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

苏东坡的红烧肉,是猪肉还是羊肉?“大运河鱼羊美食节”今天开启

时间:2023-11-20 来源: 潮新闻客户端 作者:佚名


还记得电影《满江红》吗?它拿下了45亿元的高票房。

岳飞的诗和影片中虚构的情节,历史背景都是导致北宋灭亡的“靖康之变”。

靖康元年1126年,也就是北宋灭亡前一年,因北方战事而逃亡到浙江的人,带来了蒙古绵羊,因为南方缺乏天然牧场,只好将原本放牧的羊群改为圈养,也就是现在浙江的湖羊。

今天,红彤彤香喷喷的“大运河鱼羊美食节”在杭州临平热闹开锣,咬一口齿颊留香的红烧羊肉,我们来说说北宋老饕苏东坡的临平往事。

红烧羊肉灵魂调料,由苏东坡载入史册

在杭州临平大运河畔,每年冬季,人们喜欢相约去饭馆品尝红烧羊肉,这道季节限定的美食,就是用湖羊肉烹制的。

除了浓油赤酱、柴火慢炖的红烧羊肉,冬天的临平,还有红烧酥鸭、红烧蹄髈这些热销的本帮菜色,红彤彤的一桌,看起来特别喜庆。

 

而成就一桌美味的关键,离不开色泽红润、咸鲜扑鼻的灵魂调料——酱油的点化。

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盐是C位,因为盐的催化,才有了滋味万千的酱油。而酱油也推动了中国菜的不断变化,红烧、酱焖、酱爆、生腌、凉拌、酱菜……都离不开它。

酱油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北宋苏东坡的《格物粗谈》。

宋代的主流肉食是羊肉。苏轼被贬黄州因为买不起羊肉,只能买猪肉来满足食欲,乐观豁达的他,还把猪肉做出了新意,就是现在人见人爱的红烧肉(东坡肉)。

与其说,红烧肉是苏东坡研发的,也许他更大可能是借鉴了红烧羊肉的做法,因为两道菜调味料主要是盐和酱油,烹饪方式都是大火炖煮和不断收汁。

一口咸鲜几多愁,雨中落泪作诗文

不管是红烧肉,还是红烧羊肉,红烧所用到的灵魂调料酱油,制作过程本身就挺费盐的。而盐在古代不但关系着国计民生,也是朝廷重要的财政来源。

苏东坡曾两次在杭州做官,彼时的临平已经建镇,是个交通方便,市场繁荣、风景秀丽的市镇。在杭居官,苏东坡也常来临平,为百姓办了好事,还留下不少有名的诗篇。

他在临平汤村,也就是现在的乔司,疏浚运盐河,期间,感慨当地百姓冒严寒赶工的艰辛,动情落泪写下《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

而彼时的汤村,不远处的杭州湾和钱塘江潮涨潮落,沿江形成了一大片盐场。

当地百姓以制盐、卖盐维持生计,他们用铁盘盛卤,山柴煎煮,出品的江盐色白粒细,味淡而鲜,很受市场欢迎。好盐成就好酱,到了明清时期,临平塘栖一带出产的酱油,已经成为行销大江南北的拔尖好货。

东坡人生失意时,此处美景抚人心

宋人爱吃的羊肉,是靖康元年之后在浙江养殖的,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湖羊还没南下,爱吃羊肉的他,兴许也只能吃点红烧肉解馋。

而这一时期,也是苏东坡官场失意的人生低谷期,但他为人乐观豁达,体恤杭城百姓,还不忘把自己的拿手好菜东坡肉,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临平公干时,苏东坡对临平山也是情有独钟,这座杭州最东面的山下,也是出杭州最后的驿站。

送好友陈襄至临平相别时,苏东坡就写了一首题为《南乡子·送述古》的词,留下“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的名句。

登高望远,彼时的临平山下,洲塘遍布,水陆相间,好一派“藕花红白水云间”的妙景,苏东坡看到好友道潜所写的“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时赞赏不已,动手挥毫,为临平留下了“藕花洲”的美名。

作为浙江最年轻的城区,去年临平的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全新亮相,“临平”二字采用的正是北宋苏东坡的字体。

(本文中部分内容据“杭州全书·临平系列丛书”)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责任编辑:乔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