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论文集 >

工厂化猪场人工授精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时间:2012-07-12 来源:中国种猪信息网 作者:吴同山1 张守全2 *王敬军1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在我国六七十年代已广泛开展,但当时该技术已经落后,设备设施质量不过关,只有应用于地方品种猪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些工厂化瘦肉型猪场试图采用人工授精方式取代自然交配来配种,但最终因为子宫炎多、受胎率低、产仔数少等原因而失败。目前工厂化猪场饲养的猪只主要是引进生产水平高的瘦肉型良种猪,在繁殖性能方面与本地猪种有很大差别。就是说,旧的猪人工授精方法对本地猪是有效的、可行的,但它不适合瘦肉型的外种猪,这已从部分工厂化猪场实行人工授精技术的失败教训中得到证实。新的猪人工授精技术应用于瘦肉型猪场已于近年在先进养猪国家广泛普及,该技术的应用可显著减少公猪的饲养量,提高优良公猪的利用率,改善商品猪的质量和整齐度,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减少一些疾病特别是种猪生殖道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降低生产成本。本项目的研究,旨在通过引进、吸收、研发和提高,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工厂化猪场应用的人工授精技术。
1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适合华南地区公猪饲养模式以及人工授精技术在工厂化猪场应用的主要技术措施。
2 采取的技术措施或路线
2.1 公猪舍采用水帘降温系统,观察该系统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2.2 在水帘降温猪舍,公猪采用定位饲养模式,观察该饲养模式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2.3 建立工厂化猪场公猪精液品质评定的标准,尤其是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率、稀释倍数及每头份输精剂量等指标,建立一套完成的评估方法。
2.4 研制公猪精液专用稀释液配方,确定适合瘦肉型公猪精液稀释液的主要成份。
2.5 观察母猪断奶后发情规律,确定最佳的输精时间、输精方法,确保工厂化猪场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效果。
3 主要研究结果
  本项目在工厂化猪场设计并推广了装备有水帘降温系统的公猪舍,公猪采用定位饲养。这种公猪饲养模式适合华南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保证炎热的夏季公猪精液品质不会显著下降,从而解决夏季配种造成产仔数偏低的问题。
  本项目采用猪人工授精技术新方法,精液品质评定时以电子天平称量精液量,以精子密度仪测定精子密度,按每头份精液80~100ml、含40亿总精子数、精子活率不小于0.7和畸形率不低于18%为标准进行精液稀释,稀释后的精液于17℃恒温保存箱内保存,一般要求保存时间不超过3天;输精时采用一次性输精管和输精瓶,在公猪的剌激下使发情母猪依靠子宫收缩将精液吸纳,输精时间要求3~5min,2~3个宫缩波将精液吸纳完毕。
3.1 水帘降温公猪饲养模式对其精液品质的影响
  本试验选择了47头成年杜洛克公猪,其中12头公猪是在普通公猪舍饲养,采用风扇降温,作为对照组;35头公猪饲养在具有水帘降温系统的公猪舍内,水帘降温系统可使公猪舍内温度降低4~6℃,作为试验组。试验时间为夏季(7月1日至9月30日)。水帘降温系统对公猪精液品质影响的结果见表1。
表1 水帘降温系统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组别 公猪数量 有效采精次数百分率(总采精次数) 有效采精的采精量(ml/次) 有效采精的精子密度(亿/ml) 每次采精稀释头份数
对照组 12 61.11%(288)a 163.44±29.35a 1.83±0.36a 7.34±1.22a
试验组 35 84.29%(840)b 196.76±20.54b 2.64±0.21b 12.99±1.06b
注:同一列不同字母标注差异极显著(P<0.01)。有效采精是指采精的精液品质合格可用于稀释的精液采集。
由表1可见,在华南地区炎热的夏季采用水帘降温系统,公猪有效采精次数提高23个百分点,每次采精量增加33ml,精子密度提高0.61亿/ml,每次采精稀释的头份数增加5.65头份。因此,在夏季炎热相对干燥的华南地区,为保证公猪精液品质不会显著下降,水帘降温系统是饲养公猪的最佳模式。
3.2 水帘降温舍内定位饲养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本试验观察了水帘降温舍中34头杜洛克公猪,其中10头公猪活动栏(2.1m×2.2m)饲养,24头公猪定位(0.7m×2.2m)饲养。试验时间为夏季(7月1日至9月30日)。水帘降温舍内定位饲养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2 水帘降温舍内定位饲养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
组别 公猪数量 有效采精次数百分率(总采精次数) 有效采精的
采精量(ml/次)
有效采精的精子密度(亿/ml) 每次采精稀释头份数
活动栏 10 84.58% (240)a 198.23±22.82a 2.61±0.32a 13.15±1.13a
定位栏 24 83.51% (576)a 196.76±21.37a 2.59±0.21a 12.68±1.09a
注:同一列相同字母标注差异不显著(P>0.05)。有效采精是指采精的精液品质合格可用于稀释的精液采集。
由表2可知,在水帘降温舍内,公猪定位饲养对其有效采精次数、每次采精量、精子密度、每次有效采精稀释的头份数等指标皆无显著影响。因此,水帘降温公猪舍内,公猪采用定位饲养既可节省饲养空间、降低固定投资和日常运作成本,又不影响公猪精液品质。
3.3 不同配种方式对母猪分娩率和产仔数的影响
  本试验根据配种方式不同,将大长、长大二元杂母猪随机分成5组,按配种方式分组为:3次全部采用人工授精;第1次为自然交配,第2次为人工授精;第1次为自然交配,第2、3次为人工授精;第1、2次为自然交配,第3次为人工授精;3次全部采用自然交配为对照组。试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见,不同配种方式对母猪分娩率、窝均总产仔数和窝均产活仔数等指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猪的配种方式中可以用人工授精取代自然交配。 
表3 不对配种方式对母猪分娩率和产仔数的影响
配种方式 分娩的胎数 分娩率(%) 窝均总产仔数 窝均产活仔数
AI+AI+AI 799 87.82a 11.40±2.02b 10.90±1.92c
NS+AI 306 88.31a 11.12±2.17b 10.63±2.28c
NS+AI+AI 5745 89.45a 11.17±2.05b 10.58±2.15c
NS+NS+AI 905 89.03a 11.09±2.24b 10.52±2.21c
NS+NS+NS 225 86.96a 11.21±2.13b 10.61±2.24c
注:同一列相同字母标注差异不显著(P>0.05)。 AI表示人工授精,NS表示自然交配。 
3.4 不同配种方式对不同胎次的母猪分娩率的影响
本试验观察了不同的配种方式对不同胎次的母猪分娩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配种方式对不同胎次的母猪分娩率的影响 (单位:%)
配种方式 第1胎 第2胎 第3胎 第4胎 第5胎 第6胎
AI+AI+AI 84.62a(11/13) 86.42b(70/81) 88.07c (155/176) 88.29e(264/299) 92.31f (92/104) 91.51h(97/106)
NS+AI 85.75a (12/14) 86.54b(42/52) 87.32c (62/71) 87.83e(65/74) 91.37f (53/58) 89.19h(33/37)
NS+AI+AI 84.38a (675/800) 87.96b(1257/1429) 89.95c(1235/1373) 90.98e(877/964) 92.95f (725/780) 93.96h(342/364)
NS+NS+AI 87.05a (289/332) 87.97b(161/183) 87.83c (101/115) 90.63e(174/192) 92.65f (63/68) 86.67h(13/15)
NS+NS+NS 86.05a (37/43) 88.37b(38/43) 74.29d(26/35) 89.58e(43/48) 85.71g (30/35) 93.33h(14/15)
合  计 85.19(1024/1202) 87.86(1571/1788) 89.21(1579/1770) 90.23(1423/1577) 92.15(963/1045) 92.92(499/537)
注:同一列相同字母标注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列不同字母标注者差异显著(P<0.05)。 AI表示人工授精,NS表示自然交配。
  由表4可知,不同配种方式对不同胎次的分娩率有一定影响,如第1胎次和第2胎次,全人工输精、一次自然交配一次输精的分娩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说明后备母猪发情不稳定,若发情鉴定不准确,将影响人工授精效果;第2胎次在配种时发情不明显、发情延迟现象较普遍,导致输精效果不理想。第3胎次、第5胎次观察到全自然交配的分娩率效果比其它组显著的差,可能是由于自然交配不能确保公猪精液品质,使自然交配的分娩率效果不稳定。
3.5 不同配种方式对不同胎次的母猪窝均产活仔数的影响
  本试验观察了不同的配种方式对不同胎次的母猪窝均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见表5。 
表5 不同配种方式对不同胎次的母猪窝均产活仔数的影响
配种方式 第1胎 第2胎 第3胎 第4胎 第5胎 第6胎 第7胎
AI+AI+AI 10.20±1.81a 10.10±1.96b 11.00±2.04c 11.10±1.85d 11.30±2.11e 10.50±2.08g 10.50±2.08ih
NS+AI 10.10±2.03 a 10.10±2.07 b 11.00±1.94 c 10.70±1.90d 11.20±2.20 e 10.00±1.89g  
NS+AI+AI 10.10±1.95a 10.10±1.87 b 10.80±2.21c 11.00±2.07d 11.10±1.93 e 10.40±2.17 g 10.60±1.96h
NS+NS+AI 10.20±2.10 a 10.20±1.99 b 10.70±1.94 c 10.90±2.31 d 11.10±1.98 e 10.20±2.22 g  
NS+NS+NS 10.10±2.23 a 9.70±2.11b 10.70±2.01 c 11.20±2.15 d 10.40±2.19 f 10.80±2.30g  
合  计 10.10±1.98 10.10±1.94 10.80±2.18 11.00±2.05 11.10±1.97 10.40±2.14 10.6±2.01
注:同一列相同字母标注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字母标注者,差异显著(P<0.05)。 AI表示人工授精, NS表示自然交配。每组分娩母猪的头数同表4。由表5可知,除第5胎次自然交配窝产活仔数显著低于其它组,其它各胎次、不同配种方式对窝均产活仔数无显著影响。 第1胎和第2胎窝均产活仔数相对较低,第6胎和第7胎次之,第3胎至第5胎最高,符合母猪不同胎次繁殖规律。
3.6 保存精液对母猪分娩率与窝均产活仔数的影响
  以17℃保存48h的精液和稀释后的新鲜精液,对发情的大长、长大二元杂母猪人工输精,每个发情周期输精3次,结果见表6。
表6 保存精液对母猪分娩率与窝均产活仔数的影响
精液保存方式 分娩率(%) 窝均产活仔数
48h保存组 90.35 (234/259)a 10.80±2.60b
稀释后鲜精组 90.18 (257/285)a 10.71±2.10b
注:同一列相同字母标注者差异不显著(P>0.05)。
  从表6可见,以BTS为稀释液稀释后17℃保存48h和稀释后即输精两组在分娩率、窝均产活仔数等指标差异不显著,说明生产上精液稀释后保存一定时间再进行输精是可行的。
3.7 不同稀释液对公猪精液保存效果的影响
用四种不同稀释液保存杜洛克公猪精液,精子活力无明显变化的保存时间,四者相互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有效保存时间,即精子活力不低于0.7的保存时间,MODENA1与MODENA2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BTS、商品BTS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MODENA2与BTS、商品BTS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BTS与商品BTS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表7。
               表7 四种不同稀释液对公猪精液保存效果比较          单位:h
稀释液 保存头份 精子活力无明显变化的保存时间 有效保存时间
MODENA1 5 110.8±12.39a 154.2±7.14b
MODENA2 5 101.2±14.62a 153.6±6.28b
BTS 5 99.6±9.21a 119.8±2.80c
商品BTS 5 90.0±8.05a 108.2±4.96c
注:表中同一列肩标字母相同者差异不显著(P>0.05);肩标字母不相同者差异极显著(P<0.01)。
  从表7中可以看出,在精子活力无明显变化时,尽管四者相比无显著差异,但MODENA1的保存时间是最长的,而且在有效保存时间中,MODENA1和MODENA2尽管无明显差异,但MODENA1的保存时间的绝对值是最大的。因此,只从稀释效果、保存效果来说,MODENA1是较为理想的一种稀释液。
3.8 输精时注射催产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试验组与对照组采用3次人工授精。试验组的处理方法为:母猪出现“静立发情”后8~12h,用20IU催产素一次肌注,3~5min后实施第一次人工授精,随后相继间隔8~12h进行第2次和第3次人工授精。对照组不作任何药物处理,仅在发情后相继间隔8~12h进行3次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方法见《工厂化猪场人工授精技术》(张守全主编),试验结果见表8。
表8 输精时注射催产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项目 对照组 试验组
配种母猪数 306 302
死亡淘汰数 8 8
返情、空怀数(率) 15(4.9%) 10(3.3%)
流产、早产数(率) 14(4.6%) 8(2.6%)
分娩数 269 276
配种分娩率 87.9%a 91.4%b
窝均总产仔数 11.35±2.70a 11.36±2.5a
窝均活产仔数 10.43±2.52a 10.46±2.28a
注:同一行肩标字母相同者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行肩标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由表8可见,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配种分娩率差异显著,试验组的配种分娩率绝对值比对照组高出3.5%,对照组母猪的流产和早产比较多,主要集中在中后期。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窝均总产仔数和窝均活产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这说明在本试验中催产素对母猪产仔数没有显著影响。
3.9 输精持续时间对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影响
随机选择经产纯繁大白母猪,每头母猪每个情期输精3次,每次输精时间少于3min的为组1,输精时间3~5min的为组2,输精时间5min以上为组3。输精持续时间对母猪情期受胎率、窝均总产仔数和窝均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见表9。
表9 输精持续时间对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影响
级别 母猪数量 情期受胎率(%) 窝均总产仔数 窝均产活仔数
组1 20 70a 9.14±2.38d 8.71±1.77f
组2 19 79b 10.40±2.03d 8.53±2.39f
组3 20 90c 11.72±2.11e 10.72±2.52g
注:同一列相同字母标注者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字母标注者,a vs b 差异显著(P<0.05),a vs c, b vs c, d vs e, f vs g 差异极显著(P<0.01)。
  由表9可见,组3母猪的情期受胎率与组1、组2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组3比组1高20个百分点,比组2高11.05个百分点,组2与组1间差异显著(P<0.05)。组3母猪的窝均总产仔和窝均产活仔数与组1、组2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输精持续时间超过5min的配种效果最好。
3.10 每头份精液输入的总精子数不同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选择胎龄结构为3~5胎的长大、大长二元杂母猪300头,随机平均分为3组,每个情期输精3次,每个输精剂量为80ml。输入精液的精子密度:对照组为0.5亿/ml,试验Ⅰ组为0.4亿/ml,试验Ⅱ组为0.3亿/ml。第一次输精肌注催产素20IU,人工授精方法见《工厂化猪场人工授精技术》(张守全主编),试验结果见表10。
表10 每头份精液输入的总精子数不同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项    目 对照组 试验Ⅰ组 试验Ⅱ组
母猪数量 100 100 100
配种分娩率(%) 91 93 92
窝均总产仔数 11.98±2.06a 12.40±2.80a 11.95±2.60a
窝均产活仔数 11.07±2.14b 11.28±2.54b 10.97±2.35b
注:同一行肩标相同者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10可见,试验Ⅰ组、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窝均总产仔数、窝均活产仔数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每头份精液输入的总精子数由40亿降至32亿、24亿,对母猪的产仔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3.11 人工授精技术对工厂化猪场繁殖性能的影响
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使母猪繁殖性能全面提高,这包括自然交配和人工输精等混合配种方式所配的母猪。 由于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对公猪精液品质评定及时准确,无论自然交配还是人工授精,都能保证合格的精液用于配种, 其结果见表11。




表11 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时 间 段 分娩率(%) 窝均产活仔数 每头母猪年产活仔数
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前 79.30(4563/5754)a 9.50±1.92c 20.20e
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后 87.70(14868/16954)b 10.30±1.83d 23.90f
注:同一列不同字母标注者,差异极显著 (P<0.01)。
  由表11可知,人工授精技术应用后,由于加强了公猪精液品质的检查,确保每次输精的精液质量都是合格的,因此,母猪分娩率提高了8.4%,胎均产活仔数提高了0.8头,每头母猪年产活仔数提高了3.7头。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本项目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 在夏季持续高温的华南地区公猪舍采用水帘降温系统,可有效地保证公猪维持较高的繁殖性能;(2) 在水帘降温公猪舍内,公猪采用定位饲养对其精液品质没有显著地影响;(3) 工厂化猪场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可显著地提高规模化猪场窝均总产仔数和窝均活产仔数,并使猪场全年保持高繁殖性能状态;(4) 通过试验,本项目筛选出适合工厂化猪场瘦肉型公猪精液的稀释液配方。(5) 工厂化猪场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后,可显著地降低公猪的饲养数量,提高公猪质量,提高优秀公猪的普及率,提高商品肉猪的质量和整齐度,进而显著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经济效益分析
工厂化猪场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经济效益计算,可以以一个年产10万头商品肉猪的工厂化猪场为例。计算依据见表12。
表12   每次配种(输精)人工授精与自然交配成本比较
项目 人工授精 自然交配
公猪购入成本(元) 5000 5000
公猪利用年限(年) 2 2.5
利用期间饲养费用(元) 5714 7142
公猪饲养期间配种次数(次) 1040 312
每次配种消耗品成本(元) 4 /
每次配种成本(元) 14.3 38.9
(1)自然交配条件下:饲养使役公猪220头,每头公猪每年成本4856.8元,公猪饲养成本共计106.85万元。
(2)人工授精条件下:饲养使役公猪58头公猪,每年公猪饲养成本和人工授精耗材成本计43.26万元。
(3)与自然交配相比,工厂化猪场采用人工授技术后,每头母猪每年多提供3.7头仔猪计,5500头母猪可多提供20350头仔猪,每头仔猪利润计150元,仔猪新增效益为305.25万元。
  可见,年出栏10万头的商品猪场,采用工厂化猪场人工授精技术后,可新增效益368.84万元。
该项技术已经向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河南、安徽、河北、天津、北京等省、市、区进行推广,已有180多个工厂化猪场建立了场内公猪站并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配种,这些猪场共有生产母猪12万头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