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佳和农牧——差异化战略打造中国高产种猪育种引领者

时间:2015-09-09 来源:佳和农牧 作者:


  佳和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佳和农牧)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以生猪育种为核心的拟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佳和农牧的合作创业理念、高产种猪战略、“集团公司+生态农场+家庭生态农庄”的发展模式以及种养平衡生态养殖模式,令其在养猪界以黑马之势异军突起,在不到9年的时间里,从创业之初的300头母猪,发展到目前的40000多头母猪,其中纯种猪30000头,优质高产种猪的年生产供应能力达20万头,生猪生产总规模达到100万头。截止目前,佳和农牧已在湖南、广东、湖北、内蒙古、河北、浙江、安徽等七省区发展设立了31家分子公司、45个生态农场。
  佳和农牧汨罗分公司是佳和农牧生猪育种核心场,占地1200余亩,存栏母猪规模为1200头,是按照高产丹系猪需求量身定做的现代化种猪场,是佳和农牧育种工作的前沿阵地,更是佳和农牧种猪繁育体系的金字塔尖,该场2013年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014年末,该场每头大白母猪年产活仔数达到了34头,率先超额实现了佳和农牧“三三〇”育种目标的第一个“30头”目标。








明确高产种猪战略
  
无论是养猪大集团还是小养猪户,养猪首先面临的是“种”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猪种可以说是养猪的战略问题,关系到养猪企业未来发展的竞争力水平,对于集团化的养猪企业,选好“种”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在中国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少、利用不尽合理的情况下,现阶段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养猪业的主题仍将是效率优先,因此,佳和农牧将种猪的选择和定位上升到战略的高度,确定发展高产种猪作为企业的战略方向。基于这种战略选择,佳和农牧选择了与丹麦合作,通过引进高产丹麦种猪和技术,复制丹麦成功的育种模式,再结合中国市场进行自主改造创新,不断提升养猪效率,打造公司自己的育种体系,最终形成独立的佳和农牧种猪品牌。
  所谓高产种猪,从狭义上讲是母猪的高产仔数和高繁殖力,从广义上讲则可以泛指综合高生产性能。2012年,中国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大白母猪和长白母猪的窝平总产仔数分别为11.18头和11.19头,而在丹麦大白母猪的窝平总产仔数达到16.4头,这个5头仔猪的差距,便是中国养猪业未来几年提升的空间和机遇。基于种猪这一落后的现状,中国必将进行第二次的生猪品种改良:从低产瘦肉型猪种改良为高产瘦肉型猪种。可以预见,这次的品种改良的速度将远超上一次,在未来的十年里,中国的高产种猪将会全面替代低产种猪。但是,对于中国目前拥有4000万头种猪的庞大市场规模而言,在十年内完成高产种猪的改良,意味着每年需要更新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头母猪,那么多高产的母猪从何而来?这,就是佳和农牧的机遇。
  基于佳和农牧的高产种猪战略方向,佳和农牧于2013年正式提出“三三〇”育种目标,第一阶段:母猪年产仔30头;第二阶段:母猪年提供断奶猪30头;第三阶段:母猪年出栏猪30头。佳和农牧汨罗分公司2014年末大白母猪年产活仔数达到34头!充分印证了“三三〇”的可行性。



搭建规模化育种体系
  育种首先是一个战略问题,然后才是技术问题,育种工作者最大的困惑在于“育种为了什么”?是为了卖种,还是为了养好商品猪?是为了猪肉销售,还是为了迎合今天的市场?还是为了更长远的目标?因此,种猪育种需要解决的就是育种目的和选什么种的问题,这是育种的基本方向和价值所在。其次要形成完整并有一定规模的育种体系。在一个没有正确育种方向和育种素材,或者缺乏基本规模和育种体系的框架下,再好的育种技术也很难有用武之地,做好育种的前提是要打造有规模的育种体系和平台。
  佳和农牧于2009年底引进第一批丹麦种猪时就确定育种方向,解决了育种素材问题,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已逐步建立了2400头母猪的核心育种群,30000头母猪二元扩繁群和10000头母猪规模的父母代群,形成了一定规模并相对完整的高产种猪繁育体系,为佳和农牧开展高产种猪繁育工作打下了良好坚实的基础。
  到2020年,佳和农牧计划年出栏规模要达到300万头,其中,母猪规模计划达到10万头,高产优质种猪生产规模将达到50万头,在该规模下,佳和农牧高产种猪形成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会更加明显,企业育种研发将走得更好更远。也许在五到十年内,佳和农牧可以在中国打造一个总规模超过丹麦本土的高产种猪育种体系。
  无论是从育种研发投入还是育种技术上比,目前我国的种猪企业与国际育种公司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国内很多种猪企业或者种猪场不同的是,佳和农牧从一开始就在有意识的构建一个完整的育种体系,为未来发展成为专业种猪育种公司搭好架构。其一是选择了正确的品种—丹系高产种猪,高效且可以自主繁育;其二是构建了40000头母猪规模的完整育种体系,从核心育种场、扩繁场到父母代场,父母代母猪供种能力超过20万头;其三构建了强大的育种大数据系统,率先与IPIG公司合作,集团生产育种全面采用KFNetsking软件,在集团内部建立遗传联结,收集整个育种体系的相关数据,为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大数据支撑,形成在空间上的大群体以及时间上的大跨度积累。




建立互联网育种大数据
  生猪育种是要满足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以尽量高效的生产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合适的肉品,这其中牵涉到种猪生产、母猪饲养、肉猪饲养、屠宰加工、流通销售等多个环节的效率和效益,无论哪个环节有问题,可能都需要通过育种方法来解决,因此需要搜集的育种信息是海量的,如果这些信息不能采集,不能数据化,就无法为育种所用。
  每个优秀的种猪育种公司或组织都有一套先进的育种信息系统,这是育种企业的灵魂和根本,如PIC公司PICtraq和丹育的Agrosoft,都是非常强大的生产和育种管理系统,存贮了大量的生产育种信息,并具备强大的分析处理数据能力,这是中国育种最缺乏的。因为无论是现在的数量遗传技术还是未来的基因育种技术,都离不开育种基础数据。
  中国集团化养猪企业不少,但以育种为核心、为纽带建设生产育种信息一体化的企业不多,佳和农牧作为一个养猪集团,一开始便确定了以育种为核心、为纽带打造生产育种信息系统的策略,这为以后的集团大数据育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生猪育种是国家的战略产业,从长远看,中国的生猪育种应该用国产的育种软件,方便以后与国家大育种体系的融合、交流,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延伸。佳和农牧作为集团化养猪和育种公司,采用国产软件就更有必要,所以公司早在2012年就选择了与IPIG公司合作采用了KFNetsKing系统,开始打造佳和农牧集团的生产育种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大规模、大数据的育种体系支撑下,开展育种工作的效率会大幅度提升,育种价值也能得到充分利用和体现。目前佳和农牧育种在空间上已逐步建立起大规模的种群和数据,但在时间上历史数据的累积还不够,与丹育、PIC等专业的种猪公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只要坚持做下去,这种差距必将逐渐缩小。


生产管理标准化、精细化
  同样的猪种,不同品系间的性能差异很大,其生产工艺、营养标准、饲养标准乃至管理流程也都可能不一样,因此高产种猪的生产管理需要一整套的标准化的技术体系和现场精细化操作做支撑。
  首先,高产种猪的生产工艺设计标准不同于常规标准,过去做猪场工艺设计,600头母猪设计年出栏肉猪10000头;但如果是高产种猪,600头母猪设计年出栏肉猪应该在15000-18000头,故种猪品系不一样,猪场设计就需要有变化;再如高产种猪哺乳期采食量最关键,在设计母猪分娩舍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夏天防暑降温的问题。
  其次,高产种猪的营养标准、饲养标准不一样。与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高产种猪并不意味着营养水平要高,恰恰相反,丹麦采用的是低蛋白日粮,更有助于高产性能的表达;在母猪饲养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饲养模式和标准也大不一样,这些都需要根据高产种猪的需求重新建立标准。
  最后,高产种猪需要更高效、更精细的现场管理,在具备完善的技术管理标准前提下,现场管理本质就是组织执行。现场管理最核心和最困难的就是人员的管理。首先是人员素质,不同场不同岗位,对人员素质要求是不一样的,必须在员工入职前进行筛选。其次是技能培训,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岗位技能标准,培训、考核合格,再上岗;再是现场检查,佳和农牧猪场管理有多级检查机制,场内的检查日常化;场间互查月度化;集团育种、技术、生产管理等部门不定期抽查制度化。另外,就是例会制度,各环节有班前班后会,全场有周例会、月例会,及时总结,及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是绩效激励,佳和农牧提倡的是创业和分享文化,员工创造的额外效益员工可以分享大部分。


  佳和农牧,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正在养猪业高产高效的方向上大步坚定前行!坚信佳和农牧必将能实现每头母猪年出栏30头的目标,与优秀的同行共同改变国内养猪业相对落后的局面,对中国养猪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