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

董广林:理性看待进口国外猪肉事件 正确培养消费认知!

时间:2017-08-23 来源:验客实效 作者:佚名


  昨晚写了一篇进口猪肉的文章,短短不到12小时的事件阅读量20万+,评论无数,而最有意思的不是文章,而是评论,针对大家的参与度及认知,作为一个畜牧行业厮混的老兵,不得不发表点自己的认知及观点,希望大家理性看待进口猪肉事件,正确培养消费认知,这是责任亦是义务。

  1.为什么要进口猪肉?

  对于进口猪肉,国家的战略首先是控制肉类价格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避免肉类价格的大起大落,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同时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逐步的开放消费市场是未来的趋势。这是未来发展的常态,别人为你开放市场,你不为别人开放市场是说不过去的。无论是基于战略层面的贸易所需还是平衡国内肉类市场的稳定,进口未来会成为一种常态,这是事实。

  2. 危机:

  对于养殖行业来讲,当前国内养殖业的危机及国内的现状,对于普通猪肉的生产,国内目前在成本优势上与国外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而这种差距不是短期内能改变的,特别是国外用于生产猪肉的原料成本优势及资源优势,短期内不可能持平。所以,进口国外的同类普通猪肉对于国内的养殖业来说是一次危机,特别是那些养殖水平差、成本居高不下的企业来讲更是噩梦。

  另外我们要注意的是如果大量的进口国外猪肉甚至失控,对于中国的养猪生产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那些成本居高不下的养殖企业。再加上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环保风暴,很多中小养殖户会被大量清场,由此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是需要考虑的。

  3.机遇:

  有危机就有机遇,对于中国养殖业来讲,适当引入多元化的竞争模式,会加速国内养猪业的成长,无论是对于成本的把控还是引导向循环农业的转型,乃至提升国内养殖业对于肉类食品的安全意识及品质提升,都有积极的意义,但这个度是需要重视的。

  适当的引入竞争,可以加速市场的进一步整合,让中国养殖业在外来的压力下自我调整及成长,更注重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成本意识及消费需求意识、创新意识............的积累及成长。而对于中国国人消费需求的研究及强化,进而通过践行及探索具备中国特色的养猪模式及肉制品的深层次、差异化消费需求满足,或许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

  4.对比:

  国外猪肉的优势体现在哪里?除了成本之外,还有什么?无论是最近几年进口猪肉产生的安全事件,例如细菌超标、最近爆出的继荷兰毒鸡蛋事件后的英国一个连锁超市出售的自制猪肉产品,含戊型肝炎病菌。据报道,英国本土的猪肉并未发现戊型肝炎病菌,但从荷兰和德国等欧洲国家进口的猪肉制品却检测出该病菌,而该病菌可进一步引发肝炎。英国食品标准局(FSA)表示,对于“毒猪肉”事件正在展开调查,但拒绝发表评论,且未透漏生产“毒猪肉”制品的超市名称。(综编/海外网 张敏)

  基于以上原因,从安全性及品质上来讲,国外普通猪肉的品质与国内相比,并不具备什么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价格了。而在品质猪肉诸如土猪肉的品牌开发甚至特色风味猪肉的品质开发商,国内养猪业更是超越国外N条街。

  加上国内对于猪肉的消费习惯及未来国内对于猪肉的消费需求变化及趋势,相信这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安全风味猪肉的循环农业之路。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体验就不会有认知,所以,无论是从安全性、特色的风味体验乃至中国的养殖业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都应该更好的支持国货。而国货当自强,从安全及品质和差异化的体验这个战略去击败国外猪肉其实并不困难。毕竟还是爱国者多,汉奸只是极少的一小撮而已。

  倡议:

  尽管进口猪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但是我们不得不去理性的去看待这个问题,而培养正确的消费认知及习惯,才是真正的支持国内畜牧业和农业的有效习惯。打败我们的从来不是外来的因素,而是内部的认知,当我们消费者树立了正确的认知及消费喜欢,不再为那些错误的国外猪肉比国内猪肉更安全的观点所引导,当我们消费者的消费认知开始成熟,当我们消费者都开始国内畜牧业和农业的时候,剩下的就是我们生产者的操守及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者认知和满足,而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的,只有倍爽的体验才是真实的。

  当我们的猪肉安全已经成为一种底线,品质的追求成为一种信仰,不断提升的安全意识及不断持续提升的特色风味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那么还会去关注什么进口猪肉吗?

  因此,打败进口猪肉的不是我们的愤怒、更不是我们的发泄,而是务实的消费需求深层次满足及不断建立的信任度,你说呢?
 

(责任编辑:李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