购价的小麦为2013年生产的等内品。相邻等级之间等级差价按每市斤0.02元掌握。最低收购价是指承担最低收购价收购任务的收储库点向农民直接收购的到库价。

第四篇 养猪篇 

  

5 2013年养猪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猪为六畜之首,猪粮安天下,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畜牧业呈现迅速发展势头,目前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特别是生猪生产发展对满足城乡居民畜产品需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众所周知,我国的生猪养殖数量与出栏量占全世界总量的50%以上。2013年末我国生猪存栏47411万头,较2012年下滑0.4%;出栏71557万头,比去年增长2.5%。猪肉产量5493万吨,比去年增长2.8%。毫无疑问,我国是世界养猪生产和猪肉消费的第一大国。但养殖技术与丹麦、美国等先进技术的养猪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事故暴露了我们养殖环节中还存在着严重的安全生产隐患,猪肉的卫生安全成为消费者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且越来越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信心。造成产品大量积压和大幅度降价,不仅给相关产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使整个产业陷入困境。由于猪肉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导致消费者对畜禽产品产生了信任危机,养猪业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我国养猪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先解决目前这些困扰养猪业的难题,而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也决定了我国养猪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养殖模式”、“智能猪业”、“低碳排放”等。

5.1 中国种猪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育种工作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自2009年农业部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在2016年以前全国遴选出100家国家核心育种场,并将各项生产数据共享到国家种猪登记协会的网站上,开展生猪联合育种工作以来,合计共有74家种猪场被确定为国家核心育种场。虽然我国种猪的育种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优良种猪供不应求
  理论上讲,我国年提供的种猪数量和需求数量基本趋于平衡,供求稳定,但客观分析和市场的实际情况表明,优良种猪仍供不应求。后备种猪淘汰率高,优良父母代种猪仍供不应求,表面上我国每年生产的种猪数量已接近需求量,但生产的种猪数量不等于能进入生产群种猪的数量,目前国内出售种猪的体重一般在50kg左右,从出售阶段到进入种群生产,有近20%甚至更高的后备种猪被淘汰。我国优良种猪市场仍有缺口,尤其是父母代种猪,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依然会供不应求。
(2)优良种猪更新、更替需求增加
  由于我国种猪整体良种普及率的提高、基础母猪群良种化程度不断推进,除了优良种猪年更新需求量逐年增加外,在良种化的大趋势下,原有种猪品种的更替需求量也将递增,按年5%递增幅度估算,每年种猪需求量将新增近100万头。
(3)我国种猪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我国种猪市场处于初级阶段,种猪场规模参差不齐,种猪质量差别较大,由于经济发展的带动,种猪企业的产业化发展存在很大的空间。
(4)种猪企业处于高利润期
  近10年来,我国种猪企业一直处于高利润期。目前市场上50kg左右的各品种纯种猪,每头猪在2000元以上,高的每头超过5000元;二元种猪每头在800元以上,高的每头超过1200元。一个基础母猪存栏600头的纯种猪场,按30%的出种率计算,出售种猪可创利300万元;同样规模的父母代种猪场,按40%的出种率计算,出售种猪可创利120万元。如果企业体制清晰,管理有序,技术力量强,市场营销流畅,总体利润还有上升空间。

5.2 2013中国种猪进出口情况
5.2.1 2013年中国种猪进口情况
  截止2013年12月,我国活猪累计出口量168万头,比2012年(165万头)增长4万头,累计比2012年增长1.8%;出口金额459185.0千美元,累计比2012年(460564.0千美元)增加1379千美元,增长0.3%。2013年活猪出口平均价格为273.3美元/头,比2012年279.1美元/头下滑5.8%。

5.2.2 2013年种猪引进情况


图5-1 2013年我国引种国家所占份额情况(数据来源:海关信息网)

  从中国引种国家来看,主要引种国集中在美国,囊括了中国引种总量的46%(图5-1)。


图5-2 2013年我国引种地区所占份额情况(数据来源:海关信息网)

  从引种地区来看,福建位于引种地区之首,达到引种总量的14.45%(图5-2)。
据海关信息网显示,中国的种猪主要出口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以及蒙古国;中国种猪出口的地区主要为广东、河南和江西地区。

5.2.3 2013年中国种猪引进情况
(1)2013种猪引进情况统计:

引种国家

单位

数量

丹麦

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农场

670

丹麦

安康种猪繁育有限公司

600

丹麦

广西柯新源集团

580

丹麦

安徽大自然种猪育种有限公司

236

丹麦

山东潍坊乔新原种猪场

500

丹麦

天津市农夫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

丹麦

辽阳兴旺畜牧有限公司

600

法国

景德镇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550

法国

山东环山集团

450

法国

雨润集团

864

法国

江西绿环牧业有限公司

600

法国

北京九鼎集团与上海沁农共同引进

684

加拿大

昌图县国美绿色养殖有限公司

571

加拿大

福建一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1080

加拿大

福建梁野山农牧股份有限公司

1349

加拿大

浙江加华种猪育种有限公司与山东六和集团共同引进

400

加拿大

江苏康乐农牧有限公司、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引进

634

加拿大

四川特驱有限公司

868

加拿大

福建华天农牧生态有限公司与 加美(北京)育种科技有限公司共同 引进

890

美国

广西沃龙牧业公司、浙江农科院北京北郎中种猪场、广西柯新源集团、湖北安渡种猪场及广西雄桂种猪有限公司共同引进

978

美国

敦化县PIC原种猪繁育场

1197

美国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

700

美国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865

美国

安徽天邦猪业育种有限公司

996

美国

唐人神集团

1179

美国

北京建成种猪繁育有限公司

100

美国

北京北郎中种猪场与河南正阳种猪场共同引进

1079

美国

山东中慧牧业有限公司

1163

美国

兰州正大集团

2000

美国

安徽安泰种猪育种有限公司与安徽长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引进

806

5.3 2013年中国生猪生产情况


图5-3 2013年全国生猪存栏情况(数据来源:农业部)

  由图5-3可以看出,2013年1—12月生猪存栏中,仅2月份生猪存栏量出现下滑,其余各月生猪存栏量呈现逐步递增趋势,截至到12月份,全国生猪存栏量达到最高点,为47411万头。


图5-4 2013年1—12月份生猪存栏与去年同比情况(数据来源:农业部)

  由图5-4可以看出,2013年1—4月份生猪存栏量较2012年同期下滑,且下滑幅度逐渐增大。但到了5月份,每月生猪存栏量逐渐接近2012年同期水平,从7月份开始,生猪存栏量超过2012年同期水平,到了9月份,生猪存栏量较去年同期下滑,10月份生猪存栏量与去年同期相同,11、12月份生猪存栏量较去年同期上扬。


图5-5 2000—2013年全国生猪存栏量(数据来源:农业部)

  由2000—2013年全国生猪存栏量来看,2013年全国生猪存栏量高于2012年,但是就13年以来的整体存栏量而言2013年的生猪存栏量还是处于中上水平(图5-5)。

5.4 中国能繁母猪生产情况


图5-6 2013年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来源:农业部)

  由农业部发布的能繁母猪存栏情况可知,2013年1—7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总体上以下滑为主,由1月份的5148万头下滑至7月份的4997万头,降幅达到1.4个百分点,到了8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有所恢复,随后的9—12月份能繁母猪量出现逐步小幅下滑。


图5-7 2013年1—12月份能繁母猪与去年同期增减情况(数据来源:农业部)

  由图5-7可知,与2012年同期月份相比,2013年1—12月份中9—12月份能繁母猪量低于去年同期,其余各月存栏量均明显高于去年同期,1—8月份增幅较去年同期逐月减小,到了12月份,能繁母猪量较去年同期下滑了2.7个百分点。

5.5 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生产情况
  2013年,我国畜禽屠宰及加工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生猪供应充足,牛羊肉供不应求;进口大幅增长,出口持续下降;肉类屠宰与加工设备的自主创新与研发呈现良好势头;受到“速生鸡”及H7N9禽流感事件影响,禽类屠宰及加工行业受到重创;肉类掺假售假问题等集中曝光,猪肉价格持续波动需加强关注。
  一是生猪供应充足,牛羊肉供不应求,禽类食品产销急剧下降。上半年,由于生猪存栏量处于高位,全国生猪供应充足,猪肉市场价格总体在低位运行,收购均价出现下滑。牛、羊肉供需严重失衡,批发和零售价格呈现快速上涨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到12月底,50个城市的牛、羊肉平均价格已分别达到65.83元/kg和65.79元/kg,涨幅均超过20.00%。受H7N9禽流感疫情影响,禽类产品产销急剧下降,损失超过400亿元;随着疫情被控制,鸡肉价格从5月开始出现小幅反弹。
二是通过QS认证的肉制品加工企业总数比上年末增加500多家,其中酱卤和速冻肉制品企业数量增长较快。
  三是主要产品进口大幅增长,出口持续下降。2013年我国肉类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明显。1—12月,肉类及食用杂碎累计进口量和进口额同比分别增长22.98%和44.28%,出口量和出口额同比变化相对不大。受国内H7N9禽流感疫情影响,禽肉进口量和进口额同比分别增长11.97%和5.21%。
  四是屠宰与加工设备创新势头良好。近期,受国内产业需求拉动与国外先进制造技术影响,国内屠宰与加工设备的自主创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据调查,今年上半年,国内肉类加工机械销售同比增长5%~10%。安徽东升食品有限公司、嘉兴市瑞邦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济宁市生猪屠宰设备公司等先后开发了冷鲜肉、分割肉的加工装备;山东诸城市众大屠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鸡鸭鹅兔、畜类自动宰杀成套设备和系列熟食加工设备、畜禽内脏处理设备,产品性能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上半年,我国畜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发展态势总体较好。但是受H7N9禽流感疫情影响,禽类加工业损失重大,大型屠宰加工企业禽肉销售量下降60%左右,肉类掺假售假事件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猪肉价格波动影响整个行业稳定发展。针对上述问题,下一步应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完善疫情处理应急机制。建立健全畜禽加工业疫情应急预案,并与相关行业扶持政策配套,形成联动机制;疫情发生时,通过给予企业补贴、加强信贷支持、免征企业所得税、调整出口退税等方式支持加工企业;将现有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延伸至农产品加工环节,采取保费补贴的办法,鼓励加工企业投保。
  二是加强监测,完善可追溯系统。加大扶持牛羊肉生产,有效增加牛羊肉供应;加大真伪鉴别和掺假检测技术研发和攻关投入,解决检测技术难题,制定相关标准;将掺假检测纳入常规检测项目范围,制定并公布抽查方案和计划,公开检测结果;建立生鲜肉及加工肉制品追溯系统,完善食品供应链追溯信息。
  三是发展产区屠宰及加工,完善宏观调控。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发展产区屠宰加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稳定器”和“蓄水池”的作用,促进产区肉类产业发展升级。

5.5.1 中国生猪屠宰业总体形势分析
  2013年2月28日,全国屠宰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次主任工作会议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议讨论了2013年标准制修订、屠宰加工标准摸底调研与体系框架项目研究、国内外标准跟踪与研究、网站建设、标委会简报、专家库建设、副组长人员调整和标委会会议承办工作等议题。会议明确了各项重点工作的进度要求和负责单位,为标委会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几年,生猪屠宰行业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集中度有所提高,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但是整个屠宰行业存在产能总量过剩、落后产能比重大、产业集中度偏低、“点多点滥”等问题。
(1)生猪屠宰行业存在的问题
  整个生猪屠宰行业当中,先进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的特点比较明显。
  总体产能过剩,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现象严重。全国定点屠宰企业实际屠宰量为2亿多头,而设计屠宰能力却高达9亿多头,这就意味着60%的产能闲置,大部分开工不足。落后产能比重很大,全国屠宰企业共有2万多家,但年屠宰量超过2万头规模以上的企业仅占15%左右,而很大一部分为小型屠宰点。黑龙江省在2000年以前,全省屠宰厂(场)1800多家,经过整顿至今畜禽屠宰厂800多家(相当于美国全国生猪屠宰厂数量)。目前,哈尔滨市市内就有10多个屠宰厂。
  产品单一化、同质化现象突出,品牌建设滞后,缺乏核心竞争力。屠宰行业目前只有少数大企业注重品牌培育、经营模式创新和肉品多样化经营,而大多数企业普遍集中在初级产品和低端产品。同时,我国目前养殖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均较低,加之“点多点滥”,产品出现问题时,溯源困难。
  部分地区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很难形成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一些知名企业在其它地方开展连锁经营时遭到抵制。仅限于供应当地市场的小型屠宰点的生猪产品,没有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非法流向其它地区。同时,独家定点滋生定点厂以垄断行业自居,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下降。
  检测机制不完备。我国屠宰环节肉品品质检验由屠宰企业承担,受人员、设备及检测费用等影响,检验不够规范。目前“瘦肉精”的检测就存在费用高等问题。政府抽检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部分环节检测监督职责衔接不紧。
  有法不依,监管不到位。有些企业负责人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淡薄,一些小型定点屠宰点为获取暴利,实行“场外注水,场内屠宰”,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仍有一些不法之徒受利益驱动,私屠滥宰、加工病死猪、注水肉、违法使用瘦肉精、销售未经检验的猪肉等坑害群众,危害社会公共安全。
(2)发达国家屠宰行业管理
  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屠宰行业发育成熟,管理制度完备。
  产业集中度高,企业布局合理。美国有生猪屠宰厂900家左右,年产猪肉1000多万吨,前15家大型屠宰厂产量占全国的95%。加拿大现有23家屠宰厂,平均每家年产肉品约8万吨。两国养殖场一般设在饲料产地,屠宰企业建在养殖场附近,加工配送企业靠近消费市场,有利于节省运输成本,防范活畜长途运输而发生疫病。
  检测队伍强大,职责分工明晰。美国农业部在各州设有食品安全检测办公室,负责对肉、禽、蛋生产经营企业质量监督;食品与药品监管局承担肉、禽、蛋之外的食品检测任务,有涵盖疫病、细菌、药残等多个项目的检测体系。加拿大食品检验署负责实施政府规定的所有食品检验及动物卫生计划,拥有检验员、专家、科研和技术人员等5000多名,建立了世界一流的食品检验系统。两国政府还雇佣和培训专门的检验人员,在政府检验员监督下进行屠宰环节肉品检验,工资和检验费用由政府承担,美国仅此一项每年投入10亿美元。这种检测体制减少了政府部门间的业务重叠和空缺,提高了检测效能。
  法律标准完善,严格标准管理。美、加等国以危险性分析和有效预防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从饲料、种畜、兽药生产,到牲畜饲养、屠宰加工、运输和销售都有法可依,并有一套完备的标准作补充,形成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在屠宰加工环节,严格按照“良好作业规范”(GM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体系”(HACCP)监督管理,保证肉类加工过程安全、无污染。目前,GMP和HACCP已被部分发达国家列为国家强制标准,并要求向其国内出口肉品的国外企业符合相关规定,取得权威机构认证。
  采用先进技术,实施溯源管理。美国2003年开始建设全国动物识别系统(NAtS),为每头牲畜分配标准化识别码,牲畜屠宰后变成分割肉,要标识可追溯号、出生地、屠宰场批号、分割厂批号等内容,保证48小时内查询到牲畜来源。加拿大从2002年起强制推行牛标识制度,采用条形码、耳标等技术标识动物来源,近年又将畜禽标识管理作为“品牌加拿大”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目前已有80%的农业食品联合体参与农产品可追溯行动。通过溯源管理,形成了覆盖养殖、屠宰、销售等各环节的完整信息链,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可快速查找原因、召回问题产品。
建立注册制度,实行分级管理。美国建立了畜禽屠宰企业注册制度,并按企业注册资质划分销售范围,在联邦政府注册的屠宰企业,其产品全国流通,在州政府注册的屠宰企业,其产品在本州流通,既方便了管理,又能激励企业改善经营条件、提升技术水平。
(3)加强我国生猪屠宰行业管理
  发达国家屠宰行业发展趋势,对我国加强屠宰行业管理、提升肉品安全保障水平有着重要借鉴意义。应该加快我国屠宰行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对屠宰行业的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保障肉品质量安全。同时,从根本上解决生猪定点屠宰厂“点多点滥”的问题。
  优化行业布局。要按照有关法规和标准,对屠宰企业全面清理整顿,关闭不达标企业,打破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的各种限制和歧视性规定,畅通合并产能、整合资源的渠道。支持规模企业发展冷链物流,推进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经营,提升行业集中度。同时,综合考虑粮食生产、土地环境、运输成本、疫病防治、产销衔接及食品安全等因素,科学合理规划设置屠宰企业及养殖场。
  完善检测机制。要强化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完善屠宰企业肉品品质检验项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改善检验检测设施,加强检测人员培训,提高检测水平和检测率。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猪场检验制度,打击生猪注水问题,把好屠宰关口。
  健全法律法规。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确定检测监督职责,强化饲料、兽药、养殖等环节的监督,将监管重心前移,从源头保障质量安全。应在现有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基础上,研究制订《畜禽屠宰管理法》,将牛羊等牲畜及家禽屠宰统一纳入定点管理范围,规范屠宰行为。要严厉打击生猪私屠滥宰,加工病死猪、注水肉、销售未经检验的猪肉等坑害群众安全的违法行为。
  建立追溯体系。从流通领域人手,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建立肉类追溯体系,防范肉品质量风险、保障消费安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来源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的肉品安全责任链,通过从消费终端对养殖加工环节的市场倒逼机制,督促屠宰加工企业规范经营行为,养殖环节加强质量控制。目前,商务部、财政部已经在全国20个大中城市开展了肉类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推行分级管理。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出台《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分级管理办法》,从基本要求、设计和环境、设施和设备、屠宰加工、检疫检验、质量控制、运输条件、产品质量等方面完善配套标准。将生猪屠宰厂分为不同等级,实施分类管理,鼓励和引导屠宰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达到更高等级的标准要求,以实现生猪屠宰企业标准化、现代化、规模化与品牌化经营。

5.5.2 中国生猪屠宰业相关法规
  猪肉是我国绝大多数居民的主要肉品来源,生猪屠宰是我国实行严格市场准入的行业之一,承担着服务“三农”、满足居民猪肉消费需求、保障肉品卫生和质量安全的产业功能和社会责任。为引导生猪屠宰行业科学、有序、健康发展,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肉品质量安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制定了《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10年—2015年。?
  通过实施规划纲要,全国逐步形成以跨区域流通的现代化屠宰加工企业为主体,区域性肉品加工企业发挥重要功能作用,以供应本地市场的定点屠宰企业为补充,梯次配置、布局合理、有序流通的产业布局,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具体目标如下:
  (1)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发展壮大。到2015年,在全国生猪主产区(包括生猪养殖基地县、调出大县,下同)培育一批年屠宰量在100万头以上的大型定点屠宰厂(场),其屠宰量占全国的比重逐步提升;实行品牌化经营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数量适度增长。?
  (2)行业技术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机械化屠宰、标准化管理再上新台阶。依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到2015年,定点屠宰厂(场)的待宰间、急宰间、厂房、屠宰设备、预冷间以及工艺流程等全部达到相关标准;建立并使用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建立严格的肉品品质检验制度,配备资质合格的检验人员和必要的检验设备;建立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以及生猪进厂(场)检查登记、无害化处理、质量追溯、缺陷产品召回、运输工具使用、信息报送等相关制度。定点屠宰企业从业人员(包括屠宰技术人员、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下同)均经过专业培训,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均取得执业资格证书。?????
  (3)猪肉产品结构得到优化,综合利用率有所提高。初步改变我国猪肉产品白条肉多、分割肉少;热鲜肉多、冷鲜肉少;高温制品多、低温制品少以及综合利用率低的现状。到2013年,争取县城以上城区猪肉小包装销售比例由目前的10%提升至15%,冷鲜肉市场份额由目前的10%提升至20%,到2015年上述比例分别达到20%和30%左右。?
  (4)采用现代经营方式的企业明显增加,冷链流通得到广泛应用。到2015年,培育一批以大中城市为重点销售范围的区域性肉品加工配送企业;定点屠宰厂(场)通过连锁店、专卖店等渠道销售的猪肉产品比例明显提升;一批猪肉产品批发市场的低温仓储设施得到改造和提升;跨区域销售的定点屠宰厂(场)全部配置与流通范围相适应的冷链设施、运输车辆。?
  (5)淘汰落后产能取得重大进展,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到2013年,全国手工和半机械化等落后的生猪屠宰产能淘汰30%,到2015年淘汰50%,其中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力争淘汰80%左右。边远和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设置的小型屠宰场点符合《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符合猪肉卫生和质量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私屠滥宰现象明显减少,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
5.5.3 2013年中国生猪屠宰情况


图5-8 2013年我国生猪屠宰量(来源:商务部)

  由农业部发布的生猪屠宰情况可知,2013年1—12月份中,1月份生猪屠宰量为2234万头,达到全年中屠宰量最高点,2月份屠宰量出现明显下滑,为1489万头,为全年最低点,降幅达到33.35%,随后三个月出现稳步上扬,6月份,生猪屠宰量出现小幅下滑,7—12月份生猪屠宰量回升。


图5-9 2013年我国生猪屠宰量与2012年同期比较(来源:商务部)

  由图5-9可知,与2012年同期月份相比,2013年仅3月份全国生猪屠宰率低于去年同期,5月份全国生猪屠宰量较去年同期上扬了11.6个百分点,为2013年全年增幅最高的月份。

5.5.4 2013年中国猪肉生产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显示,2013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8373万吨,比2012年(8225万吨)增长148万吨,增长1.8%,肉类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中,猪肉产量为5493万吨,较2012年(5343万吨)增加150万吨,增长2.8%。


图5-10 2000—2013年全国猪肉产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5.5.5 中国猪肉进出口情况
  据海关信息网显示,截止2013年12月,我国肉类出口总量累计30.88万吨,与2012年同期29.37万吨相比增长了5.14%;出口总值9.88亿美元,与2012年同期9.81亿美元相比增长了0.71%。
  据海关信息网显示,截止2013年12月,我国肉类进口总量累计256.3万吨,与2012年同期208.4万吨相比增长了22.98%;进口总值59.3亿美元,与2012年同期41.1亿美元相比增长了44.28%。
  我国肉类进口总量大于出口总量,逆差225.42万吨,与2012年同期逆差179.03万吨相比增长了25.92%。
(1)2013年中国猪肉出口情况
  截止2013年12月猪肉出口量累计7.3万吨,较2012年同期6.62万吨增长10.27%,占2013年肉类出口总量的23.64%;出口总值为3.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3.0亿美元上涨了10%。
2013年猪肉出口平均价4433.44元/吨,比2012年4456.77美元/吨下降0.52%。


图5-11 2012年中国猪肉出口的省份情况(数据来源:海关信息网)

  海关信息网显示,2013年1—12月,中国猪肉出口方面,主要出口的省份为湖南省,占猪肉出口总量的33.60%(图5-11)。


图5-12 2012年中国猪肉出口的国家地区情况(数据来源:海关信息网)

  2013 年1—12月,中国猪肉主要出口的地区为香港,占出口总量的82.28%(图5-12)。
(2)2013年中国猪肉进口情况
  截止2013年12月,中国猪肉进口量累计58.3万吨,较2012年同期52.2万吨增长11.69%,占肉类进口总量的22.75%;进口总值为11.05亿美元,与2012年同期9.8亿美元相比增长11.35%。
  2013年猪肉进口平均价1894.2美元/吨,比2012年1878.4美元/吨上涨0.84%。
  中国猪肉进口量大于出口量,贸易逆差51.0万吨,与2012年同期逆差45.58万吨相比增长了11.89%。


图5-13 2013年中国猪肉进口的省市情况(数据来源:海关信息网)

  2013年中国猪肉进口最多的省份为天津市,占了进口总量的24.49%(图5-13)。
  2013年中国猪肉主要进口的国家是美国,其中占有猪肉进口总份额的20.43%(图5-14)。


图5-14 2013年中国猪肉进口的国家地区情况(数据来源:海关信息网)

5.6 2013年生猪产业链市场分析
5.6.1 生猪产业链概念
  早在1958年赫希曼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就论述了产业链的概念——某一区域范围内。同一或不同产业部门的某一行业及相关企业,以产品为主线按照一定的关系与时间和空间联接成的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链网式企业战略联盟。生猪产业链是指与生猪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具有上下游关系的所有功能环节组成的整个链条,包括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民族、宗教、道德、消费习惯、行业标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饲料作物种植、饲料原料收购、饲料添加剂生产及饲料设备生产,饲料的加工、贮运、销售,兽药的生产、贮运、销售,种猪育肥及肥猪饲养、种猪及育肥猪疾病防治、相关检验检疫,屠宰设备生产、生猪屠宰加工、猪肉产品贮运和销售等环节。从这个产业链的内在联系来看,产品、资金、信息、科技、质量、品牌等基本要素贯穿产业链始终、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推进,任意环节遇到问题都将波及整个产业,因而整个产业链中的任一环节都不可忽视。

5.6.2 我国生猪产业链发展现状
  我国生猪生产区域布局趋于合理;管理水平不断改善;规模化与组织化得到同步发展;生猪养殖技术不断提高;生猪存出栏同步增长、产量持续增加;猪肉质量不断改善。但是饲养规模仍然偏小、产业水平不高,表现为:养殖户为其生存和发展,在饲料中乱添药物,不执行休药或停药标准等问题,使生猪农药和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严重;养殖场布局不科学并且不重视环境卫生;养殖者技术相对薄弱,缺乏质量安全控制意识,造成环境恶化的局面,生猪疫病危害仍然复杂,生产波动明显加剧,生猪生产供应问题和综合生产能力受到制约,生猪生产链可持续性向上发展受到限制。屠宰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是半机械化或简单机械化、技术落后、动物福利意识淡薄,使生猪在心里紧张、极度恐惧、压抑痛苦的应激状态下被宰杀,产生PES肉和DFD肉(PES猪肉,即肉色灰白、肉质松软、渗出液体的肉,其贮藏性和烹调性差;DFD猪肉,即肌肉干燥、质地粗硬且色泽深暗的肉,其适口性差,PES猪肉和DFD猪肉均是猪应激反正造成的);现行生猪(猪肉)物流存在数量众多、规模较小的物流主体,以及商流、物流、价值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不畅的运作模式,冷藏链体系不完善,导致生猪(猪肉)物流通道太长、效率和效益低下,造成人力和物力大量浪费和损失,猪肉品质降低。

5.6.3 我国生猪产业链体系标准
(1)加速产业链一体化与大型企业的培养
  推进品牌战略,大力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构建以产业链龙头企业为主导的“饲料、种猪、商品猪、屠宰、加工、分销”一条龙的“品牌专卖”模式,培育大型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集团。
  养猪产业链越健全,抗风险与盈利能力越强。我们养猪企业要团结联合,以入股的形式建立养猪人联合的屠宰加工肉制企业,大家按统一的生产技术标准和国际食品标准生产出有国际竞争力的猪肉食品,促进整个养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完善畜产品质量标准与质量追踪机制体系
加快标准的修订、完善与补充,力争与国际先进的标准体系相接轨。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信息系统,加快建设全程畜产品可跟踪机制。
(3)自动化与标准化的建设
  自动化促进标准化,促进畜牧设备自动化产业的壮大。养猪生产方式、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等方面都是制约养猪强国发展的根本因素,中国养猪业既要走适度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之路,更要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与标准化,以及管理的信息化。
(4)提升动物福利
  保证生猪基本的福利有助于改善生猪的健康状况。以猪为本,改善生猪的健康状况直接与生产性能相匹配,充分尊重动物的生存权。在健康舒适环境下的猪一定会给经营者带来更高收入。

5.7 世界主要肉类贸易国的养猪业发展概况
5.7.1 2013年世界猪肉、牛肉、禽肉生产总体概况
(1)2013年世界猪肉、牛肉、禽肉产量情况


图5-15 2009—2013年世界猪肉、牛肉、禽肉产量情况(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2013年世界猪肉总产量达到10751万吨,禽肉产量9006万吨,牛肉产量5849万吨,均较2012年有所上扬,分别上扬了3.02%、2.43%和2.31%。
  2009—2013年5年间,从世界猪肉、牛肉、禽肉三大肉类的总产量来看,猪肉产量始终独占鳌头,呈现遥遥领先之势,整体来看,这三大肉类均呈现平稳上扬的走势。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4年,猪肉产量将达到10892万吨,禽肉产量达到9249万吨,而牛肉产量为5863万吨,均较2013年上扬(图5-15)。
(2)2013年世界猪肉、牛肉、禽肉消费量情况


图5-16 2009—2013年世界猪肉、牛肉、禽肉消费量情况(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2013年世界猪肉、牛肉、禽肉三大肉类消费总量为24800万吨,其中猪肉消费量为10512万吨,禽肉8676万吨,牛肉消费量总量为5602万吨,分别较2012年上涨了3.13、0.81、0.56个百分点。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4年,三大肉类继续呈现小幅上涨,猪肉消费量将达到10724万吨;禽肉消费量将达到8813万吨;而牛肉消费量预计为5682万吨(图5-16)。


图5-17 2009—2013年世界猪肉、禽肉、牛肉消费量比重变化

  2013年,在世界猪肉、禽肉、牛肉三大肉类的消费比重中,猪肉仍然处于三大肉类消费之首,达到42.41%;禽肉的消费量比重达到35.00%;牛肉的消费量比重为22.60%。较2012年变化不大。
  2009—2013年,猪肉、牛肉、禽肉三大类肉消费量比重变化总体上较平稳。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4年,猪肉产量比重将会上升到42.52%,禽肉比重达到34.95%,牛肉比重下降为22.53%(图5-17)。

5.7.2 2013年世界猪肉、牛肉、禽肉进出口概况
(1)2013年世界猪、牛、禽肉的进口总量概况


图5-18 2009—2013年世界猪肉、牛肉、禽肉进口量情况(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2013年,世界猪肉的进口量出现下滑,牛肉、禽肉的进口量均呈现增长态势,其中猪肉的进口量为681万吨,较去年下降1.59%,牛肉的进口量为718万吨,而禽肉的进口量为901万吨,分别较上年增加8.30%、0.11%。
  2009—2013年间,禽肉的进口量整体上呈现稳步上扬的态势;猪肉的进口量在前四年呈现直线上扬,但2013年猪肉进口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而牛肉的进口量在5年间呈现下滑-上扬的走势。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4年,猪肉、牛肉、禽肉的出口量均会继续呈现上扬态势,分别达到691万吨、749万吨、926万吨(图5-18)。
(2)2013年世界猪、牛、禽肉的出口总量概况

图5-19 2009—2013年世界猪肉、牛肉、禽肉出口量情况(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2013年,世界猪肉出口量出现下滑,牛肉、禽肉三大肉类的出口量均呈现上涨态势,猪肉的出口量为706万吨、牛肉890万吨,禽肉1107万吨。
  2009—2013年5年间,世界猪肉仅2013年出现下滑;牛肉仅在2012年出现下滑;而禽肉出口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4年,世界禽肉、牛肉、猪肉出口量均呈现增长态势,将分别达到1146万吨、920万吨、724万吨(图5-19)。

5.7.3 2012年世界主要猪肉交易市场概况
(1)世界主要猪肉交易市场产量概况


图5-20 2009—2013年世界主要猪肉生产国猪肉产量概况(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猪肉产量依然位居世界各国猪肉产量之首,拥有将近50%的份额,欧盟27国以及美国紧随其后。中国、欧盟27国、美国的猪肉产量就占据了世界猪肉总生产量的80%,其他各国仅占有20%左右的份额。
2009—2013年,世界主要猪肉生产国每年生产的猪肉份额总体上较平稳。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4年,中国以及美国的猪肉生产量会继续上扬,而欧盟27国的猪肉产量将维持稳定,但是三者总的猪肉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份额变化不会太大(图5-20)。
(2)世界主要猪肉交易市场消费量概况


图5-21 2009—2013年世界主要猪肉消费国猪肉消费概况(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2013年,中国、欧盟27国、美国仍然排在世界上的猪肉消费国前三甲。
  同时从以上两个图(图5-20,5-21)可以看出,2009—2013年,5年间欧盟与美国的猪肉消费量均小于猪肉的生产量,而中国的猪肉消费量略大于生产量,呈现出供不应求之势。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4年,中国的猪肉消费量将会继续增长,而欧盟27国和美国的猪肉消费量相对平稳(图5-21)。
(3)世界主要猪肉交易市场进口量概况


图5-22 2009—2013年世界主要猪肉进口国猪肉进口概况(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2013年,日本猪肉的进口量依然居于世界首位;其次是俄罗斯;中国、墨西哥的猪肉进口量相当。
  2009—2013年,中国和墨西哥的进口量波动范围较大。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4年,日本、俄罗斯、中国以及墨西哥的猪肉进口量都会有所上涨;美国的猪肉进口量也会略有上扬(图5-22)。
(4)世界主要猪肉交易市场出口量概况
  2013年,美国猪肉的出口量仍然独占鳌头,占据了世界猪肉出口总量近32%的份额,欧盟紧随其后,占据了31%的份额,加拿大猪肉出口量约为18%,位居第三位,巴西、中国分别位居第四、第五位。
  2009—2013年,除美国猪肉出口量较2012有明显的上涨外,世界其余各国的出口量相对稳定。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4年,美国的猪肉出口量会有所增加,达到239万吨,欧盟27国以及加拿大的出口量相对持平(图5-23)。


图5-23 2009—2013年世界主要猪肉出口国猪肉出口概况(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5)世界主要猪肉交易市场存栏量概况


图5-24 2009—2013年世界主要猪生产国存栏概况(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2013年,中国的猪存栏量虽然较2012年略有上升,仍然位于榜首,占有近60%的份额,随后依次是欧盟27国、美国、巴西,这四大国的猪存栏量大约占据了世界总的猪存栏量90%以上的份额。
  2009—2013年,中国的猪存栏量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而欧盟27国的存栏量以下滑为主,美国的猪存栏量呈现波动性减少变化。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4年,在生猪存栏量方面,中国、美国将呈现上升态势,而欧盟27国将呈现下降态势(图5-24)。
(6)世界主要猪肉交易市场出栏量概况
  2009—2013年,中国、欧盟27国、美国生猪出栏量依然占世界生猪总出栏量份额的前三甲,2013年中国占据了57%的份额,欧盟27国20%的份额,美国大约10%的份额。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3年,中国、欧盟27国和美国生猪出栏量都会继续增加(图5-25)。


图5-25 2009—2013年世界主要猪生产国出栏概况(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5.8 2013年中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情况
  为了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水平,转变饲养方式,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从2007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5亿元在全国范围内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2013年国家继续安排中央投资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
  2013年上半年,在畜产品市场低迷,养殖亏损严重,人感染H7N9流感病毒使家禽业遭遇重大挫折,畜牧业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农业部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组织开展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创建3178个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带动地方创建了一大批省级、市级、县级标准化示范场。总结推广主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集成配套技术,规模养殖场设施化水平大幅提升。畜禽规模养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目前,全国年出栏500 头以上生猪、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存栏2000只以上蛋鸡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39%、37%和66%,比2005年分别提高26个、26个和27个百分点。

5.9 2013年全国养猪生产形势分析
5.9.1 2013年全国仔猪、生猪、猪肉价格及猪粮比价走势分析
(1)2013年全国仔猪价格走势分析


图5-26 2013年1-12月份全国仔猪价格走势(数据来源:中国种猪信息网)

  2013年1—4月份,全国仔猪价格呈现逐月下滑,由1月份的28.30元/kg一路下滑至4月底的24.60元/kg,降幅达到13.07个百分点,而5—8月份则呈现出逐月上扬,9—12月份仔猪价格又出现持续回落(图5-26)。
(2)2013年全国生猪价格走势分析


图5-27 2013年1-12月份全国生猪价格走势(数据来源:中国种猪信息网)

  2013年1—4月份,全国生猪价格呈现逐月下滑的态势,由1月份的17.07元/kg一路下滑至4月底的12.27元/kg,降幅达到28.12个百分点,而5—9月份则呈现出逐月上扬的走势。10月份生猪价格出现回落,随后的两个月生猪价格略有回升。
(3)2013年全国猪肉价格走势分析


图5-28 2013年1—12月份全国猪肉价格走势(数据来源:中国种猪信息网)

  受春节效应的影响,1月份猪肉价格维持较高水平,随着需求的减弱以及生猪供应格局总体比较偏松的影响,1月底开始猪肉价格持续回落,4月底降至1—10月份内的最低点,5月份开始,随着国家多次启动收储计划以及生猪供求关系的改善,猪肉价格开始缓慢回升。
(4)2013年全国猪粮比价走势分析


图5-29 2013年1—12月份全国猪肉价格走势(数据来源:中国种猪信息网)

  2013年1—4月份全国猪粮比价呈现直线下滑走势,5—11月份出现明显的上扬走势。年初在春节的带动下,年初猪粮比维持较高水平,但到一季度末,猪粮比已跌破6:1,说明生猪养猪业处于亏损状态;到了第二季度,为了保护广大养猪户的利益,国家出台了冻猪肉收储政策,使得生猪价格在政策及端午节效应的共同利好因素的前提下,在6月份时,猪粮比价重回6:1盈亏点以上,进入7月份后,生猪市场上演“淡市不淡”,进一步推高了猪粮比价。

5.9.2 近五年来全国仔猪、生猪、猪肉价格及猪粮比价走势分析 (1)近五年来全国仔猪价格走势


图5-30 2006—2013年全国仔猪价格走势图(数据来源:中国种猪信息网)

  由图5-30我们可以看出,全国仔猪价格在:
  2009年1—2下滑,3—6月下滑,7—9月上扬,10—12月下滑,全年最高点出现在9月份22.75元/kg,最低点出现在5月份为18.57元/kg,总体较平稳。
  2010年1—6月下滑,7—11月上扬,12月下滑,全年最高点出现在8月份21.22元/kg,最低点出现在6月份16.84元/kg,总体较平稳。
  2011年1—7月上扬,8月下滑,9月上扬,10—12月下滑,全年最高点出现在9月份41.33元/kg,最低点出现在1月份为19.95元/kg。
  2012年1—3月上扬,4—11月下滑,12月上扬,全年的最高点出现在3月份36.86元/kg。
  2013年1—4月下滑,5—8月上扬,9—12月份下滑,全年最高价出现在8月份,为31.73元/kg。
  由近5年的全国仔猪价格走势来看,2013年仔猪整体行情处于中等水平。因2012年年底全国大部分地区仔猪腹泻病较为严重,导致仔猪及能繁母猪死亡的情况较多,养殖户损失惨重,在经历过此事件后,农户对养殖场及仔猪防疫工作重视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2013年初仔猪疫情防控措施较好,仔猪存活率较往年有所提升。年初仔猪平均价格出现持续下滑,4月份跌至谷底,随后国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市场得到逐步恢复,但进入冬季后,气温变化较大,仔猪受疾病影响较为严重,导致仔猪市场出现有价无市的状态。
(2)近五年来全国生猪价格走势


图5-31 2006—2013年全国生猪价格走势图(数据来源:中国种猪信息网)

  由图5-31我们可以看出,全国生猪价格有如下规律:
  2009年1—5月下滑,6—9月上扬,10月下滑,11—12月上扬;全年最高价出现在1月份13.51元/kg,最低价出现在5月份9.53元/kg,极差为3.98元/kg。
  2010年1—4月下滑,5—11月上扬,12月下滑;全年最高价出现在11月份14.10元/kg,最低价出现在3月份9.82元/kg,极差为4.28元/kg。
  2011年1—9月上扬,10—11月下滑,12月上扬;全年最高价出现在9月份19.68元/kg,最低价出现在1月份13.87元/kg,极差为5.71元/kg。
  2012年1—7月下滑,8—9月份上扬,10月份再次下滑,11—12月份再次上扬。1月份是2012年的最高点为17.51元/kg。
2013年1—4月下滑,5—9月上扬,10月下滑,11—12月小幅上扬,1月份是2013年的最高点为17.07元/kg。
由近5年的生猪价格行情可以看出,2011年全国生猪价格整体上处于最高位,9月份生猪价格达到19.68元/kg,为本统计年内最高价位。
  2013年上半年,受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的影响,华中地区猪价下滑,而后“H7N9事件”爆发。对于华中地区从事畜禽行业的人来说,“黄浦江漂浮死猪”和H7N9流感病毒带来的肉类销量大跌让他们连连叫苦。到5月份后,全国各省市开展冻猪肉收储,以稳定猪价,使得生猪价格止跌小幅反弹,6月份后全国进入高温天气,交通运输受阻,市场上生猪较少,生猪价格出现淡季不淡现象,价格持续走高。到了下半年,由于养殖户过分看好猪市,市场上生猪较多,导致本该上扬的猪价出现旺季不旺的现象。
(3)近五年来全国猪肉价格走势
  由图5-32我们可以看出,全国猪肉价格在:
  2009年1—6月下滑,7—9月上扬,10月下滑,11—12月上扬,全年最高价出现在1月份为20.07元/kg,最低价出现在5月份为15.47元/kg。
  2010年1—6月下滑,7—12月上扬,全年最高价出现在12月份为21.22元/kg,最低价出现在6月份为15.21元/kg。
  2011年1—9月上扬,10—12月下滑,全年最高价出现在9月份为29.88元/kg,最低价出现在1月份为21.23元/kg。
  2012年1—7月下滑,8—9月份略有上扬,10月份再次下滑,11—12月份止跌回涨。全年最高价出现在1月份为26.39元/kg。


图5-32 2006—2013年全国猪肉价格走势图(数据来源:中国种猪信息网)

  2013年1—4月下滑,5—9月上扬,10小幅下滑,11—12月小幅回升,全年最高价格出现在1月份,为25.66元/kg。
由近5年的猪肉价格走势分析图可以看出,2013年猪肉价格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受2012年春节效应的影响,2013年1月份猪肉价格维持较高水平,随着需求的减弱以及生猪供应格局总体比较偏松的影响,1月底开始猪肉价格持续回落,4月底降至1—8月份内的最低点,5月份开始,随着国家多次启动收储计划以及生猪供求关系的改善,猪肉价格开始缓慢回升。年底在节日的带动下以及气候的影响下,猪肉需求量略有增加。
(4)近五年来全国猪粮比价走势


图5-33 2006—2013年全国猪粮比价走势图(数据来源:中国种猪信息网)

由图5-33可以看出:
  2009年1—5月下滑,6—8月上扬,9—10月下滑,11—12月上扬,全年最高出现在1月份为8.98:1,最低出现在5月份为5.92:1。
  2010年1—6月下滑,7—11月上扬,12月下滑,全年最高出现在11月份为6.79:1,最低出现在6月份为4.83:1。
  2011年1—7月份上扬,8—11月下滑,12月上扬,全年最高出现在7月份为8.29:1,最低出现在1月份为6.73:1。
  2012年1—6月下滑,7月份上扬,8月份回落,9—12月份一路上扬。全年最高价出现在1月份为7.50:1。
  2013年1—4月下滑,5—12月上扬。
  2009—2013年,全国猪粮比价走势中,2008年3月猪粮比价处于最高位,达到10.08:1;2010年全国猪粮比整体处于最低位,其中6月份猪粮比价为4.83:1,为近五年来最低位。2013年上半年猪粮比价较为低迷,下半年在国家收储政策及新粮的大量上市下,猪粮比价持续攀升。

第五篇 完结篇 

6.1 2013年我国养猪业特点
6.1.1 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开放,外国资本的不断涌入,国内养猪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影响猪市的因素也趋于复杂化。受到养殖成本提升、养殖风险承受能力弱和外出务工收入向好等因素影响,散养户养殖积极性下降,生猪散养户养殖逐年呈现减少,生猪养殖呈现规模化趋势。
  农业部发布《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0%,生猪出栏率超过140%。

6.1.2 养猪布局逐渐转向重点区域
  布局区域化是现代养猪业的重要特征,也是发挥地区优势、增强产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养猪带来的污染越来越受到重视,如广东就在2013年部分地区下达了禁养令,养猪业也逐渐由发达地区转向欠发达地区,同时受制于养猪成本的不断推高,猪有随粮走的趋势。

6.1.3 更加重视肉品的质量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逐渐从吃饱转向吃好,更加看重猪肉的品质,重视其营养,这主要表现在近些年来生态养猪、农村认养猪的兴起,人们对原生态养猪的认可,寻找猪肉曾经的香味的动机。

6.1.4 养猪逐渐向产业化大集团转移
  随着散养户的逐渐退出,养猪企业间的竞争逐渐加剧,兼并与重组也会愈演愈烈,同时养殖成本也逐年升高,涵盖整个产业链的大集团能最大可能地节约各个环节的成本,在抗风险方面,比专门化的养猪企业更胜一筹。

6.1.5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2013年国家继续支持生猪养殖生产,涉及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国家种猪核心育种场建设、能繁补贴、疾病防控、品种改良、生猪保险等各个方面。
  农业部在发布的《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到2015年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10个~15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同时,还首次提出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畜牧业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公司,为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融资提供服务,扩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规模和范围。

6.1.6 O2O的营销模式在养猪业中悄然兴起
  使消费者兼得线上订购的便捷实惠与线下消费完美体验的O2O模式,被业界称作电子商务领域的下一座金矿。这种模式随着团购网站兴起而被人们所逐步认识和接受,并且快速地融入到各行各业中,引领着各行业发生着剧变。中国种猪信息网意识到了在现代畜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O2O模式定会对我国养猪业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正致力于宣传推广养猪业的O2O模式,虽然现在只是个开始,但是大家已经处在紧张的备战状态,全力打好这场战役。因为大家都相信这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将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便利,更舒适的体验,将成为角逐未来电子商务市场的主力军。

6.2 我国养猪业存在问题
6.2.1 食品安全问题依然突出
  2013年报道出的黄浦江死猪事件,再一次引发全国的关注,对养猪业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从中暴露出的食品产业链中的安全问题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因为猪肉生产的产业链较长,从种、养、加、销等过程有十几个环节,同时要跨 越多个管理与监督部门,每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引发质量问题。今后面对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猪肉的安全与监督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6.2.2 科研与实践的结合力低
  目前,我国养猪企业仍然主要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及技术跟踪为主,自主知识产权少,同时,科研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养猪实践较少。近些年来,国人也普遍认识到这个问题,先后在全国各地成立了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搭建了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更好地让畜牧业创造价值,但是这种技术应用效率还远低于发达国家。

6.2.3 面临的环保压力大
  随着规模化程度提高,饲养数量及密度的增加,饲养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及废弃物对生活环境的污染也愈来愈突出。据测算一个存栏万头的肉猪场,日排粪尿、污水量达100多吨,相当于1个5万~8万人的城镇生活废弃物排放量。猪场排放的污水化学需氧量(COD)、5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悬浮固体物(SS)分别超过国家标准的53倍、76倍和14倍。部分猪场污水不经处理,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超高含量的氮、磷等直接排入河流,将严重污染水源,进入土壤也将造成大量矿物质和营养素的富集,破坏土壤植被生存。同时猪场恶臭在空气中散发,造成空气质量恶化和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6.2.4 疫病控制措施不完善
  2013年,各地猪场疾病流行情况不容乐观,传统的流行疾病依旧威胁猪场安全,如部分省市的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等时有发生。往往为控制疫病,猪场不得不大量使用药物,也造成药物的滥用和残留。同时我国对养猪生产环境的有害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控制等还缺乏系统规程,猪流通市场处于无序状态,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不完善,也妨碍了养猪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6.2.5 原种猪依赖进口 受制于国外
  2013年,我国种猪的进口数量继续增长,继续徘徊在“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怪圈中。这是国内长期重引进轻选育的现状决定的,虽然2010年开始实行全国联合育种计划,但由于选育周期长,见效慢,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而引种却没有带来高繁殖率,相反一些地区的母猪繁殖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引发有识之士的反思。

6.3 未来中国养猪业趋势
6.3.1 适度规模的合作养猪
  集约化养猪具有养猪规模大,有完善的种猪繁育体系,采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工作人员少,工作效率高,以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组织生产等特点,能使养猪业稳定、健康发展,养猪市场更为理性。虽然集约化、工厂化养猪是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方向。但是我国面临着人口众多,而土地资源有限的尴尬局面,所以适度规模才是最佳的养猪模式。适度规模是利用有限的空间达到最佳的养殖效益。即通过种养结合,利用发酵等生物技术,实现饲料及粪污的优质转化,生物循环再利用。公司+农户的合作养猪可以利用各自优势,自成适度规模,在我国有很强的生命力,将开创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6.3.2 环境友好型生态养猪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安全、卫生、健康、生态、环保等问题的日益关注,生态意识不断增强,绿色观念深入人心,生产无污染、无残留、安全、卫生、健康的无公害放心肉势在必行。而生态养猪正是从绿色出发,通过改善猪只生活环境来保证其健康,少生病、少用药,解决了猪肉产品健康和安全问题,同时也减少了对土壤、水源和大气的污染,实现环境友好型养猪模式。

6.3.3 以科技为动力的物联网养猪
  随着物联网的在各行业的兴起,物联网也逐渐融入养猪业,通过智能感知、自动控制、监控预警等技术,减少人员的干扰,从而提升养殖生产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与成本,推动养猪业发展。目前产品追溯技术已经在养猪业有一定的应用,但是涵盖全国的追溯体系仍然有待进一步建立。而对于提高生产效率的精细化养猪方面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在提升猪场管理方面,中心控制的智能化设备是猪场的发展的一个方向。在猪场营销方面,网络营销更加多元化。

6.4 2013年养猪大事件盘点
6.4.1 育肥猪保险保费补贴
  2月22日财政部发布通知,自2013年起,在地方财政至少补贴30%基础上,中央财政育肥猪保险保费补贴比例由10%提高至中西部地区50%、东部40%。
  此外通知表示,财政部将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健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根据相关规定,为加强保费补贴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自2013年起选择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海南、四川10个省(区)开展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绩效评价试点工作,鼓励其他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探索试点。

6.4.2 黄浦江病死猪
  2013年2月末到3月初,不断有死猪从黄浦江上游浙江方向漂向上海市,死猪源头是浙江嘉兴。据有关媒体披露,仅浙江嘉兴市新丰镇竹林村一个村,今年以来死猪数量就超过了2万头。截止3月11日中午,在松江段打捞上岸的病死猪已超过2800头。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对此回应:从现在疫情监测的情况看,当地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动物疫情。现在来看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有些死亡是正常的,只是说要把比例控制在最小。现在正是春季动物防疫的关键时期,从今年上半年的监测情况看,动物防疫总体形势是平稳的,没有发生重大的流行疫病。

6.4.3 国家出台政策稳定猪价
  2013年春节后,猪肉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猪粮比价连续4周处于6∶1盈亏平衡点以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4月7日宣布,为维护市场稳定,防止过度下跌损害养殖户利益,引发猪肉价格周期性暴跌暴涨,有关部门在全国20多个省份同时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稳定猪价,范围涵盖北京、河北、辽宁、江苏、山东、河南、四川等24个地区。第二批冻猪肉收储于5月22日开展,范围涵盖北京、山东、河南、四川、湖南等18个地区。收储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格。?
  随后,农业部办公厅出台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的指导意见

6.4.4 “863”项目中国地方猪种研究启动
  4月16日,“863”项目中国地方猪种研究在贵州大学启动。项目旨在阐明地方猪种优异性状形成的遗传机理和基因功能,首席科学家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赵要风,中国农业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湖南湘村高科农业公司等参与。?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王嘉福介绍说,项目将主要开展地方猪种生长、繁殖、肉质和抗病等相关主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预计获得主要生产性状的关键基因50个以上,阐明其中10个基因的效应机理与育种价值,验证6个以上基因功能,并实现3种以上优良性状基因在目标猪种的转移。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表示,该项目针对中国地方猪种的优异性状开展原创性研究,可为优质猪肉的生产提供科技支撑,意义重大。

6.4.5 最高法:将依法惩治非法从事生猪屠宰、经营行为
  2013年5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情况。据悉,新司法解释将依法惩治非法从事生猪屠宰、经营行为。地下生猪屠宰厂(场)是当前病死、毒死、死因不明以及未经检验检疫的猪肉流入市场的一个重要通道,依法惩治私设生猪屠宰厂(场)、非法从事生猪屠宰经营活动是确保猪肉及其制品安全的重要一环。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制度,未经定点,除了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之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生猪屠宰活动。据此,《解释》第十二条明确规定,违反国家规定,私设生猪屠宰厂(场),从事生猪屠宰、销售等经营活动,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同时又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6.4.6 北京推全国首款生猪价格险
  5月25日,为应对生猪价格波动影响养殖户积极性和对产业的冲击,北京市推出全国首款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北京推出全国首款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是以生猪为标的、以生猪价格指数为保险责任的一种保险。目前我国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猪粮比”为6:1,低于6:1时养殖户亏损。保险以发展改革委公布的“猪粮比”为参照系,在保险期内,如果平均“猪粮比”低于6:1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给予养殖户赔偿。保险期间内“猪粮比”的平均值与6:1的差值越大,每头猪的赔偿金额就越大。
北京市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每头猪保险费为12元,其中,养殖户投保每头生猪只需2.4元,其余9.6元由政府分摊,保户最高每头可获1200元的保险赔偿。

6.4.7 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
  5月29日晚间消息,中国知名肉类生产商双汇集团将收购美国最大生猪及猪肉生产商Smithfield Foods,收购金额约71亿美元。受此交易影响,截至美东时间上午9:40,史密斯菲尔德在美上市股票上涨6.44美元至每股32.40美元,涨幅24.80%。
  双汇集团创始人万隆称,这次海外并购的主体是双汇国际,而非双汇集团和双汇发展。交易金额为71亿美元,这包括股权加债权,交易资金来自我们的自有资金和国际银团。双汇国际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和中国最大的肉类上市公司双汇发展的控股股东,据双汇集团网站介绍,目前其总资产为200亿元。而此次交易规模达71亿美元(约合435亿人民币)。按双方协议每股34美元的收购价格计算,较Smithfield Foods周二收盘价25.97美元溢价31%。双汇国际需支付总额47.18亿美元的现金,若包括SFD长债和短债23.04亿美元,双汇国际为本次收购金额将达到70.22亿美元。
  该交易之前SFD因2008年金融危机后曾连续两年巨亏,后来经历过数次大规模分拆重组并卖了一批资产,目前生猪加工部门利润非常低,且规模在持续缩小,包装食品部门利润相对较高,分析称交易或由公司大股东极力促成,之前几次重组亦是大股东主导。

6.4.8 农业部2013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意见出台
  7月23日,农业部下发《2013年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通知。规定了生猪良种补贴的相关标准,补贴范围及数量:能繁母猪1640万头。
  补贴对象:项目区内使用良种精液开展人工授精的母猪养殖场。
  生猪良种补贴:按照每头能繁母猪每年使用4份精液,每份精液补贴10元。
  补贴品种:生猪补贴品种包括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等国家批准的引进品种,以及培育品种和地方品种。
  补贴程序:生猪良种补贴。由各项目县确定供精单位,供精单位按照补贴后的优惠价格向养殖者提供精液。
  项目县选择标准:新增项目县选择能繁母猪存栏在2万头以上、生猪人工授精覆盖率在50%以上的县实施。

6.4.9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经2013年10月8日国务院第26次常务会议通过,2013年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3号公布。该《条例》分总则、预防、综合利用与治理、激励措施、法律责任、附则6章44条,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的颁布将大力提升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整体水平及畜禽养殖业的环境保护水平,有利于从根本上突破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瓶颈。专家解读提出了以下说法:一是以环境保护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发展,二是堵住污染,严防废弃物随意排放,三是多重措施鼓励废弃物综合利用。

6.4.10 生猪定点屠宰职能交接
  时隔交接僵局7个月之久,12月中旬,商务部与农业部完成了生猪屠宰监督管理职责移交工作。
  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中央编办有关文件,商务部的生猪屠宰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农业部,包括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配套规章、规范;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负责行业统计;负责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组织开展监督检查、技术鉴定等活动。近日,商务部与农业部完成了生猪屠宰监督管理职责移交工作。商务部的生猪屠宰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农业部,包括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配套规章、规范;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负责行业统计;负责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6.4.11 农业部:年出栏5000头猪场需配病死猪冷库
  为尽快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近期,农业部印发了《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方案》的通知。据了解,该方案将以全国的多个生猪调出大县作为试点,高州市、化州市、江城区、新兴县、溯溪县成为广东省试点地区。试点时间为 2013 年 10 月至 2014 年12月。

6.4.12 18 家优秀养猪企业获得国家核心育种场授牌
  农业部办公厅于2013年10月底发布“农办牧 [2013]35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3年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评审结果的通知》,按照《〈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实施方案》的规定,国家农业部组织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专家组对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申报企业进行了形式审查和现场评审,天津市惠康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安平县浩源养殖有限公司、河北吴氏润康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浩翔农牧有限公司、宁德市南阳实业有限公司、南平市一春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临沂新程金锣牧业有限公司、河南省黄泛区鑫欣牧业有限公司、河南太平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河南省谊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浠水长流牧业有限公司、宜昌正大畜牧有限公司、湖北龙王畜牧有限公司、湖南佳和农牧有限公司汨罗分公司、湖南鑫广安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清远市龙发种猪有限公司、江油新希望海波尔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共18家养猪企业被评审确定为 2013 年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

6.4.13 中国种猪信息网首批O2O种猪营销服务协议签订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已经走上了企业信息化、国际化的高速公路,而越来越多的客户也开始寻求更加便捷的服务。在这种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O2O应用而生。中国种猪信息网意识到了在现代畜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O2O模式定会对我国养猪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本网提出的O2O营销模式,引起了业内各大养猪企业的关注,而湖南佳和农牧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2013年11月3日,湖南佳和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铁明先生以及总经理肖庆祥先生到本网作客。就O2O的营销策略及运营方法等与本网主编孙德林先生做了详细交谈,并现场签订协议(本协议O2O模式指中国种猪信息网(线上)和《猪业月报》(线下)相结合,为客户推广产品的服务模式)。正式成为首批采用O2O种猪营销企业。双方表示要本着务实、发展的原则,不断创新合作方式,不断丰富合作内容,不断提升合作水平,加快推动养猪事业的发展。
本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养猪业新型营销模式的诞生。

6.4.14 2013年年度影响人物盘点


李德发
上榜理由: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简介:李德发,男,1953年12月生,教授。1989年获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二级)、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动物科技学院院长、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席、国家基金委优秀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10位优秀博士后之一、北京市师德标兵。2013年12月李德发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9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指导的博士论文2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篇获得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作为主编,创办我国畜牧领域首个英文刊物《J Anim Sci Biotechnol》。
  当前主要研究工作有“猪饲养标准的修订与配套技术集成研究”、“猪健康养殖的营养调控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和“提高大豆资源利用效率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印遇龙
上榜理由: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简介:印遇龙,男,1956年1月生,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生猪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副理事长。2013年12月19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工程院为数不多的从事生猪研究的院士之一。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 曾于1985—1987年,1994—1999年分别在德国国家农科院动物营养所、英国女皇大学、加拿大圭尔夫大学(Guelph)学习和工作,获英国女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牧健康养殖中心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饲料安全与污染防控国家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九三学社全国优秀社员、中科院创新文化先进奖和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长期从事“猪氨基酸营养代谢与调控” 研究,率领团队在J Proteome Res(IF5.1)等影响因子超过3.0和1区SCI期刊发表论文75篇 (其中55篇为通讯作者),论文他人引用3813次 (SCI论文他引2385次),H指数高达34,进入PLANT & ANIMAL SCIENCES 和AGRICULTURAL SCIENCES 研究领域世界前1%科学家行列;出版中英文专著10部。其成果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并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200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0)创新案例标志性成果”。
  目前主要借助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与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加拿大农业部食品营养研究中心、德国基因桥股份公司、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本大学,以及国内大学、研究机构与公司合作研究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营养代谢及调控机理,研发功能食品与饲料。


张永光
上榜理由:主持完成“口蹄疫病毒毒株库创建及疫苗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12—2013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人物简介:张永光,男,1962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从事预防兽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历任口蹄疫室主任、农业部畜禽病毒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现任党委书记、副所长。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农业部突贡专家、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选;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称号。兼任中国科协决策咨询专家,中国兽药典、全国动物防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农业部兽药审评专家,国家科技奖励、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创新基金评议专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口蹄疫学分会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生物制品和微生物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病毒学报》、《中国兽医科学》编委。先后主持承担和参加完成了攀登计划、973、国家攻关、863、省部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30多项。连续两次获得国家计委、科委、财政部“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集体荣誉证书,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国家二类新兽药注册证书3个、三类新兽药注册证书1个;发表论文13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5部,培养硕、博研究生22名。


王林云
上榜理由:主持完成的“苏淮猪新品种培育与推广应用”获2012—2013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人物简介:王林云,1956—1960年就读于苏北农学院(今扬州大学),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1960—1983年在江苏农业大学(原苏北农学院)任助教、讲师,1984年调入南京农业大学,任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去美国做访问学者1年。1997—2005年受聘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
  从事养猪、猪的遗传育种教学和研究工作40多年。先后主持或参加“江苏省地方猪各品种杂交肥育试验”等课题20多项。  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2年获农业部科技成果技术改进奖一等奖;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四等奖;2001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3年以来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代表性著作有《中国猪品种志》(1986)、《实用养猪学》(1992)、《猪生产学》(1995)、《养猪实用新技术》(1995)、《中国养猪大成》(2001)、《养猪词典》(2004)、《现代中国养猪》(2007)等。
  曾任农业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委员、猪专业委员会主任(2007—2012),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理事长(2006—2010),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2004—2009),农业部第8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2008—2013)等。


张树敏
上榜理由:主持完成的“松辽黑猪新品种选育”获2012—2013 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人物简介:张树敏,男,1961年1月生,博士,研究员。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吉林农业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1年7月在吉林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2004年9月至2007年7月在吉林大学获博士学位。1984年7月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工作,现任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畜牧所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猪的育种与养猪生产,科技部项目《松辽黑猪品种扩繁及产业化开发》于2008年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8J20046),排名第1;省科技厅项目《产业化养猪配套技术研究》于2006年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062005002),排名第2;在各级各类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60余篇,主编著作6部;曾获得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第3层次人选、吉林省岗位创新能手、吉林省第11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吉林省高级专家、2012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等荣誉称号。


黄路生
上榜理由:主持的“种猪遗传改良团队”2012-2013 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

  人物简介:黄路生,1965年1月出生,博士、教授,现任江西农业大学校长,德国哥廷根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农业部/江西省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动物遗传育种研究领域有一定专长,长期致力于家猪复杂性状形成的遗传解析及优质高产猪种培育的基础技术研究,部分猪育种技术应用生产后产生了良好经济效益。2005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江西省高校和农业领域十五期间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7年及2004年分别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主持筹建了江西省第1家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并建设成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科技部/江西省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组建了一支年轻稳定的科研创新团队,团队中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10人具有海外学习和科研工作经验,实验室支撑的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是江西省“八五”以来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董红敏
上榜理由:2013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董红敏研究员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1位农业生物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畜禽环境工程学科首席科学家。20多年来,董红敏一直拼搏奋斗在畜禽养殖环境和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第一线,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课题5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2项,发表论文80篇,出版著作3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作为中国政府气候谈判成员参加了哥本哈根、德班气候大会并受到表彰,是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集体奖团队重要成员。荣获1997—1998年度国家机关“巾帼建功十杰”,2000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第5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她带领团队开发出系列的畜牧环境技术,不仅为解决我国畜禽养殖中的重要环境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使我国的畜牧环境研究受到国际同行专家们的重视。其研究团队在畜牧业废弃物处理技术、温室气体排放和沼气CDM方法学和技术领域取得的成果为我国减少畜牧业污染做出了突出贡献。她主持开发的“畜禽粪便沼气处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与示范”建立了全球第1个户用沼气CDM方法学,被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专家委员会批准为“农户/小规模农场农业活动甲烷回收方法学(AMS-III.R),成为定量评价和监测沼气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国际通用方法。她成功开发了我国农业领域第1个户用沼气CDM项目和第1个大型养殖场沼气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为农业环境国际补偿机制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和方法。她主持建立了我国第1套畜禽养殖业产污系数、排污系数,该系数作为国务院第1次污染源普查中畜牧业源污染测算的主要科学依据,为摸清全国污染源底数,污染防治战略制定提供数据基础。她作为协调人组织美、英、荷兰、巴西、俄罗斯、新西兰等国畜牧环境专家共同编写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2006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畜禽养殖业温室气体排放”一章,成为全球所有国家编写温室气体报告必须遵循的指南。她还先后主持开展了“我国动物甲烷排放测定与国家清单编制”,在示踪测试技术及模型方面达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被联合国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评估报告多次引用,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她主持开展的“规模化猪鸡场环境调控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制”课题,首次对畜牧业环境进行系统研究,提出的组合式猪场高浓度污水处理技术和空气净化技术解决了达标排放问题,并降低了20%的投资,成果在全国11个省市进行推广应用。在“节能高效太阳能猪舍环境控制技术”方面,课题组研究开发的太阳能暖棚猪舍,为解决北方地区因寒冷造成的“一年养猪半年长”的问题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成果在北方11省市推广,产生经济效益20亿元。温家宝总理曾参观该猪舍并给予好评,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对此进行专门报道。

第六篇 附录 

附录1:2013年猪市迎来开门红,多地猪价破“8”逼“9”
孙德林1,2,陈翠2,贾海燕2,张宁2
(1.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100102;2.中国种猪信息网,北京100102)

1 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第2周全国养猪行情概述
  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第2周全国生猪市场呈现一路上扬的态势,由12月初的15.86元/kg上扬至2013年1月第2周的17.54元/kg,上扬幅度为10.59%;临近年关,全国生猪市场逐渐回暖。2012年12月第1周生猪价格为15.86元/kg,至12月第4周上扬至16.89元/kg,环比上扬2.61%,但同比下滑2.09%。2013年1月份继续保持上扬的态势,由第1周的17.48元/kg上扬至第2周的17.54元/kg,环比上扬0.34%,但同比下滑0.11%。
  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份第2周全国仔猪市场总体呈现上扬,仔猪平均价格约为26.34元/kg。2012年12月第1周至第3周,仔猪平均价格一路上扬。12月份第1周仔猪价格为24.86元/kg,第3周上扬至25.89元/kg,环比上扬2.53%。12月份第4周,仔猪价格稍有下滑,表现为25.49元/kg,环比下滑1.54%。2013年前2周又恢复上扬态势,由1月份第1周27.82元/kg上扬至第2周28.16元/kg,环比上扬1.22%,同比下滑7.91%。
  元旦及春节假日来临,使猪肉消费量有所上升。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份第2周全国范围内猪肉价格总体呈现上扬态势。全国范围内猪肉平均价格约为24.92元/kg。2012年12月份第1周至第4周,猪肉市场平均价格一路上扬。由12月份第1周的23.76元/kg,上扬至第4周的25.48元/kg,环比上扬5.03%。2012年12月份末,猪肉价格稍有下滑,表现为25.11元/kg,环比下滑1.42%。2013年前2周又恢复上扬的态势,由1月份第1周25.62元/kg上扬至第2周26.15元/kg,环比上扬2.07%,同比下滑0.95%。
  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份前2周,全国范围内玉米价格总体表现平稳。12月份玉米平均价格2.37元/kg。前2周平稳,后3周稍有震荡。2013年1月份前2周玉米价格均为2.39元/kg,环比上扬0.42%,同比上扬1.27%。2012年12月份豆粕价格呈现一路上扬的态势。第1周表现为3.92元/kg,第4周上扬至4.16元/kg,环比上扬0.97%。
  12月底至2013年1月份前2周,豆粕价格持续下滑,由4.13元/kg下滑至4.07元/kg,环比下滑0.73%,同比上扬30.87%。
元旦春节传统需求旺季已经来临,消费提振效应表现较为明显,全国范围内的生猪价格呈现一路上扬的态势,尽管原料价格表现平稳,但仍维持高位运行,养殖户获取利润有限。在2012年12月份至2013年1月份第2周,猪粮比价呈现稳步上扬的态势。  12月份第1周猪粮比价为6.73∶1,上扬至2013年1月第2周的7.33∶1,上扬幅度为8.92%。1月第2周猪粮比价为7.33∶1,环比上扬0.27%,但同比下滑2.53%。

2 全国生猪价格走势分析
  2012年12月份第1周至2013年1月份第2周,全国生猪行情较前期大幅回暖。天气寒冷,猪肉消费大幅提升,需求拉动猪价上扬。另一方面,不少养殖户为对春节期间猪市看好,惜售心理较强,压栏现象较多,造成生猪价格短期内上扬。同时,春节临近,香肠和腊肠的制作使猪肉需求大幅提升,但农民工返乡等因素导致猪肉需求释放,猪肉价格上涨压力巨大。此外,北方地区持续降温,猪呼吸道疾病、口蹄疫、腹泻等疫病不容忽视。
  春节临近,用粮企业增加库存量意愿增强,收购积极性提高。但新玉米水分较高,烘干成本明显增加,贸易商收购较为谨慎;产区部分农户面临还贷压力,年前惜售意愿增强,或迎来新一波售粮高峰,玉米价格仍或有上涨空间。
  1月份为国内农产品传统采购旺季,饲料厂备货积极,现货市场成交量回升,但受限于进口大豆价格的涨跌不定,1月份前2周豆粕价格稍有下滑。但目前豆粕价格仍高位运行,预计后期豆粕价格上涨空间有限,以跌涨互现态势为主。

附录2:2012年全国养猪行情分析及后市预测
孙德林1,2,陈翠2
(1.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100102;2.中国种猪信息网,北京100102)

1 2012年全国养猪行情概述
  2012年全国仔猪市场行情不容乐观。1—3月份,仔猪价格呈现持续上扬的,由1月份的29.74元/kg上扬至3月份的36.86元/kg。纵观2012年全国仔猪市场价格,3月份仔猪市场价格表现为全年最高值。4—11月份,仔猪市场价格步步下滑,由4月份的33.93元/kg一路跌至11月份的23.49元/kg。
  纵观2012年全国生猪价格走势,1月份开始,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开始下滑,由1月初17.51元/kg下滑至6月份的13.96元/kg。中秋及国庆假日的来临,对猪肉消费起到短暂提振作用,一定程度上使生猪价格小幅上扬。8月份全国范围内生猪价格稍有上扬,平均价格表现为14.23元/kg。9月份延续了上扬的态势,表现为14.78元/kg。受限于双节期间的大量备货,生猪市场货源充足,10月份全国范围内生猪价格小幅回落。另外10月份为秋冬季节转化期,昼夜温差加剧,由此引发的猪咳嗽、腹泻等疾病对生猪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11—12月份由于天气转凉及春节假日来临,使得猪肉消费需求提振,生猪市场价格进入春节前的阶段性上涨周期,全国范围内生猪市场价格稳步回升。
  2012年1—12月份全国猪肉价格的变化趋势与生猪的变化趋势相似。1—7月份呈现持续下滑的态势,全国猪肉平均价格由1月份的26.39元/kg下滑至7月份的21.55元/kg。随后进入跌涨互现的态势。春节过后城乡居民猪肉消费量有所减少,加上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使得猪肉价格持续下滑。进入8、9月份,高考结束,高校毕业生离校、请客、聚会开始多了起来,大小餐饮业对猪肉的需求量有所增加,猪肉价格小幅上扬。同时,秋季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稳步回升。11月份猪肉继续回暖,时至冬季香肠、腊肠等传统猪肉消费旺季,但受限于国家宏观调控影响,猪肉价格在一定范围内震荡调整。
  2012年全国各地玉米价格维持高位运行。1—3月份,全国玉米价格呈现持续性上扬的。由1月初的2.33元/kg,一路上扬至3月末的2.42元/kg。4月份,上扬态势进一步加大,4月末全国玉米价格表现为2.49元/kg。5、6月份,全国各地玉米价格维持在高位运行,价格区间为2.49~2.51元/kg。第3季度,尽管玉米丰收在即,全国各地的玉米价格仍小幅上扬,至9月末上扬至2.59元/kg。进入10月份,玉米价格开始止涨反跌,11、12月份,玉米价格基本稳定,在2.36元/kg左右徘徊。
  2012年豆粕价格行情与玉米行情基本相同。1—4月份,全国豆粕价格稳步上扬,由1月初的3.11元/kg一路上扬至3月底3.35元/kg。4月份加大上扬幅度,至月底时豆粕价格高达3.61元/kg。5、6月份,豆粕价格开始止涨反跌,进入下滑渠道。第3季度,全国各地豆粕价格恢复上扬态势,稳步回升。7月中旬突破4.00元/kg,第3季度全国豆粕平均价格最高可达4.68元/kg。10月份和11月份全国豆粕平均价格总体上呈现一路下滑的态势,12月份开始止跌回涨。
  纵观2012年,原料价格维持在高位运行,养殖户获取利润有限,猪粮比价呈现先跌后涨的态势。元旦及春节前后,猪粮比价均高于7.00:1。双节过后,猪粮比价进入下滑渠道,全年最低值出现在7月份,表现为5.51:1。8—12月份,全国养猪市场逐渐回暖,但受限于原料市场价格及用人成本的上涨,养猪利润获取有限。

2 2012年全国养猪行情分析及后市展望
  2012年生猪市场行情不容乐观,养殖户处于亏损的边缘。2012年春节前不少养殖户为节日备货,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实现“双增长”,为后续生猪市场供应提供了充分保证。随着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下滑,部分养殖户担心生猪价格一滑再滑,提前出栏,使市场生猪供应较为充足。另外,部分屠宰场对生猪收购时,肆意压低收购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对生猪价格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启动中央冻肉收储,以稳定生猪市场价格。2012年5月和8月国家两次实施《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开展中央冻肉收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稳定全国范围内生猪市场价格起到积极稳健作用。
  为避免“越养越赔钱”的局面,许多养殖户提前让生猪出栏,预计2013年全国生猪和猪肉供应将短缺。另外,养猪户不断地加大生猪屠宰量,使得短期内猪肉价格将处于下行通道,为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埋下伏笔。原料供应方面,国内玉米和饲料价格的  高企不具备持续性,对猪肉价格的支撑将逐渐减弱。
此外,随着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增加,2013年玉米和大豆的价格或将周期性下滑,生猪饲养成本或将下降,从而使得对生猪价格成本性支撑作用减弱。

附录3:节后生猪价格“跌跌”不休,猪粮比价跌入黄色预警区
孙德林1,2,陈翠2
(1.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100102;2.中国种猪信息网,北京100102)

1 2013年2月至3月第2周全国养猪行情概述
  2013年2月至3月第2周全国生猪市场呈现一路下滑的态势,由2月初的16.32元/kg下滑至2013年3月第2周的13.12元/kg,下滑幅度为19.61%;春节过后农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下滑,生猪价格也不例外。2013年2月第1周生猪价格为16.32元/kg,至2月第4周下滑至14.18元/kg,环比下滑3.54%,同比下滑10.25%。2013年3月份继续保持下滑的态势,由第1周的13.64元/kg下滑至第2周的13.12元/kg,环比下滑3.81%,同比下滑15.14%。
  2013年2月至3月份第2周全国仔猪市场总体呈现一路下滑,仔猪平均价格约为27.19元/kg。2013年2月,仔猪平均价格一路下滑。2月份第1周仔猪价格为29.25元/kg,第4周下滑至26.85元/kg,环比下滑2.96%。
  2013年3月份前2周继续延续下滑态势,由3月份第1周26.49元/kg下滑至第2周25.70元/kg,环比下滑2.98%,同比下滑31.47%。
  节日效应消退,猪肉消费量锐减。2013年2月至3月份第2周全国范围内猪肉价格总体呈现下滑态势。全国范围内猪肉平均价格约为23.90元/kg。2013年2月份第1周至第4周,猪肉市场平均价格一路下滑。其中2月份第1周至第2周环比下滑幅度较大,由25.65元/kg下滑至24.05元/kg,环比下滑6.24%。2月份第3周至3月份前2周猪肉价格继续延续下滑的态势,由2月底的23.94元/kg一路下滑至22.66元/kg,下滑幅度为5.35%,环比下滑2.29%。
  2013年2月至3月份前2周,全国范围内玉米价格总体维持高位运行,2月份较平稳,3月份前2周呈现下滑态势。2月份玉米平均价格2.40元/kg。第1周平均价格为2.41元/kg,2月份第1周和第2周,平均价格为2.39元/kg。2013年3月份第1周大幅上扬,表现为2.49元/kg,环比上扬4.18%。第2周玉米价格恢复至2.39元/kg,环比下滑4.02%。
  2013年2月份至3月份前2周,全国范围内豆粕价格呈现一路上扬。2月份第1周豆粕价格表现为4.08元/kg,第4周上扬至4.16元/kg,环比上扬1.46%。2月份底至3月份前2周,豆粕价格继续延续上扬势头,由4.2元/kg上扬至4.26元/kg,环比上扬1.43%,同比上扬29.09%。
  随着春节的过去,所有的农产品价格都已回落,生猪价格也不例外。原料市场供强需弱的局面使得原料价格依旧维持高位运行。猪价的大幅下跌,加上饲料价格的高涨,使得养殖盈利急剧缩减。在2013年2月份至3月份第2周,猪粮比价呈现持续下滑的态势。2月份第1周猪粮比价为6.77:1,下滑至2月份第4周的5.47:1,下滑幅度为19.20%。3月第2周猪粮比价稍有上扬,表现为5.48:1,环比上扬0.18%,但同比下滑15.17%。

2 全国生猪价格走势分析
  2013年2月份第1周至3月份第2周,全国生猪行情较前期跌入低谷。2013年初,受翘尾因素影响,肥猪出栏价格处于高位,春节期间生猪集中出栏及中央储备肉一定程度上使猪肉市场供应饱和,导致节后生猪价格一路下跌。3月份初期养殖户抵触情绪增强,猪价回落程度有所放缓。低迷的猪市严重挫伤养殖户信心,补栏意愿受阻,使得仔猪价格下行。预计后期开学开工对需求的拉动难以持续,生猪价格仍摆脱不了下跌趋势。
  一方面,节后玉米市场购销活动重启,但是市场行情较弱,贸易商观望气氛浓厚,玉米质量不容乐观,多数存在水分偏高、烘干破损粒较多的问题;另一方面,农户担心坏粮风险上升,急于抛售手中余粮,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玉米价格稍有回落。受3月份前巴西大豆不能集中上市及美豆库存偏低影响,短期内大豆供应较为紧张。国内方面,豆粕现货市场库存偏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豆粕现货价格下行幅度,对期价有较强支撑。预计后期豆粕价格供应吃紧,难有深跌。

附录4:“漂猪”过后禽流感来袭,生猪市场雪上加霜
孙德林1,2,陈翠2
(1.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100102;2.中国种猪信息网,北京100102)

1 2013年3月至4月第2周全国养猪行情概述
  2013年3月至4月第2周全国生猪市场呈现一路下滑的态势,由3月初的14.18元/kg下滑至4月第2周的12.07元/kg,下滑幅度为14.88%,继续延续春节过后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态势。3月第1周生猪价格为14.18元/kg,至3月第4周下滑至12.95元/kg,环比下滑1.30%,同比下滑12.32%。4月份继续保持下滑的态势,由第1周的12.47元/kg下滑至第2周的12.07元/kg,环比下滑3.21%,同比下滑15.30%。
  3月至4月份第2周全国仔猪市场总体呈现一路下滑的态势,仔猪平均价格约为25.59元/kg。3月,仔猪平均价格一路下滑。3月份第1周仔猪价格为26.49元/kg,第4周下滑至25.41元/kg,环比下滑0.12%。4月份前2周继续延续下滑态势,由4月份第1周24.80元/kg下滑至第2周24.44元/kg,环比下滑1.45%,同比下滑25.74%。
  受H7N9疫情影响,猪肉消费量锐减。3月至4月份第2周全国范围内猪肉价格总体呈现下滑态势。全国范围内猪肉平均价格约为22.26元/kg。3月份第1周至第4周,猪肉市场平均价格一路下滑。由第1周的23.19元/kg下滑至第4周21.98元/kg,环比下滑1.30%。4月份前2周猪肉价格继续延续下滑,由第1周的21.32元/kg下滑至20.43元/kg,环比下滑4.17%,同比下滑11.60%。
3月至4月份前2周,全国范围内玉米价格总体表现平稳,依旧维持高位运行。3月份第1周出现较度下滑,后3周表现平稳。4月份前2周呈现小幅上扬态势。3月份玉米平均价格2.42元/kg。第1周玉米价格较高,表现为2.49元/kg,第2周大幅回落,表现为2.40元/kg,环比下滑3.61%。3月份第3周和第4周玉米价格较为平稳,均表现为2.40元/kg。4月第1周玉米价格小幅回落,表现为2.37元/kg,环比下滑1.25%。4月份第2周玉米价格再次上扬,表现为2.39元/kg,环比上扬0.84%。3月份至4月份前2周,全国范围内豆粕价格呈现涨跌互现的态势。第3周玉米价格表现平稳,为4.26元/kg,第4周稍有下滑,为4.25元/kg,环比下滑0.23%。4月份前2周豆粕价格一路下滑,由3月底的4.25元/kg下滑至4月份第2周的4.13元/kg,环比下滑1.43%,同比上扬18.00%。
  受生猪市场供大于求及疫病影响,第一季度生猪市场价格一路下滑。原料市场供强需弱的局面使得原料价格依旧维持高位运行。猪价的大幅下跌,加上饲料价格的高企,使得养殖盈利急剧缩减。在3月份至4月份第2周,猪粮比价呈现持续下滑的态势。3月份第1周猪粮比价为5.92∶1,下滑至3月份第4周的5.33∶1,下滑幅度为9.97%。4月前2周继续延续下滑态势,第1周表现为5.26∶1,第2周下滑至5.04∶1,环比下滑4.18%,同比下滑13.40%。
2 全国生猪价格走势分析
  2013年3月份第1周至4月份第2周,全国生猪行情延续冰冷态势。3月底农业部公布全国4000个监测点2月生猪存栏信息,生猪存栏比2月减少1.9%,比去年同期减少1.3%,能繁母猪比2月减少0.2%,同比增加3.9%,能繁母猪依然维持在高水平,短期内猪价低迷将持续。且受“黄浦江死猪事件”及H7N9疫情影响,一方面养殖户出现恐慌性抛售,市场上生猪量有望再次放大,另一方面人们对猪肉消费抵触心理增强,猪肉消费量锐减,预计短期内生猪市场价格不容乐观。但随着近期国家冻肉收储工作的开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猪价下跌幅度。
  3月份至4月份前2周,玉米上量持续,水分在15%以内的低水分玉米供应偏紧,贸易商观望气氛浓厚。华北地区玉米集中上量,贸易商收购较为积极,短期内供应充足,价格表现坚挺;东北地区随着国储及临储的持续,农户手中余粮减少,价格表现为一定的抗跌性,且贸易商心态发生扭转,积极抓好粮,为后期价格上涨积蓄动能。
  3月份至4月份前2周,巴西大豆集中上市延迟,加上美豆库存偏低影响使得豆粕现货价格坚挺。国内方面,豆粕现货市场库存偏紧但稍有回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豆粕现货价格下行幅度,对期价有较强支撑。

附录5:猪价低位徘徊国家出台相应政策
孙德林1,2,张宁2
(1.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100102;2.中国种猪信息网,北京100102)

1 2013年4月至5月第2周养猪行情概述
  2013年4月至5月第2周全国生猪价格呈现倒“S”型走势,整体处于低位徘徊。4月份生猪价格整体呈现先下滑后上扬的走势,4月份至5月份第2周,4月份第1周生猪价格最高,为12.47元/kg,4月份第2周生猪价格最低,为12.07元/kg。2013年4月份第1周生猪价格为12.47元/kg,而4月份第4周为12.32元/kg,环比下滑了1.22%,同比下滑14.38%。2013年5月份生猪价格呈现小幅上扬,由第1周的12.25元/kg上涨至第2周的12.27元/kg,环比下滑0.16%,同比下滑13.35元/kg。
  2013年4月份至5月份第2周全国仔猪价格走势与生猪价格走势相似,呈现倒“S”型,4月份仔猪最高价格为24.80元/kg,最低价格为24.44元/kg,4月份仔猪平均价格为24.60元/kg。环比下滑4.50%,同比下滑27.50%。2013年5月份前2周仔猪价格出现下滑-上扬的走势,5月份第1周仔猪价格为24.08元/kg,第2周仔猪价格有所上扬,行业动态为24.66元/kg。
  日前病死猪肉等负面消息的曝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猪肉的消费欲望,不利猪市向好,2013年4月份至5月份第2周,猪肉价格总体上呈现弱势运行。2013年4月份前3周延续3月份的下滑趋势,而4月份第4周至5月份第2周则呈现一路小幅上扬的走势。4月份猪肉平均价格为20.58元/kg,环比下滑8.61%,同比下滑10.64%。
  2013年4月至5月第2周,全国范围内玉米价格相对平稳,上下小幅调整,玉米价格位于2.37~2.39元/kg之间。4月份玉米平均价格为2.38元/kg,环比下跌1.65%,同比下滑3.25%。进入5月份,5月份前2周玉米价格均保持在2.38元/kg。2013年4月至5月份第1周,全国豆粕价格呈现一路下滑的态势,截至到5月份第2周豆粕价格止跌趋稳。
  4月份第1周豆粕价格表现为4.19元/kg,一路下滑至5月份第1周的4.04元/kg,截至到5月份第2周,豆粕价格出现小幅上扬,表现为4.05元/kg。4月份豆粕平均价格为4.11元/kg,环比下滑3.07%,同比上扬16.76元/kg。
  2013年4月份至5月份第2周猪粮比为5.15∶1。4月份第1周猪粮比价最高,表现为5.26∶1,4月份第2周猪粮比价最低,表现为5.04∶1,随后的几周,猪粮比呈现上扬态势,截至到5月份出现小幅下滑,5月份第1和2周猪粮比相对平稳,维持在5.15∶1。4月份猪粮比为5.16∶1,环比下滑4.80%,同比下滑11.36%。

2 全国生猪价格走势分析
  受到供求关系和季节性因素影响,春节后国内各大省市猪价不断跌至成本线,加之禽流感、病死猪等事件的曝光,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猪肉消费转向蔬菜类,另外加之天气逐渐转热,消费者消费向清淡型转移,导致2013年4月份至5月份第2周全国生猪价格整体上处于低位运行,整体上震荡调整,前期猪价的持续低迷,为了稳定猪价,保证养殖户的利益少受损失,国家政府启动了紧急预警方案,于4月7日发出通知,启动了2013年第1次冻猪肉收储政策,但第1次收储后,猪价并没有达到期待中的效果,为了保护养殖户的利益,国家很可能在5月份开启第2次冻猪肉的收储工作。
  据业内人士分析,去年9月份国内母猪存栏量超过5000万头,往后延期半年,今年3—7月份国内生猪将出现高供给现象,市场“供过于求”状况明显。专家预计下阶段生猪市场很可能仍以低位运行为主。
  截至4月底,国内东北及华北主产区农户整体售粮进度为78.4%,去年同期整体售粮进度为81.32%,虽然数据显示仍略偏慢,但实际出粮数量相差不多,农户手中待售余粮已经有限。加之近期东北产区正值春耕农忙时节,农户卖粮活动搁置,虽然春播后农户将重返售粮活动,但再现集中上量可能不大,后期产区农户将以干粮形成零星销售余粮,基层市场供应量将明显下降,供应节奏也将偏向松散,难有规模性上量。随着近期禽流感疫情逐渐消退,玉米市场将陆续转回基本面行情主导局面,虽玉米产量绝对数量增加、产区售粮进度偏慢、养殖疫情致阶段性消费下降等利空因素影响,但后市玉米饲用消费的刚性恢复、产区余粮的整体减少、粮质问题导致的有效供给下降、贸易商对利润的追逐等才将是年度后期玉米市场价格走势的最终决定因素。
  4月份,南美供给继续滞后,导致全球需求仍集中于美豆,加之美豆库存处于历史低位水平,支撑美豆期价,但南美供给延后导致远期供给压力增加,期价近强远弱持续,近远月价差拉大。临储收购到期,连豆期价大幅回调。国内方面,受生猪及禽流感疾病影响,市场补栏热情下降,饲料需求较低迷。从成本及供需方面来看,预计后续豆粕价格继续延续震荡行情。

附录6:生猪价格持续回升后续上涨空间有限
孙德林1,2,张宁2
(1.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100102;2.中国种猪信息网,北京100102)

1 2013年5月至6月第2周养猪行情概述
  2013年5月至6月第2周全国生猪价格整体呈现上扬走势,较4月份有明显的上扬。2013年5月份至6月份第2周,生猪平均价格为13.29元/kg,环比上扬8.31%。5月份生猪价格呈现直线上扬走势,直至6月份第2周生猪价格稍有回落。5月份至6月份第2周,5月份第1周生猪价格最低,为12.25元/kg,6月份第1周生猪价格最高,为14.40元/kg。2013年5月份第1周生猪价格为12.25元/kg,而5月份最后一周为13.91元/kg,较第1周上扬了13.55%。2013年6月份生猪价格呈现小幅下滑走势,由第1周的14.40元/kg下滑至14.35元/kg,下滑幅度为0.35元/kg。
  2013年5月份至6月份第2周全国仔猪价格走势呈现直线上升走势。5月份仔猪最高价格为26.09元/kg,最低价格为24.08元/kg,5月份仔猪平均价格25.13元/kg,较4月份仔猪价格上扬2.15%,同比下滑23.85%。2013年6月份前2周仔猪价格延续5月份的上扬走势,第1周仔猪价格为26.39元/kg,第2周表现为26.74元/kg,为本统计内最高价。
  2013年5月份至6月份第2周,猪肉价格走势呈现倒“S”型走势,5月份第1周猪肉价格最低,为20.89元/kg,而6月份第1周猪肉最高,为21.67元/kg。在国家冻猪肉收储等政策的影响下,2013年5月份至6月份第2周猪肉价格总体上较上月上扬,5月份猪肉平均价格为20.93元/kg,较4月份上扬1.70%,同比下滑6.69%;6月份第2周较前1周略有回落,为21.64元/kg。
  2013年5月份至6月份第2周,5月份全国范围内玉米价格相对平稳,上下小幅调整,进入6月份之后,玉米价格略有回升。5月份玉米平均价格为2.38元/kg,较4月份下滑0.34%,同比下滑4.42%。进入6月份,前2周玉米价格均为2.40元/kg。2013年5月份至6月份第2周,全国豆粕价格由4月份的一路下滑转为直线上扬走势,由5月份第1周的4.04元/kg一路上扬至6月份第2周的4.28元/kg。5月份豆粕平均价格表现为4.09元/kg,较4月份下滑0.73%,较去年同期上扬14.89元/kg;6月份前2周豆粕价格仍保持上扬态势,第1周豆粕价格为4.24元/kg,第2周上扬至4.28元/kg。
  2013年5月份至6月份第2周猪粮比价为5.57∶1。5月份猪粮比价为5.40∶1,较4月份上扬4.65%,同比下滑4.42%。5月份第1周猪粮比价最低,表现为5.15∶1,随后几周的猪粮比价呈现一路上扬的态势,直至6月份第1周猪粮比价达到最高值,为6.01∶1,6月份第2周猪粮比价较前1周略有小幅下滑。

2 全国生猪价格走势分析
  全国生猪价格在经历了3个月的下跌,国家启动的冻猪肉收储政策提振信心,惜售现象明显,市场供应有所下降及H7N9禽流感等事件的影响,全国各地生猪价格较前期有了明显的提升,部分地区猪粮比价回到6∶1的绿色区间,尽管生猪价格上扬明显,但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未出现大幅下滑,生猪供应不会出现大幅的波动,且猪肉消费淡季即将到来,本次猪价回升应属阶段性反弹,仍不足以改变养殖户的亏损局面。当前国家冻猪肉收储基本结束,猪价已涨至高位,猪价持续性上涨的动力有限。端午过后,前期压栏的大猪或出现集中出栏,猪价存在冲高回落的可能,但由于价格在养殖成本线附近,大幅下调的可能性也不大。整体来看,未来猪价走势或以小幅震荡调整的局面为主。
  目前我国玉米市场供需稳定。国家粮油信息中心5月13日发布预测数据:1)受H7N9禽流感影响,我国2012/2013年度玉米需求将减少350万t,整体消费增长率为7.4%,约2.021亿t;2)我国2013/2014年度玉米产量2.14亿t,玉米需求量2.1263亿t,需要进口玉米500万t。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玉米产量为2.0561亿t,低于此前公布的2.0812亿t。业内人士认为,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下调玉米需求量,统计局下调玉米产量,玉米供需形势没有发生单边变化,仍处稳定。
  5月份国际玉米期价振荡下跌,10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到岸价已远低于当前国产玉米价格。美国农业部5月供需报告预测,美国2013/2014年度玉米结转库存为20.04亿蒲式耳,略高于市场预估的19.93亿蒲式耳,远高于2012/2013年度的7.59亿蒲式耳。业内人士介绍,大型集团企业正抓紧机会在国际市场下单订货,国内市场有廉价进口玉米的补充,将会顺利度过“青黄不接”期。据业内人士认为,市场消费逐渐增加,产区流通货源逐渐减少,6月玉米价格将振荡上扬。
  5月份以来,豆类市场价格走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美国陈豆库存紧张、南美大豆外运持续受阻使得贸易流通领域大豆供应维持紧张局面,美国大豆价格扭转之前疲软态势,走出反弹行情。国内豆粕市场5月份呈现上涨行情,主要原因是外盘带动以及进口大豆迟迟未能集中到港致使供应持续紧张,期货市场更是在资金的推动下,月末加速上涨。展望后市,尽管6月大豆到港量集中,将大幅缓解供应紧张局面,但由于成本高企,预计豆粕价格难深跌,尤其是连豆粕近月合约的价格料能维持偏强特征。

附录7:2013年6月及7月上旬全国养猪行情回顾及后市预测
孙德林1,2,张宁2
(1.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100102;2.中国种猪信息网,北京100102)

1 2013年6月及7月上旬养猪行情概述
  全国仔猪平均价格呈现持续性上扬,逐渐接近去年同期水平;而在去年同期,全国仔猪平均价格以小幅震荡为主。


图1 2012、2013年6月及7月上旬全国仔猪平均价格走势图

  全国生猪价格经过数月持续下滑后,直至5月下旬,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出现明显的上扬,这种状态持续到7月中旬;去年同期,6月份前期全国生猪价格呈现上扬走势,6月中后期至7月上旬,则呈现直线下滑的走势。



图2 2012、2013年6月及7月上旬全国生猪平均价格走势图

  全国猪肉价格呈现倒“S”型走势,但涨跌幅度较小;由图3可以看出,全国猪肉价格与去年同期水平较为接近。


图3 2012、2013年6月及7月上旬全国猪肉平均价格走势图

  玉米价格呈现持续性小幅上扬走势。由图4可以看出,去年同期玉米价格与今年走势几乎相同,但整体价格略高于2013年。


图4 2012、2013年6月及7月上旬全国玉米平均价格走势图

  全国豆粕价格以下滑为主,仅在6月第2周时略有上扬,随后直至7月上旬呈现持续性下滑,而在去年同期,在美国天气主导市场走势的影响下,豆粕价格呈现持续性小幅上扬。


图5 2012、2013年6月及7月上旬全国豆粕平均价格走势图

  2013年4月份以来,在政策的促使下,猪粮比价在6月上旬重回6∶1盈亏平衡点以上,而进入6月下旬,随着天气等因素的影响,猪粮比又出现小幅下滑。2012年同期,由于生猪市场的持续低迷,而玉米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养殖利润相对较低。


图6 2012、2013年6月及7月上旬全国猪粮比价走势图

2 全国生猪价格走势分析
  2013年6月份至7月上旬,全国生猪价格虽然处于消费淡季,但价格则是稳中小幅攀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受生产周期性波动影响,今年1月底以来,生猪价格快速走低。为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相关部门迅速启动《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5月份以来,预案调控效果逐渐显现,截至6月19日,猪粮比在连续15周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后,重新回升至盈亏平衡点以上。2)端午节期间市场对猪肉的需求量有所增加,使得猪肉价格上涨。
  冻肉收储是支撑7月份猪价上涨的主因。4、6月,经国务院批准启动冻肉收储以来,活猪价格明显上涨。但冻肉储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猪肉供需矛盾,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生猪价格波动的作用。国家储备肉在4~6个月必须出库,按此计算,8—10月份期间,国家必须把今年2次收储的冻猪肉投放到市场上,投放量的多少也将对猪肉价格产生影响:终端消费市场减弱,无利好形势支撑上游活猪价格。未来一月,受成本增加、季节性消费淡季、疫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市场或将呈震荡维稳,价格小幅下跌趋势。望广大养殖户继续做好饲养管理,及时调整存栏结构,做到适时出栏。
  前期养殖业开始好转,玉米需求开始变旺。另一方面农户开始春耕不再售粮,而高水分玉米也抛售将尽。而且禽流感情况得到好转,在这些共同作用下玉米价格出现上涨。而每年的6—9月都是玉米青黄不接的时候,市场上玉米库存减少,特别优质玉米量少,价格会呈上涨趋势;不过玉米价格不会大幅上涨,因为每年这个时候如果价格上涨幅度太大国家将放储以平抑粮价。
  自6月份以来,国内豆粕现货价格持续走低,目前生猪养殖维持在盈亏平衡点附近,且猪肉消费处于淡季,豆粕需求难以乐观,同时近月大豆进口量创历史纪录,大豆加工厂开工率将迅速回升,豆粕供应将明显增加。据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最新数据显示,沿海油厂初榨环节利润已经连续6周利润为负。从近几年油厂季节性销售策略来看,目前阶段油厂往往采取挺粕弱油策略,进入7月份,气温升高,豆粕保质期变短,养殖场备货一般采取现用现采的备货模式,油厂借此提高豆粕价格而弱化豆油价格屡见成效。目前来看,7月份豆粕价格继续下跌压力较强。

附录8:2013年7月及8月上旬全国养猪行情回顾及后市预测
孙德林1,2,张宁2
(1.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100102;2.中国种猪信息网,北京100102)

1 2013年7月至8月上旬养猪行情概述


图1 2012、2013年7月及8月上旬全国仔猪平均价格走势图

  2013年7月至8月上旬,全国仔猪价格呈现震荡性上扬的态势;去年同期,7月至8月上旬全国生猪价格呈现直线下滑的走势。


图2 2012、2013年7月及8月上旬全国生猪平均价格走势图

  由图2可以看出,2013年7月至8月上旬,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呈现直线上扬的走势;2012年7月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则呈现直线下滑态势,直至8月全国生猪平均价格止跌反弹。


图3 2012、2013年6月及7月上旬全国玉米平均价格走势图

  由图3可以看出,2013年7月及8月上旬与去年同期,玉米价格走势相似,均较为平稳,上下小幅调整。


图4 2012、2013年7月及8月上旬全国豆粕平均价格走势图

  

2013年7月及8月上旬,全国豆粕价格呈现持续性下滑态势,而去年同期,在美国大豆种植区天气持续干燥炒作的不断扩大以及国际美豆期价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豆粕价格呈现持续性小幅上扬的走势。
  受国家政策、冻肉收储、局部地区生猪存栏影响以及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2013年7月以来生猪价格逐步回暖,猪粮比价步步高升。2012年同期,受上游饲料涨价、终端消费不振的影响导致养殖利润相对低迷,猪粮比价处于低位徘徊。

2 全国生猪价格走势分析
  2013年7月至8月上旬,我国生猪市场可谓是逆势上扬,虽然处于消费淡季,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生猪价格呈现出一路高歌的态势,据中国种猪信息网信息员反应,此轮猪价上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国家出台的冻肉收储支撑了7月的猪价;今年上半年生猪市场呈供大于求格局,价格大幅下挫,部分饲养户养猪积极性不高,生猪补栏量不足,一些小型饲养场改行;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高温天气,使得生猪调运受阻,也加剧了猪肉等肉类产品运输的难度,令部分养猪户出栏速度放缓;高温天气导致生猪死亡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区域性供应紧张,从而拉升了猪价,加之部分养殖户的惜售心理导致生猪供应量减少。后期,随着天气的转凉,适重生猪的出栏量会有增加,再加上7月养猪户压栏,后几个月养殖户很有可能集中出栏,生猪供应有所缓解。预计生猪市场可能会出现涨幅趋缓的态势。但养殖户仍不要掉以轻心,继续做好饲养管理,及时调整存栏结构,关注疫病发展形势和行情变化,做到适时出栏。
  2013年7月以来,随着华北产区粮库出粮的增加,市场供应压力有所缓解,玉米价格出现小幅下跌。目前国产新种玉米长势较好,对玉米市场形成远期供给压力,但随着国产现货玉米进入季节性供给低谷期,坚挺的现货价格对玉米期价形成支撑,加之国家收储政策奠定玉米价格底部和养殖业利润的回升有助于玉米需求的回暖,玉米后期继续下行的空间有限。
第二季度,我国大豆进口大幅增加,受此影响,近期国内大豆价格呈现弱势运行态势。据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美国大豆丰产概率较大,全球大豆供应相对充足的局面将令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上涨乏力。在国际市场行情疲软、国内需求较弱、国储大豆或将投入市场等诸多利空因素的打压下,预计国产大豆价格或将继续弱势运行为主。

附录9:2006-2013年8月份全国养猪行情同比走势分析
孙德林1,2,张宁2
(1.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100102;2.中国种猪信息网,北京100102)

1 2006-2013年8月养猪行情概述


图1 2006—2013年8月份全国仔猪价格行情同比走势图

  由图1可知,2006-2013年8月份,全国仔猪价格走势中,2006、2009以及2010年仔猪价格走势较相似,前期略有小幅下滑,后期呈现上扬走势;2007年1—8月份全国仔猪价格前期呈现持续上扬走势,后有小幅下滑,继而逐月上扬,12月份仔猪价格达到全年高位,为32.54元/kg;2008年,1—4月份全国仔猪价格呈现直线上扬走势,4月份仔猪价格为46.42元/kg,为2006—2013年8月份以来最高点,后期逐月下滑,截至到2008年12月份出现小幅回升。2010年仔猪价格呈现“M”型走势,整体上价格处于高位;2012年前3个月仔猪价格呈现小幅上扬,后期逐渐回落,到12月份出现小幅回升;2013年1-8月份,全国仔猪价格整体上呈现下滑—上扬走势。
  由2 图可知,2006—013年8月份,全国生猪价格走势中,2011 年全国生猪价格处于最高位,9月份生猪价格达到19.68元/kg,为本统计内最高价位;2006 年全国生猪价格整体处于最低位,其中7月份生猪价格为6.91元/kg,为本统计内最低位。2006年1—4月份全国生猪价格呈现直线下滑,随后震荡回升;2007 年生猪价格呈现倒“S”型,12月份生猪价格为15.97元/kg,为全年最高点;2008年,1-10 月份全年生猪价格呈现直线下滑走势,11、12月份止跌回升;2009年呈现下滑-上扬-下滑的走势;2010年生猪价格呈现上扬-下滑走势,截至到12 月份出现回升;2011年生猪价格呈现下滑-上升走势;2012年生猪价格呈现下滑后震荡上扬;2013年1-8 月份中前4个月全国生猪价格呈现直线下滑走势,5-8月份出现明显的回升。


图2 2006—2013年8月份全国生猪价格行情同比走势图


图3 2006—2013年8月份全国猪肉价格行情同比走势图

  由图3可知,2006-2013年8月份,全国猪肉价格走势中,2011年全国猪肉价格处于最高位,9月份猪肉价格达到29.88元/kg,为本统计内最高价位;2006年全国猪肉价格整体处于最低位,其中4月份猪肉价格为9.29元/kg,为本统计内最低位。2006年、2009年、2010年、2012 年猪肉价格走势较为相似,前期呈现下滑走势,后震荡上扬;2007 年猪肉价格呈现下滑-上扬-下滑-上扬走势;2008 年猪肉价格整体上呈现下滑走势,直至12月份止跌反弹。2013年1—8月份中前4个月全国猪肉价格呈现直线下滑走势,5—8月逐月回升。


图4 2006—2013年8月份全国玉米价格行情同比走势图

  由图4 可知,2006-2013年8月份,全国玉米价格走势中,2012年全国玉米价格处于最高位,9月份玉米价格达到2.57元/kg,为本统计内最高价位;2006年全国玉米价格整体处于最低位,其中1月份玉米价格为1.23 元/kg,为本统计内最低位。由图可以看出,全国玉米平均价格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


图5 2006—2013年8月份全国豆粕价格行情同比走势图

  由图5 可知,2006-2013年8月份,全国豆粕价格走势中,2013年1-8年全国豆粕价格处于最高位;2006年全国豆粕价格整体处于最低位,其中1月份豆粕价格为1.23元/kg,为本统计内最低位。2006年1-8月份豆粕价格呈现下滑走势,后呈现小幅上扬;2007年豆粕价格上扬幅度较大,12月份达到全年最高点,为3.90元/kg;2008 年全国豆粕价格起伏较大,呈现涨跌互现走势,其中,7月份达到2006-2013 年7月份中最高点,为4.46元/kg;2009年前半年豆粕价格呈现涨跌互现走势,后期呈现直线上扬态势;2010 年、2011年豆粕平均价格走势较相似,呈现倒“S”型走势;2012年1-9月份全国豆粕价格呈现直线上扬态势,后期呈现下滑走势;2013年1—8月份全国豆粕价格呈现倒“S”型走势。
  由图6可知,2006—2013年8月份,全国猪粮比价走势中,2008年3月猪粮比价处于最高位,达到10.08;2010年全国豆粕价格整体处于最低位,其中6月份猪粮比价为4.83,为本统计内最低位。

2 全国生猪价格走势分析及后市预测
  受到产能过剩、成本上涨以及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自春节过后,生猪价格出现连续4个月下滑,5月份以来,国家及地方多次采取冻猪肉收储行动,虽然相对巨大的生猪市场数量并不是很大,但对稳定猪价,提振养殖户信心起到了一定作用。养殖户们开始看好后市,压栏惜售,导致市场猪源反而较前期减少,从而致使价格进一步上涨。7月份,气温不断攀升,生猪生长缓慢,出栏生猪数量较少,并受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影响,养殖户出现压栏惜售心理,市场生猪供应量有所减少,同时高温天气使生猪养殖、流通成本增加,致使生猪价格逐步上行。后期随着中秋、国庆双节的到来,在节日效应的刺激下,后期消费量或有一定的提升,短期内价格应以稳定为主,难现大涨。

附录10:2013年9月及10月上旬全国养猪行情回顾及后市预测
孙德林1,2,张宁2
(1.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100102;2.中国种猪信息网,北京100102)

1 2013年9月至10月上旬养猪行情概述


图1 2012、2013年9月及10月上旬全国仔猪平均价格走势图

  2013年9月至10月上旬,全国仔猪价格呈现直线的态势;去年同期,全国生猪价格走势与2013年相同,呈现一路下滑的走势。


图2 2012、2013年9月及10月上旬全国生猪平均价格走势图

  由图2可以看出,2013年9月至10月上旬,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呈现直线下滑的走势;2012年9月份前3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呈现直线上扬态势,直至第4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出现微跌。


图3 2012、2013年9月及10月上旬全国猪肉平均价格走势图

  2013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全国猪肉平均价格呈现直线下滑的走势;2012年同期全国猪肉平均价格整体上较平稳,上下小幅调整。


图4 2012、2013年9月及10月上旬全国玉米平均价格走势图

  由图4可以看出,2013年9月份全国玉米价格相对平稳,进入10月份后出现下滑;2012 年9月份前3周,全国玉米价格走势较为平稳,随后出现下滑。


图5 2012、2013年9月及10月上旬全国豆粕平均价格走势图

  2013年9月及10月上旬,全国豆粕价格呈现持续上扬态势;2012年仅在9 月份第2周豆粕价格出现上扬,其余几周均以下滑为主。


图6 2012、2013年9月及10月上旬猪粮比价走势图

  受国家政策以及养殖户过分看好节前生猪市场,导致节前出栏增多,猪粮比逐步回落;2012年同期,猪粮比价整体上呈现小幅上扬走势。

2 全国生猪价格走势分析
  经过7、8月份“淡季不淡”的逆市反弹之后,9 月份至10月上旬,我国生猪市场呈现逐周下滑的态势。屠宰企业在4、5月份猪价最低时普遍高库存,而对于落价心有不甘,导致肥猪超量积压,加之之后的“黄浦江飘猪”、“禽流感”事件雪上加霜,同时也是猪周期所致。受9月份节日的影响,致使节前生猪出栏量增加,且国储、屠宰企业释放储备肉,致使9月份以来猪价持续下跌。而随着国庆长假的结束,各地生猪屠宰企业的收购力度明显减弱,加之市场流通领域的猪肉供应仍然较为充裕,因此猪市承压弱势波动。未来一段时间,由于生猪市场整体供应量仍然较大,供应充足,春节前肉价及猪价出现暴涨的可能性很小。望广大养殖户继续做好饲养管理,及时调整存栏结构,关注疫病发展形势和行情变化,适时出栏。
  截至9月底,东北局部地区新玉米上市收购量较小,陈玉米价格下调;山东、河北地区新玉米少量上市;河南地区新玉米价格暂时稳定,华北地区陈玉米价格稳中有降。10月份,全国新季玉米进入了集中收割期,增产的同时,本就偏大的供应压力也显得更为突出。据国家粮食局粮油信息中心和中国粮食行业协会预测的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的玉米产量将达到21 500万t以上,同比增长在700万t左右,受新季玉米预计增产而带来的看空预期影响,在市场供应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产区玉米价格维持稳中偏弱格局。东北地区仓储库容不足,意味着大多数玉米在市场上流通,将对玉米价格形成压制。供需格局的失衡将导致后市玉米价格继续走低。
  由于进口大豆到港量明显减少,部分地区因原料不足,工厂开工率下降,国内豆粕供应逐渐紧张,使得8月份以来,国内沿海地区豆粕价格持续走高。而最新统计显示,10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约为460万t,高于上年同期的403万t的到港量,尽管后市随着大豆到港量持续增加,且美豆丰产已成定局,市场整体供应已无大碍,但原料供应偏紧的局面依然存在。短期来看,10月份的豆粕市场或将延续高位走势。

附录11:2013年10月及11月上旬全国养猪行情回顾及后市预测
孙德林1,2,张宁2
(1.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100102;2.中国种猪信息网,北京100102)

1 2013年10月至11月上旬养猪行情概述


图1 2012、2013年10月及11月上旬全国仔猪平均价格走势图

  2013年10月至11月上旬,全国仔猪价格呈现直线的态势;去年同期,全国生猪价格走势中除10月最后一周外略有上扬外,其他几周均呈现下滑的走势。


图2 2012、2013年10月及11月上旬全国生猪平均价格走势图

  由图可以看出,2013年10月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呈现直线下滑的走势,进入11月后呈现小幅上扬走势;2012 年同期价格走势与2013年相同。


图3 2012、2013年10月及11月上旬全国猪肉平均价格走势图

  2013年10月猪肉价格呈现小幅涨跌互现样走势,11月上半月猪肉价格呈现上扬走势;2012年同期,猪肉价格呈现涨跌互现样走势。


图4 2012、2013年10月及11月上旬全国玉米平均价格走势图

  2013年10月玉米价格整体上有所回落,进入11月后有所回升;2012年同期,全国玉米价格整体上呈现下滑走势。


图5 2012、2013年10月及11月上旬全国豆粕平均价格走势图

  2013年10月及11月上旬,全国豆粕价格整体以下滑为主;2012年同期,全国豆粕均价呈现直线下滑的走势。

图6 2012、2013年10月及11月上旬猪粮比价走势图

  随着冬季的来临,猪肉消费需求逐渐旺盛,加之饲料原料的丰收,使得猪价比价逐步回升。2012年同期,猪粮比价整体上呈现小幅上扬走势。

2 全国生猪价格走势分析
  往年中秋、国庆节前,居民消费增多,出栏价都会相应提高,导致今年多数养殖户高估节前猪价,集中出栏,加之国家为了稳定物价,于国庆节前推出了大量此前储藏的冷冻猪肉。使得节前市场上猪肉供应增加,生猪出栏价格整体回落。国庆节后终端消费重现疲态,肉类需求平淡,各地生猪屠宰企业的收购力度明显减弱,加之市场流通领域的猪肉供应仍然较为充裕,致使猪市行承压弱势波动。进入11月后,随着天气的转冷,人们对肉类需求增加,生猪价格有所反弹,按照惯例,未来一段时间,猪肉价格将会所有上扬,但涨幅不会太大,春节前生猪价格出现暴涨的可能性很小。望广大养殖户继续做好饲养管理,及时调整存栏结构,关注疫病发展形势和行情变化,适时出栏。
  10月,全国新季玉米进入集中收割期,使得市场上玉米供应该增加,玉米价格小幅走低,进入11 月后,东北产区玉米现货价格较为稳定。由于农户存在惜售心里,加之企业库存偏低,导致深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采购价格有所上涨。目前,玉米收购日期确定为11月27日,收储日期确定后,企业为短时间内建立库存,采取提价收购的模式,但玉米市场仍然是供大于求的格局,后期粮源供应不断增加,企业建立一定库存后,延续提价收购可能性不大。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中国10月大豆进口量为419 万t,较9月下滑11%。进入11月份,随着国内进口大豆速度加快,市场预计11—12月大豆进口量维持在550万t上方,后期大豆供应充足,豆粕价格将迎来季节性回落。

附录12:2013年11月及12月上旬全国养猪行情回顾及后市预测
孙德林1,2,张宁2
(1.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北京100102;2.中国种猪信息网,北京100102)

1 2013年11月至12月上旬养猪行情概述


图1 2012、2013年11月及12月上旬全国仔猪平均价格走势图

  2013年11月份至12月上旬,全国仔猪价格呈现下滑-上扬-下滑的态势;去年同期,全国生猪价格走势中除11月份第2、3周外略有下滑外,其他几周均呈现上扬的走势。


图2 2012、2013年11月及12月上旬全国生猪平均价格走势图

  由图可以看出,2013年11月份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呈现直线上扬的走势,进入12月后后,呈现小幅下滑走势; 2012年同期价格生猪平均价格呈现一路上扬的态势。


图3 2012、2013年11月及12月上旬全国猪肉平均价格走势图

  2013年11月份至12月份上旬猪肉价格呈现小幅涨跌互现样走势;2012年同期,除11月份第2周猪肉价格出现下滑,其余各周猪肉平均价格呈现上升走势。


图4 2012、2013年11月及12月上旬全国玉米平均价格走势图

  2013年11月份至12月份上旬玉米价格整体上呈现涨跌互现样小幅变化;2012年同期,仅在11月份第3周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其余各周小幅调整。


图5 2012、2013年11月及12月上旬全国豆粕平均价格走势图

  2013年11月份及12月上旬,全国豆粕价格整体上以小幅回落为主;2012年11月份全国豆粕均价出现逐步下滑走势,进入12月份呈现逐步上扬态势。


图6 2012、2013年11月及12月上旬猪粮比价走势图

  由于疫情的发生,使得养殖户出现抛售现象,导致市场上生猪充足,猪价有所回落。2012年同期在需求的带动下,猪粮比价整体上呈现小幅上扬走势。

2 全国生猪价格走势分析
  进入11月份,天气转冷,猪肉需求增多,生猪价格不断小幅攀升,但市场上生猪供应量仍较为充足。进入12月份后,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出现疫情,养殖户出现抛售,抑制了猪价的上涨。按照惯例,每年12 月份至次年1月份生猪屠宰量有明显的增加,意味着生猪需求也会有所加大,但由于短期内市场上生猪供应仍然较为充足,预计短期内生猪价格有望维持稳定。冬天是疫病多发的季节,在此望广大养殖户积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预防疫病的发生,及时调整存栏结构,关注疫病发展形势和行情变化,适时出栏。
  11 月下旬,国家接连发出关于东北地区临储玉米收购的政策,国内玉米价格出现企稳,目前,玉米临储收购已全面启动。为了鼓励销区企业到产区采购新粮,缓解主产区收购压力,今年玉米临储政策中较往年多了一项费用补贴政策。符合条件的关内企业到东北产区按不低于最低收购价或临时收储价采购粳稻、玉米,国家将按140元/吨的标准给予费用补贴。目前随着东北产区临储收购力度继续加大,对东北产地价格有所支撑,且饲料需求处于旺季,受到补贴和销区降价预期影响,多数饲料企业目前库存水平偏低,加之进口玉米通关出现问题,近期南方饲料企业采购东北玉米意愿增强,对东北玉米的销区售价有一定的支撑。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随着补贴的到位,销区玉米价格将逐步下滑。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消息:根据船期统计,近两个月我国大豆进口量较前期明显增加。2013年12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将达到660万吨,略高于此前预期的650 万吨,也远高于去年同期,为近5 年来月度同期进口量最高水平。而接下来的传统节日对豆粕的需求将有所以提振。尽管12月份豆粕进口量处于较高水平,但国内豆粕总量仍然较低,预计后期豆粕市场将以小幅震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