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

非洲猪瘟疫苗业内评价不一,候选疫苗何时转正?

时间:2019-06-13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佚名


  日前,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所创制了非洲猪瘟候选疫苗。
  
  此前,在湖北武汉举办的第六届全球猪业论坛暨第十六届(2019)中国猪业发展大会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称,我国在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但是,因为非洲猪瘟病毒与一般的病毒有很大区别,科研人员对于非洲猪瘟病毒的结构和功能还没有搞清楚。
  
  “可能到最后,经过各方努力,非洲猪瘟疫苗仍没有研制成功,这成了自然界出的一道难题,逼着我们采取其他综合性的措施防控非洲猪瘟。现在,坊间传言非洲猪瘟疫苗短期内就能使用,甚至说今年8月份就能用上,那是不可能的事。到目前为止,国内仍没有一个科研单位拿出一个系统的报告,说能开发出既安全又有效,并能被安全使用的疫苗。”陈光华称。
  
  据了解,5月24日中国农科院科研进展通报会介绍,非洲猪瘟疫苗创制阶段主要取得五项进展:一是分离我国第一株非洲猪瘟病毒。二是创制了非洲猪瘟候选疫苗,实验室阶段研究证明其中两个候选疫苗株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三是两种候选疫苗株体外和体内遗传稳定性强。四是明确了最小保护接种剂量,证明大剂量和重复剂量接种安全。五是临床前中试产品工艺研究初步完成。
  
  此次通报会中国农科院还公布了《非洲猪瘟防控科研计划(2018~2022年)》。《计划》总体目标聚焦当前非洲猪瘟疫情有效防控技术需求,从尽早确诊疫情传播源、有效切断疫情传播链、构筑疫情防护墙等三个方面开展科技攻关,研发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产品,研发高效消毒与灭虫技术产品,创制非洲猪瘟防控疫苗,为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有效控制和净化提供科技支撑。
  
  那么,候选疫苗的问世是否意味着正式疫苗或者商业化疫苗在短期内能生产出来,意味着“猪有药救了”?对此,记者专门致电了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称“无需过多解释”。
  
  对此,业内人士评论不一。一位不愿具名的猪病专家表示,虽然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取得一定进展,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由非洲猪瘟病毒的复杂性决定的,短期内不可能有疫苗,不要太乐观。
  
  还有观点称,候选疫苗从实验室阶段到田野阶段,以至最终商品化,确实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也仅是时间问题,重要的是科研人员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养猪网
  
  非洲猪瘟疫苗研制难点
  
  据了解,目前国内外均没有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主要由其病原生物学特性决定的。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类型多,数量庞大,免疫逃逸机制复杂多样,可逃避宿主免疫细胞的清除。现阶段已研制的一些非洲猪瘟疫苗,虽然能诱导产生一定水平的抗体,但并不具备中和非洲猪瘟病毒的能力,无法达到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目的。
  
  记者查询science网站得知,早在1963年,就有研究人员研制的弱毒疫苗就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应用。但使用该疫苗免疫动物后却产生了灾难性后果,用这些减毒活疫苗进行疫苗接种可能是导致低毒力菌株起源的原因。而在1960年~1995年间,正是这些菌株诱发了非洲猪瘟慢性感染临床症状。
  
  五种研制技术的现状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人员王西西等的论文表明,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非洲猪瘟疫苗研制的技术路径有5种,分别是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灭活疫苗采用传统方法研制有效的ASF灭活疫苗困难很大。传代致弱毒株、天然致弱毒株和重组致弱毒株等减毒活疫苗,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适合的缺失靶基因及其组合,以研制可诱导保护性免疫反应且没有相应副作用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弱毒活疫苗。对于病毒活载体疫苗,2016年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旧译为“德州农工大学”)兽医病理学系研究人员将非洲猪瘟病毒抗原基因重组入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通过混合免疫后能够诱导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应答,但仍需通过攻毒保护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在核酸疫苗研究上,西班牙动物卫生研究中心研究者于2012年也开展了ASF核酸疫苗的研究,但该疫苗免疫猪后并不能提供攻毒保护。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尚需研究鉴定更多的保护性抗原。可见,这5种疫苗均未能实现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