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方案 > 猪病诊断 >

口蹄疫

时间:2012-07-19 来源:中国种猪信息网 作者:佚名


诊断方案

  本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乳房上出现水泡,形成溃疡,进一步发展为败血症。

病原:
  病原为细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该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的特点。 病毒对酸敏感,过氧乙酸、次氯酸、乙酸的消毒效果很好。

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秋季气候较寒冷时多发。本病传染性极强,常呈流行性,流行周期为2-5年一次。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破损的皮肤、粘膜、眼界膜、人工授精来进行直接或间接性传播。鸟类、鼠类可机械传播本病。

临床症状:
  病初体温升高,食欲减少,精神不振,随病程的发展,在蹄冠、蹄踵、蹄叉、口腔的唇、齿龈、舌面、口、乳房的乳头等部位出现一个、几个或更多的米粒大小的水泡,并可融合成更大的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鲜红色的烂办,干燥后形成黄色痂皮。严重的蹄壳脱落,出现跛行。初生仔猪和哺乳仔猪常呈急性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病死率可达60%-80%。

病理变化:
  除口腔、蹄部的水泡和烂斑外,在咽喉、气管、支气管和前胃粘膜有时发生圆形烂斑和溃疡,上盖有黑棕色痂块。真胃和大小肠粘膜可见出血性炎症。心包膜有弥漫性及点性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文,称为"虎斑心"。猪蹄部继发感染可出现化脓性出血性炎症。

诊断:
  根据病的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病学可作出初步诊断。但要确诊,区别于水泡病、水泡疹、水泡性口炎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防治方案

1.强防疫,防止疾病的传入,控制污染地区。
2.发生本病后,患畜全部淘汰,采取隔离封锁措施,彻底消毒。
3.场周围地区发生本病,本场猪只应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常发地区按期进行免疫。
4.畜时,用清水或加醋的水洗伤口,或用0.1%的高锰酸钾清洗,再涂布1%紫药水或5%碘甘油。并可配合强心、补液和抗生素治疗。
5.紧急防制可用口蹄疫灭活疫苗注射。


 

上一篇: 伪狂犬症

下一篇: 猪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