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娱乐 >

京城杂游——白云观八

时间:2023-03-30 来源: 作者:佚名



  • 后院
后院  名云集园,又名小蓬莱。建于清德宗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三个庭院连接而成。院中主要建筑有:戒台、云集山房、三山、退居楼、碑廊、有鹤亭、妙香亭、云华仙馆,遇仙亭、回廊等。
云集山房  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戒台为道教全真派传戒时演教之处;云集山房为全真道律师向受戒弟子讲经说法之所。
 



戒台  传戒是道教十方丛林的重要活动。
 



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全真道传授戒法,自邱长春真人订立传戒授受仪范,王常月方丈开“三坛大戒”,广度弟子,弘扬律宗,使全真之道风大振。
据王常月律师《全真说戒威仪科》所订:出家道士不但要持有《度牒》,还应有《戒牒》,出家后要经过受戒仪式的考察和接受传戒教育,可成为合格道士。戒律是教徒日常生活和修行实践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学道者当首务持戒、积善、定念、修德、理身。道教认为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篆。
戒台正面的壁画“群仙会祝”是明朝的,也很珍贵。




 
戒律,即道教约束道徒言行以防止违反教规的警戒条文,自来品级有别,条文有繁有筒,多者千余条,少者五条。一般分授《初真戒》、《中极戒》、《天仙戒》,是为“三坛大戒”。传戒受戒,其目的在于益善止恶、舍妄归真。

孙中山先生曾对宗教戒律给予过高度评价,他说:宗教戒律能弥补国家法律之不足。
 
 
三山  云集园中三个庭院各有人造石山一座,即象征道教三神山。东边山上建有“有鹤亭”,西边山上建有“妙香亭”,北边山下建有遇仙亭,加上其他建筑如云华仙馆、曲经回廊、云集山房、戒台,等等,真是“小有洞天”。 







 
退居楼  位于云集园西北角,按八卦方位属乾卦位,为老道长静习之所。



遇仙亭  是云集园最吸引人的地方,遇仙亭内有人们十分熟悉的“八仙”。
 


在这里可以观八仙过海:“乘风赶浪驾飞舟,。各显神通下海游。借问八仙何处去,笑声同答上瀛洲。”






 
碑廊  兴建于一九九三年。众所周知,志功表德,多泐(硌)诸金石,以流芳百世;而金石文字,多出自名家手笔,墨迹生辉,广为有识者所赞赏临摹,久之传为佳珍,誉为国宝。
 
昔观中,立碑甚多,惜远年湮,旧碑多有磨灭,而幸存者则臻珍贵。本观道侣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和道教优良传统,并为妥善保护文物古迹,故特筹建碑廊,企昭永远。

碑廊以本观所藏之历代碑铭为主,兼亦采集有关全真道碑文祖迹及名人字画,蔚然荟萃。既展示道家文化之光辉,亦展示当今社会之繁荣;既可增观赏者之情怀,亦可激励我辈道侣之精进。瞻仙真之容仪,考功德于厥石,启将来者无穷矣。(摘自李养正《兴建白云观碑廊记》)

碑廊所收历代碑铭,全真道碑文祖迹及名人字画等共八十一通。其中,有道教祖师的,如吕祖;有著名高道的,如正一嗣汉天师张与材(元代人);有古代书法家的,如赵盂頫;有古代皇帝的,如康熙;有近代伟人的,如孙中山;有当代道教界代表人物的,如黎遇航、傅元天、玉溪道人(闵智亭)等、;有当今社会知名人士的,如赵朴初;有当代道教画家的,如墨道人(孙明瑞)……总之,蔚然荟萃,令人叹为观止。


 
碑廊里面没有成型的石碑,只是把一些比较有名的碑刻,仿制到墙上。有一些确实不错,有收藏价值。我不懂书法艺术,只是看着好看,随手拍了几张。









 
碑廊里面还有许多现代画作,仔细一看都是为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唱赞歌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