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市场分析 >

桐城市生猪生产的调查和思考

时间:2012-04-01 来源:安徽畜牧兽医网 作者:


      为摸清当前生猪生产现状,寻求进一步发展对策,近期我们对龙眠街道、吕亭、孔城等镇生猪生产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
       
      一、生猪生产喜忧参半
      调查显示,1-7月份全市出栏肥猪20.5万头,(其中外调合肥徽商集团生猪6000头)比去年减少23.2%,能繁母猪存栏8636头,减少35%,全市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有352户,存栏猪7.8万头,比去年同期减少18%,其中母猪4100头,仔猪1.1万头,公猪160头,育肥猪4.5万头,预计8、9、10月份每月出栏1.5万头左右。散养农户存栏育肥猪10.3万头, 比去年同期减少21%。从调查的三个村的1923个农户中,约有942户没有养猪,目前市场毛猪收购价超过15元/公斤,比去年同期增加7元/公斤。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传统农户养殖较以前已大幅减少,3个村1923户农户中6月份生猪存栏1613头、7月份生猪存栏1730头,去年7月份生猪存栏2265头,同期相比减少535头,下降24%,其中农户生猪存栏减少335头,下降20%,规模猪场生猪存栏减少200头,下降25%。此外,农村有接近一半的农户家中现在都不养猪。
      猪价持续上涨加之国家鼓励生猪生产系列政策出台后,调动了广大养猪户的积极性,一些有实力的养殖户正陆续补栏,一些民间资本纷纷涌入。规模较大的双龙、农帮、兴隆、和平福利、生态等猪场发展势头强劲,双龙畜牧有限公司存栏公猪16头,经产母猪370头,后备母猪330头,仔猪1460头,育肥猪2130头,计4306头,年出栏7000头。该公司计划再建一个种猪场,扩大生猪生产规模。兴隆公司存栏育肥猪800头,年出栏2400头,计划征地120亩,新增种母猪300头,年出栏5000头。农帮公司存栏公猪9头,经产母猪280头,后备母猪200头,仔猪1000头,育肥猪2100头,年出栏6000头。该公司已在孔城征地500亩,计划再增2000头母猪,年出栏达4万头。海南一上市公司拟投资建万头种猪场。生猪生产新一轮高潮正在形成。
       
      二、生猪生产波动的主要原因
      生猪生产在经历长时间的波峰后,跌入波谷不久又猛然上涨,出现如此比较大的波动,原因是多方面的  
     1.政府宏观调控不到位,扶持政策不配套,是导致生猪存栏量减少的主要因素。去年5-7月份,市场肥猪销价3元/斤,养殖户全面亏本,导致母猪存栏减少,养殖规模锐减,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迟至今年6月份才出台。
      2.饲料价格上涨导致饲养成本增加。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带动养猪成本增加,活猪、猪肉价格随之上涨,也是这次肉蛋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玉米作为主要饲料原料,占饲料总量的60%以上,从2004年以来,玉米价格总体上没有突破每公斤1.4元,而目前,玉米价格从每公斤1.5元上涨到1.76元, 同比上涨近20%,创1997年以来新高。据测算,每出栏一头肥猪,仅饲料一项就要增加成本60元左右,生产每公斤猪肉成本上升约0.3元。玉米是养殖业主要饲料原料,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了养殖成本和主要畜产品价格的上升。
      3.疫病原因。去年春夏季猪高热病疫情在南方及部分地区爆发,让部分农户对养猪产生畏惧心理,则是生猪供需严重失衡的直接因素。另外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体系不健全也是造成生猪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4.农村劳动力外出促使传统农户养殖的日趋减少。畜禽养殖是既需要技能又需要体力的产业,具有一定技能和劳动能力的人口对畜禽养殖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据对望城、涧桥、水源三村的调查,三村今年外出务工人员达2085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0%以上,而且每年都呈递增趋势。目前,三个村的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劳动力外出务工:一是使传统养殖农户直接放弃畜禽养殖;二是由于主要劳动力外出,留下儿童、妇女、老人,仅保留力所能及的畜禽养殖,饲养品种单一,饲养规模减小;三是由于外出务工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已 不再依靠畜禽养殖,因而放弃养殖;四是新一代农民受外出务工收入效应的影响而不再进入传统养殖行业。 
   
       三、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政府部门的调控力度。一是根据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对畜牧业生产形势要全面分析、正确认识、合理对待,强化领导。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努力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产销信息,有效防范市场风险。二是建立生猪发展基金,在生猪生产波谷时支持和保护规模户生猪生产,尤其是母猪生产。三是从农业发展资金、开发资金切块扶持畜牧业发展。四是通过信贷、招商引资筹措资金发展生猪业。五是政府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能,从土地、交通、环保、资金、培训、电力、水源等各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
    (二)、积极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养殖有利于采用科学技术,有利于标准化生产,有利于占领市场。一是推广三元瘦肉猪快速育肥配套技术,大力发展三元杂交猪。用长白、大约克杂交母猪与杜洛克或皮特兰公猪杂交生产的三元杂交猪瘦肉率高,增重快,销路好,每公斤毛猪比其他猪多卖0.4元~0.6元,每头猪多收入60多元。要积极引导农户饲养二元母猪,发展三元杂交猪生产,全面提高养猪效益,对饲养二元母猪20头以上的户,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补贴来调动饲养户养殖良种的积极性,加速良种改良的步伐,稳定全市的生猪发展。二是针对当前生猪生产严重滑坡的局面,市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生猪养殖业进行扶持。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小区,在用地、水电、交通和资金给予扶持与优惠。对养殖户在生猪养殖小区新建猪舍面积200平方米以上,每平方米补助10元,引进良种公母猪每头补助200元。对年出栏1000头猪、存栏100头能繁母猪的规模养猪场,市财政要重点予以扶持。三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把龙头企业作为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环节来抓,通过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群体,努力解决目前存在的“一高、一少、一弱”的突出问题,即:畜禽初级产品率高、知名品牌产品少,加工增值转化能力弱等,进而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畜牧产业的整体效益水平。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招商引资兴办龙头企业、兴办标准化生猪屠宰场,解决我市生猪生产低谷时期的销售难及市场肉价偏高的难题,以此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三方的有机结合,逐步建立起诚信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真正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
      (三)、建立队伍,完善体系。疫病的传播、流行是制约生猪生产的瓶颈。为预防重大动物疫情对生猪生产的打击,必须把加快畜禽防疫体系建设摆在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配好配齐村级动物防疫员,实现全市动物防疫工作无缝隙覆盖。市政府每年要拿出40万元,用于全市220名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面对生猪生产起伏不定、疫病传播流行的态势,我市应该加快建立生猪特别是良种母猪的养殖保险,使广大养殖户真正做到无后顾之忧。农牧部门应加强行业信息指导,广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要深入生产第一线,抓点示范,对养殖户发展生产进行全程的指导和技术服务,合理安排生产,适度扩大规模,搞好饲养管理,加强动物防疫,强化疫病防控,扎扎实实做好以禽流感、口蹄疫为主的防控工作,当前要着重抓好猪蓝耳病防治和补栏畜禽的防疫工作,消除动物疫病对生猪生产带来的不利因素,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四)、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工商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猪肉等副食品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农业、商务、工商、质检、药监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生猪屠宰环节的管理,强化检验检疫,严肃查处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猪肉、注水猪肉等违法行为。物价部门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加强对市场价格的宏观管理,加强市场价格巡查,严肃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土地部门要从用地计划上全力支持规模户发展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