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论文集 >

提高当前规模化猪场经营效益的相关举措

时间:2012-06-25 来源:北京华特希尔种猪技术有限公司 作者:冯细钢


  在中国养猪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随之而来的竞争是养殖规模与经营效益的竞争。如何在饲料原料高涨的国际大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既能开源节流;同时勇于改革,做到基于同样的养殖规模创造更好的经营效益,是当前养殖从业者及经营者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
美国猪兽医协会在2012年的年会论文中关于影响养猪产业经济效益的相关指标排名如下:
表1:影响养猪产业经济效益的相关指标排名(By AASV 2011)
 
1 Post-wean mortality (Robustness) 断奶后仔猪的死亡率(最终可上市猪的比例)
2 Market Culls 淘汰比率
3 Pre-wean mortality 断奶前的死亡率
4 Market price 市场价格
5 Total finishing cost 最终生产成本
6 Weaned pig cost 断奶猪成本
7 Finisher feed cost 育肥阶段的饲料成本
8 Weaned pigs PSY 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
9 FCR 饲料转化率
10 Growing rate 生长速率
 
  美国的养猪产业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市场已经非常稳定,近几年的商品猪价格也一直维持在9~9.5元/kg, 而养猪从业者基于不同的生产水平也能获取单头18~25美元左右的利润(根据销售体重275lbs(125kg),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20~23头左右测算,by k-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extension reference)。对比上表来说,可能影响当前中国养猪业经济效益的相关指标排名或许不尽相同,但作为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来说,确是一样的。以下根据笔者近年来的从业感触结合同行前辈的经验传授,总结出当前需要注意的几个大点。
1 猪场综合管理
1.1 数字化管理
  运用数字化管理是今后养猪从业者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种猪场已经开始使用相关计算机软件(如GBS猪场管理软件)进行指导育种和生产,然而主要的集中点还只是局限于选配工作、系谱打印以及计算相关育种值;而未尝试去使用从业者关心的种猪生产成绩分析、胎产分析、配种受胎率分析、发展趋势、死亡原因等报表功能,北美及欧洲等国家目前均推行计算机软件管理,比较主流的管理软件有Herdsman猪场管理软件、Pigchamp、Farm等相关软件,其软件能够提供非常详尽的报表供生产人员进行分析总结。
1.2 满负荷的运营生产
  当前的养猪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资本也随之水涨船高,让人感叹养猪产业已经演变成“资本的游戏”,然而只有满负荷高效的进行运营生产才能保证最大化的投资回报率。国外目前对于猪场投资回报的计算已经精确到单个栏位每日的使用成本。( 将猪场的基建投资与设备投资分列计算,根据不同的折旧率除以猪场的栏位数即可计算出不同栋舍的单栏每日使用成本),没有进行满负荷的生产就是最大程度上的浪费。简单来说,设计规模为1200头母猪的猪场如果长期存栏母猪在1100头左右徘徊,则其并没有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尽管从生产报表上来看数据很好。
2 繁殖群的管理
2.1 保持合理的胎龄结构
  保持合理的胎龄结构是养殖从业经营者需要关注的问题,笔者曾遇到一个场在经历了两年的生产高峰期后下滑严重,究其原因在于母猪老龄化严重,没有及时补充后备猪群,等到发现问题时面临的就是大面积淘汰,大面积补充,同时后备猪免疫水平不均衡带来的诸多问题等等。
下述为国外杂志推荐的胎龄结构图(母猪年淘汰更新率为45%,3胎以上母猪的移除淘汰率为6%-8%)

表2:目标值繁殖母猪胎龄结构分布(By Pinilla and Lecnieski (2010))
2.2 持续有效的后备猪群补充
  持续有效的保证后备猪的均衡补充是保证生产周期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猪场应根据本场的淘汰更新率设定值进行计划性补充。
  假定一个1200头母猪场的年淘汰更新率设定为45%,则每周需要补充进繁殖群的后备母猪为11头;如60kg选留后备猪利用率为90%,则每周需要选留后备猪12头。如商品猪场无法做到按周选留,则至少需要保证每月选留一组相同周龄区域的后备母猪进行培育。
在生产上有时候会通过后备猪的选留补充来填补某一阶段的配种空缺以期实现均衡生产,如育种场内自留母猪(测定完后进行选留),那么在实际操作上需提前打印出2个月后的预计分娩数,根据配种目标设定值结合后备猪的利用率就可计算出该批次测定完后需要选留多少母猪。
2.3 有效减少繁殖母猪的非生产天数
  母猪非生产天数(NPSD)是指繁殖群内任何一头生产母猪和超过适配年龄(一般设定在230日龄)的后备猪没有怀孕、没有哺乳的天数,称为非生产天数。
假定一个猪场的年产胎数设定为2.3胎,哺乳期为28天,则非生产天数为365-2.3×(114+28)=38.4天,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天数,尚未包括断奶到再配的时间。假如我们将非正常非生产天数设定为X,断奶到再配间隔为5天,则365÷(114+28+5+X)=实际猪场的母猪年产胎数,在实际生产上只有不断的降低非正常非生产天数才能够使母猪年产胎数得到提高。假如我们计算年产胎次减少造成的损失和非生产天数增加造成的饲料成本增加,那就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在降低母猪非生产天数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2.3.1后备母猪适时配种;后备猪从180天左右转入繁殖群,同时开始公猪诱情及发情记录工作,后备猪的适配日龄及体重为220天以上,体重130-150kg。
2.3.2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缩短断奶至配种间隔天数。
2.3.3返情母猪及时复配;配后18天后开始进行公猪查情工作,对于发现复情的母猪及时进行复配,如错过该情期,则将增加单头母猪21天的非生产天数。
2.3.4及时发现空怀母猪,促其发情;配后23天-35天完成2次B超妊娠诊断测定工作,对于发现的空怀母猪及时转群进行集中诱情处理,及时配种。 
2.3.5控制怀孕母猪流产、死淘率;中后期的流产以及死亡对于经济利益的损失是最大的,应在生产上施行精细化的管理以最大程度上的减少该类情况的发生。
2.3.6适时决定淘汰,正常来说实行断奶后的淘汰是最为经济的,但如有下列情况时,也应该及时主动淘汰:
  • 后备母猪300日龄以上未出现发情症状的
  • 断奶后空怀天数超过45天以上的
  • 流产2次或以上的
  • 经产母猪连续2胎平均胎产8头以下的
3 商品群的管理
3.1 保证有效的断奶仔猪数
  目前国外的评判指标已经从以前的年提供仔猪数转移为年提供断奶仔猪数或者年提供商品猪肉磅数。说明只是胎产的高低并不能说明问题,更多的则是出生的活仔有多大比例能够成为全价值猪(full value pigs)上市,在实际生产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 出生质量远比出生数量重要(quality or quantity ? )
  • 对于出生弱仔或断奶弱仔进行单独的奶箱抚育
  • 减少非正常死亡的比例(压死、冻死)
  • 最大化的激发母猪哺乳期的采食量以保证优良的泌乳性能
  • 保证猪只吃到初乳以减少后期的下痢问题
  • 制定适宜本场的哺乳周期(断奶仔猪的体重应≥6.5kg)
3.2 断奶后饲养环节的关键点把控
  断奶后的2周内尤其是第1周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保证猪只在转群后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是确定最终上市猪比例的关键。在这一阶段,我们应该做到:
  • 保证猪只在最适宜的温度下饲养(断奶后饲养环境应达到28度以上),同时确保猪只在最短的时间里开口采食。
  • 每天至少一次的巡栏检查,检查环境、饲料、饮水以及每头猪只的健康状况(每头猪至少停留1-2秒的观察)
  • 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及时治疗,对于刚刚出现症状的猪只采用最好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而不是对于已经没有治疗价值的猪不断下药打针。
3.3 饲料成本的不断优化
  永远记住我们不是为了饲养最漂亮的猪,而是为了饲喂出最具经济价值的猪,所以笔者个人认为在商品猪的饲料使用上进行配方成本的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国内不少大型农牧企业也在尝试使用一定比例的DDGS和小麦来替代传统玉米的使用比例。
3.4 饲喂设备的选择及饲料类型的使用
  见过太多使用劣质料槽而导致的饲料浪费现象,起初自认为的成本因素反而影响到今后长期的生产成本上涨,推荐使用较好的料槽:真正可调节式下料器或者干湿料槽等。
在饲料使用上,目前一些较大企业已经开始接受使用颗粒料,相对于加工成本来说,颗粒饲料比粉料的饲料转化优势或许更加明显,也可减少浪费,颗粒料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饲料粉尘带来的呼吸道疾病问题。
4 关于兽医防疫及治疗
4.1 降低治疗成本保证免疫及保健程序的持续性
  养猪行业的本质决定了其并非可以投机取巧;短线操作。所以务必切记不要在行情好的时候才想到要做保健、加药、打疫苗而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听之任之,这样做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行情好的时候没猪卖;行情差的时候不赚钱!
  在个体治疗上,很多猪场的操作间摆满了很多未知名的药物和很多不同的品牌,但在真正意义上需要的药物也就是传统的几种,所以,控制治疗药物的采购成本是势在必行的,用好药,少用药。举例说明的是:综合考虑工人的操作、猪只的应激以及治疗的效果来说可能注射油性佐剂半衰期较长的头孢噻呋绝对比需要不断注射的干粉类型要好得多。
4.2 重视免疫质量和效果
  很多时候检测抗体的异常以及猪只的临床病例究其原因就是疫苗的免疫质量问题,注重免疫效果,做好员工培训工作是兽医防疫工作的开始。减少打快针、打飞针是实际意义上的另一种省钱。
5 关于未来的发展建议
5.1 公猪站集中管理
  如果单个农牧集团的区域猪场相隔直径在30km-50km以内,则就可以考虑建造独立管理运行的商业化人工授精站,通过专门的配送以及统一的管理能够将单份精液的使用成本降到最低,也可通过高规格的建造(加装过滤系统)将蓝耳病阴性公猪群的组建成为可能。
目前国外很多猪场已经取消公猪站的建设,采用2-3个农场或者与不同公司合作组建公猪站进行配送。
5.2 机械自动化养殖大行其道
  养猪从业者的素质以及人才流失永远是行业经营者的一大难题,愿意从事养猪行业人员的减少是全世界都不容回避的现实,只有更大程度的减少体力劳动的支出方是解决之道。建设全封闭、深粪坑+漏粪地板以及可以实现自动环境控制、自动饲喂系统的猪场将是未来的大势所趋。试想在优良的养猪环境下,高素质人才每天所需要进行的工作就是接产、配种以及巡视猪群,这种感觉是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