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人物 >

乐观、坚持、勤勉——记福建良源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余连福

时间:2015-07-21 来源:中国种猪信息网 作者:甄梦莹


古代成就大事者往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放在今天同样适用。温暖的气候条件、独特地理优势造就的天然屏障及强大的员工合力让福建良源实业有限公司占据成功的因素。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总经理余连福充分利用了这样的优势,并且将这种优势发挥到极致。通过18年的发展,福建良源实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拥有浦城良源种猪繁育中心、浦城扬浦武夷黑猪保种场、饲料加工厂、疾病诊断检测和精液配送中心、电子计算机房、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及员工再教育中心等综合性养猪企业。福建良源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余连福,乐观而和蔼的长者,一位历经了养猪业的荣辱兴衰却宠辱不惊的养猪人,他的乐观、他的坚持成为公司长久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

最初的梦想——让福建猪肉市场不再依赖外省供应

余连福的青年时代是在军队度过的,高中毕业后,他在南京当义务通讯兵5年,每天按部就班地生活、工作,相对封闭的环境锻炼了他的意志,为他日后在猪场的工作打下了基础。退伍后的工作经历平坦而安逸,外人看来既体面又稳定的事业单位却未给余连福带来满足感,他一直心存创业梦想。1987年,结束两年的“铁饭碗”,他下海了,从最初的个体运输业到创办出口加工厂,他积累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余连福清晰地记得一个个装猪车从浙江、江西运猪到福建。1997年,福建的养猪业并不发达,福建本地的猪肉供应主要通过浙江、江西等省份。在当时,很多福建人并没有看到养猪在福建的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福建猪场甚少。然而,颇具慧眼的余连福却看着了其中的门道,与其依靠外省供应,不如办个养殖基地来实现自供应。如果说最开始只是一种基于市场的考虑,那么企业发展过程中更多依靠的是对行情的正确判断。

大刀阔斧搞建设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福建拥有四大养猪场,1992年,其中的一家国营养猪场改制改由个人承包,但经营情况并不十分理想,1997年,余连福接手,在当时,该养猪场的现代化水平代表了福建养猪业的最高水平,但58头猪只品种良莠不齐,经营的前三年,58头猪只年出栏商品猪1000余头,杂乱的品种、较差的行情和管理经验的缺失使公司遭遇三年的亏损,亏损额高达300万元。此时的余连福坐不住了,他开始酝酿企业的变革思路。

他首先做的便是完善自身对养猪的认识,记不清参观了多少个猪场、参加了多少次行业会议,余连福笑称,“头几年,我真的是把养猪的大企业都走了个遍,把行业专家都拜访了个遍、把行业会议都参加个遍,很多行业的人都认识我了”。付出了大量的辛劳,余连福也收获了硕果。他的对于养猪的基本认识开始建立。在走访了多家养猪场、看到猪只带给企业的巨大的效益时,他意识到品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当然是要更换品种,他大刀阔斧,淘汰了产能落后的58头母猪,但对刚入行的余连福来说,他却不知道什么样的猪是企业最需要的,彼时他的思路就是从大场引种,在考察了我国的多个规模化猪场之后,他最终选择从北京顺鑫农业茶棚原种猪场和天津宁河原种猪场引进数百头大白猪和长白猪,引种的同时也伴随着养殖模式和发展定位的改变,连年的亏损令余连福意识到了生产商品猪的昂贵的运输成本,因此,他确立了发展种猪的定位。

他并着力对猪舍进行改造,引进国内先进的设备,公司引进增加限位装置的母猪定位栏,能够防止母猪的突然倒地引起的对自身及仔猪的伤害,同时根据种猪大小将母猪定位栏添加前后定位装置,防止母猪频繁的前后移动导致的身体损伤;保育舍采用全漏粪地板+高床装置,为保育猪提供适宜的猪舍温度和充足的活动空间;妊娠舍采用半漏粪地板+限位装置,减少饲养空间,便于猪舍管理。设备的引进为公司增添了硬实力。

“引进来+自主创新”成就实力

为了充分利用好引种猪,余连福聘请中国农业大学王楚端教授、福建省农科院研究员林长光、浦城县动物疫控中心主任余明兴(高级兽医师)担任技术顾问,不断加强生产管理和提高种猪育种技术。通过技术的引进,公司的技术水平连年提高,先后加入了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长白猪联合育种组、全国猪联合育种组等成员单位。2000年,余连福从北京引进精液,在公司成立了福建省第一个人工授精站,这在当时又是领先于同行的一个创举,此项举措大大提高了公司的技术水平。目前人工授精站由两名工作人员负责,除了满足场子自身需要还能适当外卖。

除了引进技术,余连福也进行自主创新,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以长白为母本、大白为父本的杂交方案,区别于当时的以大白为母本、长白为父本的传统的杂交方案,母猪达到280-300kg上市,极大地提高了母猪的上市体重。为了在中小型市场做出突破,公司以商品苗猪作为主要产品,在15-25kg出售。目前,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拥有长白、大白、杜洛克,武夷黑猪等1600头种猪,种猪、商品苗猪年销量3万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基地。公司产品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销往浙江、江西及福建的福州、漳州、三明、南平、宁德等地,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和一致好评。对此,余连福将其归因于良好的气候条件,公司猪场四周群山及水域形成的天然防疫屏障。

没有员工就没有公司

成功的要素自然离不开人。公司成立18年来,人员流动尤其是管理及技术层很小,这有赖于余连福的识才和试才。用人方面,余连福将眼光放远,他从家乡挑选了多名高中毕业且热爱养猪的青年,从零开始对他们进行培养,通过“派出去、请进来”,邀请技术专家来场讲座,推送年轻员工外出交流,在实践、学习中培养、锻炼人才,余连福相信,只要使用正确的培养方法,零专业的人也能胜任猪场的工作,甚至比专业院校毕业的人更好学、更踏实。

余连福提出”和谐创业、共谋发展“的人才理念,他为员工提供晋升空间,连年提高员工的工资,让员工在公司干得有盼头,即便因为岗位设置等方面不能保证人人都得到晋升,余连福也会为员工提供其相应工作成绩达到的工资,并且将近上不封顶。余连福不断提升员工福利,创造发展空间,让企业员工生活安心、放心、工作有信心,不断创新发展,实现企业整体与员工个人双赢可持续发展。

目前,公司有40余名员工,其中包括管理及技术人员10人,这对1600头母猪的规模来说是极其精简的,两个兽医、两个育种员、两个配种员,每人都要负责800头的规模,真正做到了才尽其用。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工作能力的同时,余连福也不忘为他们的未来考虑。每年,余连福都会推荐两个人到福建农林大学等农业院校学习,获得函授学历。公司的很多员工都已经跟随余连福十余年的时间了,他们为公司贡献智慧,公司也为他们做实实在在的考虑。比如,为他们解决房子、婚姻等大事,为他们承担重大疾病的开销。余连福坚信,没有员工的努力就不会成就现在的公司,因为市场行情、疫病等原因导致的企业亏损绝不能算到员工头上,他体恤员工,尽己所能为员工谋取更大的福利。

余连福是个将生活和工作分得开的人。生活上他对员工体贴细致,工作中他却很严格,为了加强管理,促进公司走健康发展之路,余连福在公司确立了“目标责任制”的管理方法,通过实行层层分工负责、工资、奖金挂钩,使员工公平竞争、各显其能。“目标责任制”要求全体员工必须无条件执行场内规章制度,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同时执行“场长目标责任制”,由场长带领所有员工,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下达的各项指标。

严格的管理带来的是节节攀升的生产成绩和公司产品销售量的不断提高。

不差钱的销售理论

养猪业是高危行业,这种理论渐渐被业界接受,余连福也深有体会。公司种猪产品年销量突破1万头时却面临市场低迷、疫病爆发的挑战,出现种猪销售困难的情况。对此,余连福多次召集公司管理层开会,商讨渡过危机的方法,最终确立独特的销售理念,即产品卖到哪里,售后就跟到哪里,销售出的种猪、仔猪,因客户饲养方法不对、防疫不到位死亡的,损失由公司全额赔偿。这种销售方案在外界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余连福也直言曾经为此付出了高额的代价,但这一创举为公司赢得了客户的养殖信心,也坚定了公司“保证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发展之本”的信念。当公司种猪产品年销售达到2-3万头时,公司实现了无推销、零投拆,且售后种猪、仔猪成活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产品连年供不应求,多年来赢得了客户好评,大大增强了企业生存后劲,减少了企业销售成本。

农民是衣食父母

养猪要与当地农民形成睦邻友好的关系,这是余连福经营猪场多年的心得体会,他看到了太多的猪场因为和当地农民发生冲突而倒闭的事实,因此,下大力气维护和当地农民的友好关系。他教育员工不能侵害老百姓的利益,不能和他们发生冲突,一定要按照场规来做事情。他身体力行为员工做表率,18年来从没有在村民家中吃过一顿饭,不仅如此,当地农民来公司购买种猪他总是力争优惠,并且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在他看来,使用农民的土地就必须将他们的利益放在首位,农民才是自己真正的衣食父母。他为家里人负责,为员工负责,为环境负责、为当地农民负责,这种负责任的态度一直是他做人、做事的原则。

为武夷黑猪的保种贡献心力

2003年,农业部进行最后一次摸底,调查我国地方猪种的存活情况。余连福临危受命,他带领团队走访全国二十余个县市,历经5个月的时间,里程达2000公里,从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武夷山脉附近的农家找到了散落在民间的武夷黑猪,其中包括6头公猪及231头母猪。武夷黑猪作为中国优良地方猪种,具备其耐粗饲、抗病力强、猪肉品质优,母性好等特性。同时,武夷黑猪肉质细嫩,杂交后代胴体瘦肉率适中,具有较好的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消费市场广阔。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效益,很多猪场大规模引进推广杜洛克、长白等瘦肉型猪,忽视了地方猪品种独特的资源特性和生态意义,缺乏对武夷黑猪资源重要性的足够认识,存在“重引进,轻培育,重改良,轻保护”的现象,造成武夷黑猪存栏持续下降,致使武夷黑猪濒临灭绝。为了对武夷黑猪进行保护,在余连福的牵头下,公司建立了浦城扬浦武夷黑猪保种场,持续对武夷黑猪进行保种。

为了增强保种选育后劲,公司在做好武夷黑猪保护的基础上,加快开发利用,以开发促保护。有计划地开展杂交改良工作,适当引入外血,开展武夷黑猪杂交组合的筛选试验,研究新的杂交组合,在保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优点基础上,提高武夷黑猪生长速度、瘦肉率、产仔率,生产安全肉、风味肉,促进武夷黑猪的开发利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建龙头公司,创立“武夷黑猪”品牌,以开拓市场,使保种工作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保种12年来,公司共投入1000余万元,由于行情等问题,公司时常面临资金的短缺,但余连福还在坚持,这是他对自己的一个承诺,保种场一定要在自己的手上做起来,即便自己退休了,他也会将保种场托付给所信之人。多年来,他陆陆续续得到社会上很多有识之士的支持,他都铭记在心。

乐观而坚持

余连福是个很乐观的人,1998年遭遇金融危机导致经营前三年连年亏损、2000年市场极度低潮期、2003年下大力气品种淘汰、2007年全国疫病暴发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经营18年以来,公司遭遇了多次考验,但余连福将这种考验视为企业发展道路上不可缺少的推动力,他加强管理顶住压力,他总结过往,持续创新,他对行业保有十足的信心,他始终认为,养猪行业拥有广阔的前景,企业面临的很多困难是自身不注重管理所导致的,因此他不断加强管理,夯实企业根基。扛起企业重担,并且愿意将事业交给有责任心的人继承下去。

后记

采访过程中,余连福爽朗的笑声一直回荡,他的思路清晰、敏捷,很难想象他也是一个近60岁的老人,这样的精神头是他心系养猪、凡是亲力亲为养成的。余连福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对武夷黑猪的保护和开发,在他看来,这是一项利于后人的事业,因此,无论曾经遇到多少困难,他都坚持下来了。坚持,看似平凡的两个字,却往往会让人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余连福的行动很好地诠释了这个词汇。在这个行业18年了,他说他还会继续下去,直到干不动的那一天,这应该就是一个专业养猪人的操守吧。


 

最新推荐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