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规模生态养殖 湖南浏阳养猪业治污同时稳产
时间:2015-09-09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作者:
9月1日,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农产品批发市场,白条肉的猪肉价格为24元/公斤,这样的价格当天在全国监测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三。
在距离该批发市场50公里之外的浏阳市永安镇永和村,养猪大户张强决定过两三天将150头猪出栏销售。目前,他的养猪场存栏有4300头猪,眼看价格微跌,赶紧出栏“消化”,缓解资金压力。
“出栏越快,污染越少;污染进村子,我就会被村民赶出村子。”作为浏阳养猪协会会长的张强,越来越认清了形势。在湘江、浏阳河沿线展开的一场“禁养、限养”控污比赛中,由于猪场身处浏阳河的附近区域,张强和更多的规模养殖户不得不转型发展:一手抓养殖污染控制,一手抓生猪生产稳定。
“猪价下跌,成本上涨,上半年白养了”
近几年,每年春节之后,是关口街道杨溪湖村养猪大户张霞最难熬的一段时光。2014年4月,猪肉价格罕见地跌到“4字头”,4.9元/斤的出栏价让养猪大户欲哭无泪。
今年4月,虽然没有出现去年那样的惨状,但张霞原本抱有的希望还是落空了,5.5元/斤出栏价让张霞无论如何都高兴不起来,而这样的低价维持了2个月。即使到了6月,价格有所上涨,但也是在6、7元附近徘徊。好在7、8月份,生猪出栏价稳步上涨,最高时提到了9元/斤。
“6.5元/斤出栏价才能做到不亏本,前3个月所赚的钱补后3个月的亏损,因此今年前6个月只能说是维持成本了,上半年白养了,我就指望下半年赚点钱。”在张霞看来,一方面猪价下跌,另一方面成本上升,居高不下的饲料成本、逐年上涨的人工成本,加上控制养殖污染的环保投入成本,这让她透不过气来。
为了做到生态养殖,张霞花了40多万元投建了一套小型粪污处理系统。她算了一笔成本账:不算设备购买成本,就算系统日常运行费用,一个月电费就有2400元。虽然这套控污系统按2000头来设计的,但实际上她的养殖场目前年出栏只有700头生猪,如果平均摊算,每个月每头猪的控污运行电费都要近40元。
污染加剧,压力增大,只能适时转型
“虽然治污投入大,但我不得不投入,不投入、污染大,连养都养不成了。”面对控制生猪养殖污染高投入的压力与高污染带来的窘境,张霞和其他规模养殖户选择了前者。
浏阳市面积占了长沙全市的40%,因此生猪的养殖空间和环境消纳能力相对较强,从2008年以来,浏阳一直稳坐“全国生猪大县”的位子。但时间一长,浏阳既尝到了生猪养殖的甜头,又吃了生猪养殖污染的苦头。
据浏阳市环保局介绍,生猪养殖污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导致空气污浊,如淳口镇金盆岭某公司种猪场规模大、饲养量多,散发出的恶臭气味周围500米内都可闻到;其次是造成水质污染,危及人畜的饮水安全,如官渡镇云山村全体村民喝不上饮用水;其三是破坏土壤环境,个别农户用养殖业污水直接灌溉农田,超过了农田本身的消纳能力,造成富营养化。
“养殖污染群众信访投诉事件约占环境污染信访投诉总量的40%以上。”浏阳市环保局核实的数字让浏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感到震惊。
一方面,浏阳自身养殖污染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周边区域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比赛,特别是地处浏阳河下游的长沙县治污力度、治污成效非同一般,作为浏阳河上游的浏阳市更认为“责无旁贷,非治不可。”
2012年以来,浏阳市委、市政府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城乡统筹环境同治三年行动工作范畴,明确治理措施,划定了禁养区、控养区、适养区,创新饲养模式,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传统生态养殖技术,倡导养殖户利用标准化技术进行生产,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力争实现养殖生态环境根本性好转。
适度规模、生态养殖,控污同时稳产
“浏阳作为湖南首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试点县,不是单纯禁养、一味限养,而是要实行健康养殖,实现规模化发展、质量效益型转变。”浏阳市市长余勋伟说。
在浏阳市畜牧水产局畜牧工作站站长苏铁看来,治理养殖污染与发展生猪生产是“正循环”,不仅有利于农村环境治理等外环境的改善,而且有助于健康养殖等内环境的形成。苏铁认为,就内环境而言,疫病防控好了、栏舍改造好了、粪便废水处理好了,生猪在一种健康的环境中生长,既能养得多、“跑得快”;又能长得好、肉质好。
适度规模、生态养殖,浏阳大部分养殖户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并在不断探索经验。张强创办的裕丰强生态良种扩繁厂经历了发酵床室内养殖、发酵床室外养殖、综合处理等三个阶段,如今养殖1万多头生猪,虽说做不到废水“滴水不漏”,但处理后的废水可以浇灌花木。
葛家乡湘天专业合作社是推行“种养平衡”的受益者。该社年出栏生猪500头,还建设了20个蔬菜种植大棚。合作社通过沼液加工处理中心和沼液输送管网,将养殖废水、废弃物通过沼气发酵和沉淀后统一存储,并根据各类蔬菜的营养需求,将沼液制成蔬菜营养液,由管道输送至各个蔬菜大棚,实现肥水一体化灌溉。
通过适度规模、生态养殖,浏阳逐步建立起“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标准化养殖生产体系。
苏铁介绍,浏阳生猪养殖如今出现三个喜人的变化:“虽然总量略有下降,但发展质量提升,2014年全市出栏196万头生猪;虽然传统养殖散户少了,但规模养殖户多了,规模养殖户占养殖总量的80%以上;虽然单批次生产数量下降了,但单位生产水平提升了,比如原来一年出栏两批次生猪,如今可以出栏3批次了。这样一来,浏阳养猪单位生产水平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从而确保了近3年生猪产量整体稳定。”
在距离该批发市场50公里之外的浏阳市永安镇永和村,养猪大户张强决定过两三天将150头猪出栏销售。目前,他的养猪场存栏有4300头猪,眼看价格微跌,赶紧出栏“消化”,缓解资金压力。
“出栏越快,污染越少;污染进村子,我就会被村民赶出村子。”作为浏阳养猪协会会长的张强,越来越认清了形势。在湘江、浏阳河沿线展开的一场“禁养、限养”控污比赛中,由于猪场身处浏阳河的附近区域,张强和更多的规模养殖户不得不转型发展:一手抓养殖污染控制,一手抓生猪生产稳定。
“猪价下跌,成本上涨,上半年白养了”
近几年,每年春节之后,是关口街道杨溪湖村养猪大户张霞最难熬的一段时光。2014年4月,猪肉价格罕见地跌到“4字头”,4.9元/斤的出栏价让养猪大户欲哭无泪。
今年4月,虽然没有出现去年那样的惨状,但张霞原本抱有的希望还是落空了,5.5元/斤出栏价让张霞无论如何都高兴不起来,而这样的低价维持了2个月。即使到了6月,价格有所上涨,但也是在6、7元附近徘徊。好在7、8月份,生猪出栏价稳步上涨,最高时提到了9元/斤。
“6.5元/斤出栏价才能做到不亏本,前3个月所赚的钱补后3个月的亏损,因此今年前6个月只能说是维持成本了,上半年白养了,我就指望下半年赚点钱。”在张霞看来,一方面猪价下跌,另一方面成本上升,居高不下的饲料成本、逐年上涨的人工成本,加上控制养殖污染的环保投入成本,这让她透不过气来。
为了做到生态养殖,张霞花了40多万元投建了一套小型粪污处理系统。她算了一笔成本账:不算设备购买成本,就算系统日常运行费用,一个月电费就有2400元。虽然这套控污系统按2000头来设计的,但实际上她的养殖场目前年出栏只有700头生猪,如果平均摊算,每个月每头猪的控污运行电费都要近40元。
污染加剧,压力增大,只能适时转型
“虽然治污投入大,但我不得不投入,不投入、污染大,连养都养不成了。”面对控制生猪养殖污染高投入的压力与高污染带来的窘境,张霞和其他规模养殖户选择了前者。
浏阳市面积占了长沙全市的40%,因此生猪的养殖空间和环境消纳能力相对较强,从2008年以来,浏阳一直稳坐“全国生猪大县”的位子。但时间一长,浏阳既尝到了生猪养殖的甜头,又吃了生猪养殖污染的苦头。
据浏阳市环保局介绍,生猪养殖污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导致空气污浊,如淳口镇金盆岭某公司种猪场规模大、饲养量多,散发出的恶臭气味周围500米内都可闻到;其次是造成水质污染,危及人畜的饮水安全,如官渡镇云山村全体村民喝不上饮用水;其三是破坏土壤环境,个别农户用养殖业污水直接灌溉农田,超过了农田本身的消纳能力,造成富营养化。
“养殖污染群众信访投诉事件约占环境污染信访投诉总量的40%以上。”浏阳市环保局核实的数字让浏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感到震惊。
一方面,浏阳自身养殖污染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周边区域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比赛,特别是地处浏阳河下游的长沙县治污力度、治污成效非同一般,作为浏阳河上游的浏阳市更认为“责无旁贷,非治不可。”
2012年以来,浏阳市委、市政府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城乡统筹环境同治三年行动工作范畴,明确治理措施,划定了禁养区、控养区、适养区,创新饲养模式,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传统生态养殖技术,倡导养殖户利用标准化技术进行生产,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力争实现养殖生态环境根本性好转。
适度规模、生态养殖,控污同时稳产
“浏阳作为湖南首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试点县,不是单纯禁养、一味限养,而是要实行健康养殖,实现规模化发展、质量效益型转变。”浏阳市市长余勋伟说。
在浏阳市畜牧水产局畜牧工作站站长苏铁看来,治理养殖污染与发展生猪生产是“正循环”,不仅有利于农村环境治理等外环境的改善,而且有助于健康养殖等内环境的形成。苏铁认为,就内环境而言,疫病防控好了、栏舍改造好了、粪便废水处理好了,生猪在一种健康的环境中生长,既能养得多、“跑得快”;又能长得好、肉质好。
适度规模、生态养殖,浏阳大部分养殖户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并在不断探索经验。张强创办的裕丰强生态良种扩繁厂经历了发酵床室内养殖、发酵床室外养殖、综合处理等三个阶段,如今养殖1万多头生猪,虽说做不到废水“滴水不漏”,但处理后的废水可以浇灌花木。
葛家乡湘天专业合作社是推行“种养平衡”的受益者。该社年出栏生猪500头,还建设了20个蔬菜种植大棚。合作社通过沼液加工处理中心和沼液输送管网,将养殖废水、废弃物通过沼气发酵和沉淀后统一存储,并根据各类蔬菜的营养需求,将沼液制成蔬菜营养液,由管道输送至各个蔬菜大棚,实现肥水一体化灌溉。
通过适度规模、生态养殖,浏阳逐步建立起“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标准化养殖生产体系。
苏铁介绍,浏阳生猪养殖如今出现三个喜人的变化:“虽然总量略有下降,但发展质量提升,2014年全市出栏196万头生猪;虽然传统养殖散户少了,但规模养殖户多了,规模养殖户占养殖总量的80%以上;虽然单批次生产数量下降了,但单位生产水平提升了,比如原来一年出栏两批次生猪,如今可以出栏3批次了。这样一来,浏阳养猪单位生产水平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从而确保了近3年生猪产量整体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