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防控现状及其免疫
时间:2012-06-25 来源: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作者:曾亮明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是当今国内乃至世界养猪业的主要杀手,如何有效地控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带来的危害,保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一直以来是全球性的猪病热点。
针对本病,笔者就近年来防控PRRS的工作经验、教训和学习心得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谨与同行交流。
1 当前PRRS对猪群危害的主要表现
1.1 繁殖障碍时有发生
母猪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妊娠后期母猪的流产、早产、难产、产死胎;围产期母猪的持续高热;初生仔猪的大批死亡;公猪精液受损、母猪返情率高,发病猪场的病程约4个月, 围产期母猪的病死率3%~5%不等,哺乳仔猪的全群死亡率高达40%左右,母猪返情率高达50%。
由蓝耳病导致的繁殖障碍现象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发生。首先在PRRS阴性或无临床危害的阳性(感染低毒力毒株或感染率较低)猪场。若很难长时间地与外界切断所有的联系,如果一旦强毒株入侵,势必暴发PRRS。
其次,许多免疫了蓝耳病疫苗的猪场,仍然存在严重的繁殖障碍现象,即使种猪群加强蓝耳病疫苗的免疫,该现象仍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1.2 致死性呼吸道障碍随处可见
致死性呼吸道障碍多发生在阳性(毒力偏强,感染率高)猪场。尽管之前有研究发现,在阳性猪场内,母乳抗体可使大部分初生仔猪获得3~4周的被动免疫保护,但从目前国内的情况看,母乳抗体的保护是极其有限的,甚至许多早期(14日龄左右)免疫过PRRS弱毒疫苗的仔猪仍然发病,主要表现为保育猪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等)严重,发病高峰多出现在40~60日龄,药物防制无明显效果,死淘率15%~40%不等。
1.3 蓝耳病导致的免疫抑制日趋严重
1.3.1 影响猪瘟免疫质量
猪瘟免疫检测不达标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许多猪场的母猪猪瘟抗体阳性率徘徊在60%左右。碰上这种现象,许多猪场会理性地深挖猪瘟疫苗及免疫操作等因素,这是必要的,但往往对蓝耳病因素缺乏关注。
关于蓝耳病影响猪瘟免疫质量的问题,国内许多专家很早就发现并呼吁关注。早在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佘永健教授从临床现象结合实验室检测求证了该现象的存在。中国农大杨汉春教授于2005年通过攻毒实验证实并著文报道了该现象的存在。
笔者从近几年的实验室检测总结发现,当猪群中蓝耳病抗体S/P值高的比例偏大(未免群S/P值>1.0者比例>10%;免疫群S/P值>2.0者比例>10%),且S/P值离散度偏大(样品S/P值变异系数超过40%)时,该猪群猪瘟抗体检测合格率不理想。以2011年福州大北农技术服务检测中心对全国200多个规模化猪场的跟踪检测数据看,100%符合以上规律。
1.3.2 毒力偏强疫苗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
众所周知,蓝耳病导致免疫抑制。在此笔者着重关注的是接种毒力偏强的PRRS活疫苗导致免疫抑制的问题。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持续免疫某种PRRS活疫苗一定时期后,猪群继发感染加重,猪场生产水平持续恶化。这是许多猪场认为免疫PRRS疫苗无效甚至有害的根源。
2 蓝耳病的免疫机制
2.1 体液免疫
IgM感染后5~7d出现,2~3周降至检测限以下,IgG感染后7~10天出现,4周达高峰,中和抗体(NAs)感染后3周出现,60d达高峰,并以较低水平长期存在。
多年的免疫实践揭示,免疫PRRS疫苗所产生的特异性体液免疫的临床保护意义是极其有限的。有几个原因值得我们考虑。一、许多抗体在免疫后一周左右出现并持续存在数月,但与保护作用无关;二、中和性抗体产生延迟,免疫后3周才出现,并以较低水平长期存在,低水平的中和性抗体不仅不能控制病毒的复制,反而增强PRRSV在肺泡巨噬细胞中的复制(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
PRRSV的ADE现象在体外和体内都已被证实,在培养物中加入一定滴度的PRRSV抗体,可使PRRSV的增殖滴度提高10~100倍;在病毒中加入加入一定量PRRSV抗体,再注射妊娠中期的胎儿,结果比单独注射PRRSV的致病性显著增强。
所以蓝耳病的特异性体液免疫的临床保护意义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纵观历年来PRRSV灭活疫苗临床应用的局限性,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2.2 特异性细胞免疫
免疫PRRS弱毒疫苗后,诱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水平低。因为,T细胞对PRRSV的初次反应弱,PRRSV特异性的IFN-γ分泌细胞最早在接种后3周后出现,之后10周在50~100万单位/每百万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范围内不规律地波动(水平偏低),感染1年后T细胞反应逐步增强,在接种后48周IFN-γ分泌细胞增长到400~500万单位/每百万PBMCs。
一般,如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接种后3周IFN-γ分泌细胞数量在200~300万单位/每百万PBMCs间波动,这是免疫PRV基因缺失疫苗能产生有效的特异性细胞免疫保护的根源。而免疫PRRS弱毒疫苗IFN-γ分泌水平低,提示产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力低,没有临床保护意义。
2.3 巨噬细胞默许感染的改变
巨噬细胞默许感染的改变是针对PRRSV弱毒疫苗免疫假定赋予的功能,这是目前大多数PRRS弱毒疫苗的主要临床功能。研究表明,巨噬细胞默许感染的改变是免疫调节所致,但其完整机制尚未明了,实验室研究和田间使用表明,这种机制对PRRS的防控作用是极其脆弱的。因为,近几年大量免疫过PRRS弱毒疫苗的猪群仍然可以感染其它毒株,并爆发蓝耳病。
2.4 PRRS特异性免疫的现实启示
综上所述,PRRS弱毒疫苗在临床免疫中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力是极其脆弱的。从多年的防控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免疫过PRRS弱毒疫苗的仔猪,继发感染现象仍然十分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PRRS弱毒疫苗免疫保护力在仔猪早期缺席所致。众所皆知,PRRSV破坏的主要是猪的肺泡巨噬细胞,致使猪体的非特异免疫功能受到伤害,导致继发感染加重。
通常,我们于14日龄左右对仔猪免疫PRRS弱毒疫苗,免疫后难以产生有效的特异性免疫保护。即仔猪14日龄左右免疫PRRS弱毒疫苗后,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其获得蓝耳病弱毒的一致性感染,而相应的特异性免疫保护极其微弱。由此我们发现,14日龄免疫过PRRS弱毒疫苗的仔猪,第一,仍然一直受到养殖场内蓝耳病野毒的攻击,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遭受严重破坏;第二,随着仔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降低,细菌性疾病随时可以乘虚而入。
细菌性疾病多数是环境中的常在菌,以副猪嗜血杆菌为例,仔猪出生后一周龄就可以在其鼻腔内分离到该菌,随着日龄的增长,该菌逐渐向仔猪的肺部移生,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抗生素对副猪嗜血杆菌的这种移生现象的封阻作用极其有限,一旦遇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遭受严重破坏的仔猪,该菌就能轻易突破肺部屏障,形成菌血症,导致临床常见的多发性浆膜炎。
所以,PRRS弱毒疫苗特异性免疫力低下是许多猪场免疫PRRS弱毒疫苗无效甚至有害(免疫毒力偏强疫苗,雪上加霜,产生免疫抑制)的症结所在。而“特异性免疫力低下”是目前大多数蓝耳病弱毒疫苗共同存在的硬伤。
3 佐剂改良PRRSV弱毒疫苗的探索
3.1 实验概况
3.1.1 材料
“蓝定抗”抗原(CH1-R株蓝耳病弱毒疫苗):产品批2011002 106.0TCID50/头。“蓝定抗” 专用佐剂(稀释液):批号2011002。PRRSV强毒(TJ株):5代,4~8周龄蓝耳病抗原抗体阴性猪,肌注105.0TCID50/头,观察21d应5/5发病,致少3/5死亡(45,5/5,4/5)。
3.1.2 实验动物
15头同窝仔猪, 无任何疫苗免疫,实验前筛选:CSFV抗原、抗体,PRRSV抗原、抗体,PRV gE抗体,PCV-2抗体、抗原皆为阴性,饲养于无菌室内。
3.1.3 实验方法
将实验猪(34日龄)随机分成3组,每组5头猪。A组:肌注蓝定抗抗原1头份+专用佐剂2ml 。B组:肌注蓝定抗抗原1头份+常规稀释液2ml。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免疫后1、3、5、7、14、21、28天采血分析细胞免疫指标。免疫后28天攻毒TJ株(3倍标准剂量),并与攻毒后1、3、5、7、14、21、28天采血分析细胞免疫指标。
3.2 实验结果
3.2.1 细胞因子的变化
IFN-γ浓度变化情况
IL-18浓度变化情况
3.2.2 淋巴细胞浓度的变化
3.2.3 蓝定抗的田间表现
蓝定抗是CH1-R株蓝耳病弱毒疫苗,继承了CH1-R株安全、交叉保护力强的优秀品质,同时配合专用佐剂,弥补了其它蓝耳病弱毒疫苗特异性保护力低的弊端。2011年7~2012年5月,在全国1000多万头猪的使用蓝定抗的记录显示:
① 免疫副反应极小,对种猪和仔猪都十分安全。
② 日常免疫,蓝耳病预防效果突出,仔猪早期(14日龄左右)免疫蓝定抗,可显著减少后期副猪嗜血杆菌继发感染的问题。对繁殖障碍问题,免疫可以快速得到有效解决,这与蓝定抗可以快速提供坚强的特异性保护息息相关。
③ 配合抗生素使用,还能用于蓝耳病以及其他病毒性疾病的紧急处理,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针对本病,笔者就近年来防控PRRS的工作经验、教训和学习心得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谨与同行交流。
1 当前PRRS对猪群危害的主要表现
1.1 繁殖障碍时有发生
母猪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妊娠后期母猪的流产、早产、难产、产死胎;围产期母猪的持续高热;初生仔猪的大批死亡;公猪精液受损、母猪返情率高,发病猪场的病程约4个月, 围产期母猪的病死率3%~5%不等,哺乳仔猪的全群死亡率高达40%左右,母猪返情率高达50%。
由蓝耳病导致的繁殖障碍现象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发生。首先在PRRS阴性或无临床危害的阳性(感染低毒力毒株或感染率较低)猪场。若很难长时间地与外界切断所有的联系,如果一旦强毒株入侵,势必暴发PRRS。
其次,许多免疫了蓝耳病疫苗的猪场,仍然存在严重的繁殖障碍现象,即使种猪群加强蓝耳病疫苗的免疫,该现象仍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1.2 致死性呼吸道障碍随处可见
致死性呼吸道障碍多发生在阳性(毒力偏强,感染率高)猪场。尽管之前有研究发现,在阳性猪场内,母乳抗体可使大部分初生仔猪获得3~4周的被动免疫保护,但从目前国内的情况看,母乳抗体的保护是极其有限的,甚至许多早期(14日龄左右)免疫过PRRS弱毒疫苗的仔猪仍然发病,主要表现为保育猪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等)严重,发病高峰多出现在40~60日龄,药物防制无明显效果,死淘率15%~40%不等。
1.3 蓝耳病导致的免疫抑制日趋严重
1.3.1 影响猪瘟免疫质量
猪瘟免疫检测不达标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许多猪场的母猪猪瘟抗体阳性率徘徊在60%左右。碰上这种现象,许多猪场会理性地深挖猪瘟疫苗及免疫操作等因素,这是必要的,但往往对蓝耳病因素缺乏关注。
关于蓝耳病影响猪瘟免疫质量的问题,国内许多专家很早就发现并呼吁关注。早在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佘永健教授从临床现象结合实验室检测求证了该现象的存在。中国农大杨汉春教授于2005年通过攻毒实验证实并著文报道了该现象的存在。
笔者从近几年的实验室检测总结发现,当猪群中蓝耳病抗体S/P值高的比例偏大(未免群S/P值>1.0者比例>10%;免疫群S/P值>2.0者比例>10%),且S/P值离散度偏大(样品S/P值变异系数超过40%)时,该猪群猪瘟抗体检测合格率不理想。以2011年福州大北农技术服务检测中心对全国200多个规模化猪场的跟踪检测数据看,100%符合以上规律。
1.3.2 毒力偏强疫苗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
众所周知,蓝耳病导致免疫抑制。在此笔者着重关注的是接种毒力偏强的PRRS活疫苗导致免疫抑制的问题。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持续免疫某种PRRS活疫苗一定时期后,猪群继发感染加重,猪场生产水平持续恶化。这是许多猪场认为免疫PRRS疫苗无效甚至有害的根源。
2 蓝耳病的免疫机制
2.1 体液免疫
IgM感染后5~7d出现,2~3周降至检测限以下,IgG感染后7~10天出现,4周达高峰,中和抗体(NAs)感染后3周出现,60d达高峰,并以较低水平长期存在。
多年的免疫实践揭示,免疫PRRS疫苗所产生的特异性体液免疫的临床保护意义是极其有限的。有几个原因值得我们考虑。一、许多抗体在免疫后一周左右出现并持续存在数月,但与保护作用无关;二、中和性抗体产生延迟,免疫后3周才出现,并以较低水平长期存在,低水平的中和性抗体不仅不能控制病毒的复制,反而增强PRRSV在肺泡巨噬细胞中的复制(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
PRRSV的ADE现象在体外和体内都已被证实,在培养物中加入一定滴度的PRRSV抗体,可使PRRSV的增殖滴度提高10~100倍;在病毒中加入加入一定量PRRSV抗体,再注射妊娠中期的胎儿,结果比单独注射PRRSV的致病性显著增强。
所以蓝耳病的特异性体液免疫的临床保护意义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纵观历年来PRRSV灭活疫苗临床应用的局限性,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2.2 特异性细胞免疫
免疫PRRS弱毒疫苗后,诱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水平低。因为,T细胞对PRRSV的初次反应弱,PRRSV特异性的IFN-γ分泌细胞最早在接种后3周后出现,之后10周在50~100万单位/每百万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范围内不规律地波动(水平偏低),感染1年后T细胞反应逐步增强,在接种后48周IFN-γ分泌细胞增长到400~500万单位/每百万PBMCs。
一般,如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接种后3周IFN-γ分泌细胞数量在200~300万单位/每百万PBMCs间波动,这是免疫PRV基因缺失疫苗能产生有效的特异性细胞免疫保护的根源。而免疫PRRS弱毒疫苗IFN-γ分泌水平低,提示产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力低,没有临床保护意义。
2.3 巨噬细胞默许感染的改变
巨噬细胞默许感染的改变是针对PRRSV弱毒疫苗免疫假定赋予的功能,这是目前大多数PRRS弱毒疫苗的主要临床功能。研究表明,巨噬细胞默许感染的改变是免疫调节所致,但其完整机制尚未明了,实验室研究和田间使用表明,这种机制对PRRS的防控作用是极其脆弱的。因为,近几年大量免疫过PRRS弱毒疫苗的猪群仍然可以感染其它毒株,并爆发蓝耳病。
2.4 PRRS特异性免疫的现实启示
综上所述,PRRS弱毒疫苗在临床免疫中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力是极其脆弱的。从多年的防控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免疫过PRRS弱毒疫苗的仔猪,继发感染现象仍然十分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PRRS弱毒疫苗免疫保护力在仔猪早期缺席所致。众所皆知,PRRSV破坏的主要是猪的肺泡巨噬细胞,致使猪体的非特异免疫功能受到伤害,导致继发感染加重。
通常,我们于14日龄左右对仔猪免疫PRRS弱毒疫苗,免疫后难以产生有效的特异性免疫保护。即仔猪14日龄左右免疫PRRS弱毒疫苗后,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其获得蓝耳病弱毒的一致性感染,而相应的特异性免疫保护极其微弱。由此我们发现,14日龄免疫过PRRS弱毒疫苗的仔猪,第一,仍然一直受到养殖场内蓝耳病野毒的攻击,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遭受严重破坏;第二,随着仔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降低,细菌性疾病随时可以乘虚而入。
细菌性疾病多数是环境中的常在菌,以副猪嗜血杆菌为例,仔猪出生后一周龄就可以在其鼻腔内分离到该菌,随着日龄的增长,该菌逐渐向仔猪的肺部移生,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抗生素对副猪嗜血杆菌的这种移生现象的封阻作用极其有限,一旦遇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遭受严重破坏的仔猪,该菌就能轻易突破肺部屏障,形成菌血症,导致临床常见的多发性浆膜炎。
所以,PRRS弱毒疫苗特异性免疫力低下是许多猪场免疫PRRS弱毒疫苗无效甚至有害(免疫毒力偏强疫苗,雪上加霜,产生免疫抑制)的症结所在。而“特异性免疫力低下”是目前大多数蓝耳病弱毒疫苗共同存在的硬伤。
3 佐剂改良PRRSV弱毒疫苗的探索
3.1 实验概况
3.1.1 材料
“蓝定抗”抗原(CH1-R株蓝耳病弱毒疫苗):产品批2011002 106.0TCID50/头。“蓝定抗” 专用佐剂(稀释液):批号2011002。PRRSV强毒(TJ株):5代,4~8周龄蓝耳病抗原抗体阴性猪,肌注105.0TCID50/头,观察21d应5/5发病,致少3/5死亡(45,5/5,4/5)。
3.1.2 实验动物
15头同窝仔猪, 无任何疫苗免疫,实验前筛选:CSFV抗原、抗体,PRRSV抗原、抗体,PRV gE抗体,PCV-2抗体、抗原皆为阴性,饲养于无菌室内。
3.1.3 实验方法
将实验猪(34日龄)随机分成3组,每组5头猪。A组:肌注蓝定抗抗原1头份+专用佐剂2ml 。B组:肌注蓝定抗抗原1头份+常规稀释液2ml。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免疫后1、3、5、7、14、21、28天采血分析细胞免疫指标。免疫后28天攻毒TJ株(3倍标准剂量),并与攻毒后1、3、5、7、14、21、28天采血分析细胞免疫指标。
3.2 实验结果
3.2.1 细胞因子的变化
IFN-γ浓度变化情况
IL-18浓度变化情况
3.2.2 淋巴细胞浓度的变化
淋巴细胞浓度分析表明:相对其他组,专用佐剂(稀释液)组猪群非特异性免疫(NK)和细胞免疫(T、Th、Ts、Tc)没有抑制;攻毒后,相对其他组,专用佐剂(稀释液)组非特异性免疫(NK)和细胞免疫(T、Th、Ts、Tc)稳步回升,提供坚强的细胞免疫保护力。 |
蓝定抗是CH1-R株蓝耳病弱毒疫苗,继承了CH1-R株安全、交叉保护力强的优秀品质,同时配合专用佐剂,弥补了其它蓝耳病弱毒疫苗特异性保护力低的弊端。2011年7~2012年5月,在全国1000多万头猪的使用蓝定抗的记录显示:
① 免疫副反应极小,对种猪和仔猪都十分安全。
② 日常免疫,蓝耳病预防效果突出,仔猪早期(14日龄左右)免疫蓝定抗,可显著减少后期副猪嗜血杆菌继发感染的问题。对繁殖障碍问题,免疫可以快速得到有效解决,这与蓝定抗可以快速提供坚强的特异性保护息息相关。
③ 配合抗生素使用,还能用于蓝耳病以及其他病毒性疾病的紧急处理,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上一篇: 规模猪场猪瘟免疫失败调查及免疫程序优化
下一篇: 提高当前规模化猪场经营效益的相关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