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科教 >

引领学科健康发展的良好尝试——参加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2019年常务理事会有感

时间:2019-07-30 来源:种猪在线 作者:孙德林



  2019年7月24-26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2019年常务理事会在重庆市召开。会议由重庆市畜牧科学院承办,宁波三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动物繁殖教学、科研、推广、生产和相关繁殖服务领域内专家、学者167人参加了盛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田见晖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刘国世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和闭幕会。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刘作华院长、黄勇副院长及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刘保国先生出席了相关活动。
 
 
一、推动中、日、韩动物繁殖学科研讨,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中日韩动物繁殖学科交流源于20年前。其中,日本理化研究所小仓淳郎(ATSUO ORGURA)和韩国忠北大学金南衡院士是主要倡导者。两位倡导者都受邀参加了本次常务理事,大会上,金南衡院士院士指出,20年前,他作为韩方代表提出建立中日韩动物繁殖学科定期交流研讨会机制,最初研讨会只是在韩国和日本之间展开,后来逐步过渡并建立了中日韩定期交流研讨会机制。金院士认为,现在中国人参与度很高,并且中国逐渐成为交流中心,推动了相关研究。说明相关领域中国科技进步和科学家科研水平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日益上升。下一届中日韩研讨会将于明年在韩国举行,期待看到更多中国科学家参会,并进行科研成果展示。
 
  本次会议,日本学者小仓淳郎(ATSUO ORGURA)教授做了“Development of reproductive engineering technlques for small laboratory species”的特邀报告。小仓淳郎教授来自日本理化研究所,该所是日本一流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他主要介绍应用模式动物进行IVF、克隆、ICSI等技术研究进展,这些技术日本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中,冷冻精子复活技术不但可使濒危物种得以保护与复活,还能缩短品种培育的世代间隔。目前克隆、ICSI技术均已是成熟的显微技术。
 

 
  韩国动物繁殖学会前理事长、韩国忠北大学金南衡院士做“Xenotransplatation:current and perspective”的特邀报告。主要介绍了器官移植相关技术并进行了展望。金院士指出,核移植虽然效率很低,但对于濒临灭绝的动物都有可能利用这一技术实现种群恢复,所以意义非常重大。人类所紧缺的药用蛋白质、器官等都可以通过核移植、基因编辑、克隆等技术来实现。其中,研究的重点主要是牛、猪、鸡的转基因修饰。基因修饰和克隆过程中如何控制早产、死胎是关键,相关问题主要是基因表达异常导致的。因为猪的器官与人的器官大小与功能非常接近,几乎所有猪的器官都可以应用于人类器官移植,所以,目前猪的器官移植研究非常广泛,但免疫排斥反应问题仍然很突出,需要得到有效解决。内源性病毒等许多其他问题,还需要通过更广泛深入的研究得以解决。
 
  他们将猪心脏、肾脏移植到猴子体内,并做了大量试验研究。猪肾脏在猴子体内最长存活136天,心脏可存活2年。另外,人类肝脏、胰脏移植已很普遍,但在猪肝脏移植的研究还不多,猪胰腺移植也在探索之中,这些器官移植成果为人类解除病痛、延长寿命带来了福音。从人工合成胰岛素到猪胰腺移植为人类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解决方案。
 
  目前,一些研究正在尝试将人类干细胞经过包装移植到猪的胰脏,以使猪生产人源化的胰脏器官,人源化胰脏的生产,将使糖尿病患者通过器官移植彻底根治糖尿病。干细胞移植还为体内肺脏生产或人工肺移植提供了新思路。另外,猪角膜、皮肤移植到人体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好进展,并且已经走向临床应用。总而言之,基于猪器官供体的人类器官移植前景很好,但问题也很多。如排斥反应、伦理道德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二、倡导学科融合发展,促进动物生产效率综合提升
 
  为加强学科交流,推动其他学科与动物繁殖学科融合,提升动物繁殖学科的技术研发水平与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大会还邀请了动物营养、动物生理生化、生殖生物学等学科专家作大会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谯仕彦教授做了“氨基酸调节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进展”的特邀报告。不同阶段添加精氨酸可显著改善窝产活仔数、窝重等母猪繁殖性能,而精氨酸添加成本生产无法接受,为此,课题组深入研究了精氨酸体内合成路径,发现添加N-乙酰谷氨酸(N-NAG)和N-氨甲酰谷氨酸(NCG)均可促进精氨酸体内合成,体外添加NAG、NCG也可显著提高母猪窝产活仔数和出生活仔重,尤其是添加NCG可极显著降低添加成本,所以,课题组从2006年到2014年间,研发并优化了NCG的体外高效合成技术,申报了新饲料添加剂,并最终获得农业部新饲料添加剂证书。
 
  研究还发现,精氨酸、NCG、谷氨酰胺和脯氨酸可增加机体免疫系统清除病毒能力,缓解由圆环病毒感染导致的母猪繁殖障碍;低蛋白日粮中添加NCG,可显著提高眼肌面积,并有降低背膘厚趋势。低蛋白日粮添加NCG和NPN对育肥猪胴体品质和肉质改善有很好效果。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孙青原教授做了“蛋白磷酸酶2A家族在卵子发生及成熟中的作用”的特邀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张美佳教授做了“The role of calcium on LH-induced oocyte maturation”的特邀报告。
 
  孙青原研究员、张美佳教授的特邀报告从分子调控机制角度深入探讨了卵子发生、发育与成熟及胚胎发育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关键调控因子及其磷酸化表观修饰等对卵母细胞、胚胎发育的重要调控作用,这些研究为深入开展动物繁殖机理研究、研发新型高效繁殖调控技术,提高动物繁殖机能和养殖经济效益都有重要意义,是本领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极大兴趣。生殖生物学领域和动物生理生化领域与本学科的深度融合发展,将推动动物繁殖学从生命本质出发,通过揭示生物学原理、探讨生命奥秘,加快理论探索与技术研发,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三、鼓励学术交流,促进青年人才成长
 
  为鼓励青年学者尽快成长,为学科发展增添新的血液成分,会议还邀请了部分优秀青年学者作了大会发言。中国农业大学韩建永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家新教授、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葛良鹏研究员分别做了“囊胚来源三种干细胞重构胚胎样结构”、“牛羊体外胚胎高效发育体系的创建及应用”和“无菌猪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的报告。
 
  猪不同胚层干细胞均可以体外分离培养,分离培养的不同来源多能干细胞可以在体外独立地和联合进行胚胎重构,韩建永教授团队首次利用三种干细胞重构胚胎,为深入分析生命本质、解析胚胎着床影响因素提供了研究模型,也为进行实验室育种和种质创新开辟了试管育种新思路。
 
  为克服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核质成熟不同步、体外胚导致的羊体外胚效率低下问题,加快良种羊繁育进程。中国农大田见晖教授团队和内蒙农大张家新教授联合攻关,探索了核质成熟不同步的机制,揭示了胚胎早期死亡的生命奥秘,基于CNP建立了三步法卵母细胞高效体外成熟技术体系,通过补充RA及相关细胞因子,建立了体外胚胎高效生产技术,并使绵羊体外胚胎生产与移植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加快了种羊选育遗传进展。
 
  无菌猪是SPF猪研究的升级,是研究、构建猪体内菌落的重要手段,研究意义重大,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葛良鹏研究员团队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建立了我国唯一的无菌猪繁育和应用平台,同时也是国际上少数几个能够开展第一基因组和第二基因组关联研究的大型模式动物(猪)平台,为国内外多家单位和多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实施和产品开发提供了科技支撑。其进行的产业化尝试,取得了很好效果。
 
  这些青年人才的报告从生命奥秘揭示、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产业推动等多方面展示了动物繁殖学科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并彰显了本领域青年人才投身科研、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更昭示了动物繁殖学科青年才俊人才辈出的喜人景象。
 
 
四、引领学科发展,树立正确科研观、人生观
 
  闭幕式上,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田见晖教授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动物繁殖学会分会要树立正确人生观,科研的目的是探索科学奥秘、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发展。因此,号召全体青年才俊在老一辈科学家的正确引导下,刻苦学习,积极攻关,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宣传当代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学会、学科要树立良好的科研风尚,积极探索科学奥秘、探究生物学原理,揭示动物繁殖机理。作为科学家,要努力解决困扰产业发展的理论问题、技术问题问题,提高产业科技含量,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可靠、优质的畜产品。
 
  7月24日晚,本次会议还召开了常务理事会会前会,会上,承办方向理事会通报了本次会议的筹备情况,还讨论了2020年动物繁殖学分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筹备情况及相关事宜。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的前身起自1978年举行的首次全国动物繁殖及人工授精学术研讨会,正式成立于1982年,隶属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先后由郑丕留、安民、董伟、刘健、张忠诚、朱士恩等老一辈畜牧专家任理事长。发展到现在,有会员750余人,其中来自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会员占50%以上,其余为来自企业和基层养殖单位技术人员。
 
 
(此文经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王栋研究员修改、补充与完善,再次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