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科教 >

猪蓝耳病在规模化猪场的流行趋势与防控

时间:2020-01-20 来源:猪情通报 作者:佚名



  猪蓝耳病于1987在美国首次报道,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PRRS就迅速地传播到加拿大以及欧洲(1990年)、亚洲(香港1993年报道)的许多国家与地区。猪蓝耳病是猪的1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以妊娠母猪发热、厌食和流产、死胎、产木乃伊胎和产出弱仔等繁殖障碍以及仔猪呼吸困难和高死亡率为特征。1991年,欧盟和英国使用“猪蓝耳病”命名此病。1992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决定使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并将其列入需要通报的B类疾病名单2。PRRS在世界各地都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在被认为是在养猪密集型国家的最重要的疫病。

  PRRS病毒是一种正链小RNA病毒,与马动脉炎病毒、小鼠的促乳酸脱氢酶病毒和猴出血热病毒同属动脉炎病毒科。基于基因和抗原性的不同,PRRSV分离株分为2个基因型,分别为:欧洲型(Lelystad株为代表)和北美型(VR.2332株为代表)3。笔者对PRRS在我国的流行趋势及防控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规模化猪场的PRRS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我国的流行趋势

  1.1PRRS在我国大陆地区的发展历程1995年,北京和广东地区从加拿大引进的种猪中首次分离出PRRSV。1996年,PRRS在北京及周边地区大规模暴发,随后在华北、华东地区养猪场发生类似PRRS的疾病。1996年,从发病猪场分离到该病病原并鉴定其为PRRSV,从而确定了PRRS在我国的存在。

  2006年夏,我国南方出现猪高热病。田克恭等48证实HP-PRRS在江西首次爆发,波及20个省份,疫情持续了12个月,200万头猪感染,40万头猪死亡,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009年,HP-PRRS在安徽地区再次爆发,波及了周边的湖北、河南、山东和江苏地区,给这些省份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进一步升级典型发病猪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包括:在猪的耳部、嘴巴、鼻部、背部及大腿内侧出现发红、出血点、瘀斑、皮肤红肿热烫和丘疹。其他常见的症状包括高热(40〜 42℃)、精神不振、厌食、咳嗽、哮喘、跛行、颤抖、呼吸障碍和腹泻。

  部分内脏器官出现多个病灶部位,在肺部出现肺出血点和肺水肿;脾梗死和膀胱扩张充满了尿液,呈红褐色;肾有多处出血点;心肌坏死;肝脏出现黄白色坏死灶或出血点;脑髓软化,脑膜表面出现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切面有明显的出血点;关节肿胀,发生关节炎及肠溃疡。

  1.3北美NSP2和GP5的基因变异情况,目前新出现了欧洲基因型PRRSV的基因组为一个单股正链RNA分子,由大约15000个核苷酸组成,含有8个开放性阅读框架(ORFs),其线性排列顺序为5'~NCRORF1a/1b-ORF2-GP3-GP4-GP5-M-N-NCR-3'5-6。

  ORFs1a和1b占整个基因组的80%,并且编码病毒复制所必需的RNA复制酶。ORFs1a和1b的翻译产物均为单个的多蛋白,经过加工后成为更小的非结构蛋白(Nsps)。Nsps除了在PRRSV的复制发生作用外,在该病的诊断和宿主的免疫反应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Nsp2含有大量的抗原决定簇,可以被感染宿主的免疫系统所识别。

  ORF5编码的GP5蛋白是所有结构蛋白中变异程度最大的,美洲型毒株和欧洲型毒株氨基酸同源性为52%〜 55%,同型毒株氨基酸同源性为88%~89%。了解NSP2和GP5的基因变异情况,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1.3.1北美NSP2和GP5的基因变异情况。20世纪80年代底2型PRRS病毒的流行首次被记录。在此次流行期间,从感染样品中分离出了VR4332毒株,属于基因2型。从1989年到90年代初期,分离出了野生型VR42332类病毒。后来,从临床分离出了疫苗衍生毒株。

  从1996年盛夏开始,在美国爱荷华州的东南部爆发了严重的PRRS,同时波及到美国的其他自治州。免疫过PRRS疫苗的地区,也同样爆发PRRS。母猪表现为流产或死亡。从临床上分离的毒株与疫苗毒株不同的现象。

  2、疫苗免疫

  (1)非疫区和PRRS阴性场。在非疫区和PRRS阴性场,如果能确保无PRRSV侵袭的危险,原则上可不用疫苗免疫。但是就我国PRRS流行现状而言,应用疫苗预防PRRS是最佳选择。在非疫区和PRRS阴性场,应使用PRRS灭活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免疫程序为基础免疫进行2次肌注。间隔3周,每次每头注射4ml,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每头注射4ml;对哺乳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不进行疫苗免疫。

  (2)受PRRS威胁地区和猪场。受PRRS威胁地区和猪场或存在PRRSV侵袭的猪场,应立即采取全群疫苗免疫的策略。使用PRRS灭活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免疫程序为基础免疫进行2次肌注,间隔3周,每次每头注射4ml,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每头4ml。对3〜 18周龄猪进行弱毒疫苗免疫,免疫程序为3〜 10周龄猪肌肉接种弱毒疫苗1次。每头1ml;10周龄以上的猪肌肉接种弱毒疫苗1次,每头注射2ml。

  (3)PRRS暴发和流行地区和猪场。爆发和流行PRRS的地区和猪场,应立即采取紧急预防接种策略。应使用PRRS灭活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免疫程序为基础免疫进行2次肌注。间隔3周,每次每头注射4ml。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每头4ml。对3〜 18周龄猪进行弱毒疫苗免疫.免疫程序为3〜 10周龄猪肌肉接种弱毒疫苗1次,每头注射1ml;10周龄以上的猪肌肉接种弱毒疫苗1次,每头注射2ml。采用弱毒疫苗紧急预防接种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剂量。

  2.2药物防控当猪场发生PRRS时,常常会伴有母猪产后并发症和保育猪继发多种呼吸道传染病。此时,单纯的疫苗免疫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在采用疫苗免疫的同时,必须控制其他疾病的继发感染。

  在病毒性疾病的防控方面,鉴于抗生素类药物具有控制并发症的作用,近几年在PRRS的防控上,抗生素被大量使用。滥用抗生素在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的同时,也会加深猪体对PRRS的免疫抑制,促使病情恶化。然而,利用中药方法不仅可以抑制病毒复制,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其对PRRS的治愈率,而且对肝脏损伤小。因此,近年来中药在PRRS的防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2.1中药单方。在抗PRRSV中药治疗的研究中,许多单味中药都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例如,绿原酸对PRRSV具有显著的体外抑制和阻断作用。此外,黄芪、连翘、穿心莲及板蓝根等在抗PRRSV方面都有较好的疗效。

  2.2.2中药复方。在PRRS的防控过程中,一些传统的中药复方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清瘟败毒散、白虎汤对高致性猪蓝耳病的疗效明显。此外,大量实例证实,加减清瘟败毒散、白头翁汤、黄连解毒汤等用于控制PRRS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2.2.3中西医结合。研究表明,米用中西医结合防治PRRS会有更佳的疗效。例如,使用中药复方牡丹皮、赤芍、连翘各10g,生石膏50g,生地黄18g,银花藤2g,黄芩、玄参、板蓝根各15g,若患猪出现高热再加麦冬15g、水牛角30g、丹参10g,与阿莫西林粉、强力霉素等共同治疗PRRS,疗效较好。

  2.3综合防控

  2.3.1种源控制。严把种猪引进关,目前PRRS在我国流行之广泛、危害之大与种猪频繁交换有直接关系。严禁从疫区、疫场引进种猪。种猪引进前必须进行PRRS的检测,杜绝PRRSV携带猪的引入,引进的种猪在隔离观察期间进行PRRS灭活疫苗的基础免疫。

  2.3.2环境控制。虽然猪可以通过许多接触途径感染PRRSV,但是不同接触途径所需要的感染剂量不同。Her¬mann等和Benfield报道猪极易通过非肠道途径接触感染PRRSV,而通过其他途径接触的易感性较低。可能的非肠道接触途径涉及在养猪业中常用的一些做法,如剪耳或打耳孔、断尾、切齿、刺标以及注射药物和接种生物制品等。同样,由于感染后PRRSV可以在口腔液体中存活长达几周,因此许多正常的猪的行为都可以引起PRRSV的非肠道接触,如在猪互相攻击中造成的咬伤、割伤、擦伤等外伤时都可以引起PRRSV的直接传播。间接传播主要包括通过无生命物体(如设备、仪器、衣服等)或物质(如饮水、饲料等)、活的载体(如媒介动物)或气溶胶等。

  Torremorell等报道在美国的商品猪生产系统,超过80%的新的感染病例并不是由于猪或精液所致,邻近养猪场的气溶胶传播、PRRSV感染猪的运输、不遵守生物安全规定或通过节肢动物都可能引起PRRSV的传播。

  在预防领域中最新的进展主要涉及优化与PRRSV传播有关的生物安全。Otake等证实,在与急性感染猪接触60min后,在工作人员的衣服、鞋靴和手上都发现有PRRSV。此后,Dee等(2004)证实一些初级卫生程序(如更换衣服、更换鞋靴以及经常洗手等)对于使病毒失去作用和防止病毒传播都有意义。Dee等的研究小组通过检测与比较方法,认为清洁、冲洗、消毒和干燥都可以有效灭活运输车辆上的PRRSV。

  目前,国内在育种方面,种猪场还是以精液交流为主,引进的精液必须经PRRS检测为阴性后,才能引入猪群。

  2.3.3消毒控制。

  (1)消毒药品。宜选用碱类或酸类等消毒药品,按照说明书的用法和用量使用。消毒药品应交替使用,但更换频率不宜太高,应避免相互间产生化学反应,影响消毒效果。

  (2)消毒设施。①消毒池。猪场门口及生活区到生产区的门口要设与大门等宽、长2.5m、深0.2m的消毒池,内置消毒液;猪舍门口要设宽1m、长0.5m、深0.2m的消毒池,内置消毒液。②消毒室。猪场门口及生产区的门口要设置消毒室,内设紫外线灯、更衣间、淋浴间等。

  (3)消毒措施。严格消毒,消除面源污染。对生猪饲养圈舍和周围环境,集中进行1次全面彻底消毒,及时清除猪舍粪便等排泄物,保持环境清洁。对规模化猪场、种猪场、重点地区和受威胁地区的生猪圈舍、环境每周进行1次定期消毒,同时加强外来人员及车辆的消毒严格,控制人员进出生产区。对交易市场、屠宰加工场所,每天进行严格消毒。对运载生猪及其产品的运载工具,做好装前卸后的消毒工作。

  (4)日常消毒频率。办公场地每月消毒1〜 2次,生产场地每周消毒1次,猪舍每周消毒2次。

  2.3.4疫病监测。按照衣业部《猪“高热病”处置技术规范(暂行)》规定,当养殖户(场)发现疫情时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同时分别隔离病猪和同群猪,限制移动,做好圈舍和环境卫生,全面消毒;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养殖户(场)的疫情报告后,应及时组织专家到现场分析发病原因、采样送相关实验室进行检测、制定防治技术方案,并指导兽医人员开展治疗工作,监督对病死猪、粪便、垫料及被污染的饲料等进行无害化处理。检疫和监督管理严格进行产地检疫和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督,禁止收购和销售发病猪及其产品。引进种猪和仔猪时,要选择未曾发生疫情的地方引进,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疫,防止因引猪传入疫病。引进的猪应隔离观察45d,确保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2.3.5疫病宣传。为加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宣传力度,应当组织专家深入疫区和生猪主产区,积极开展防治技术咨询、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应当组织编印防治知识手册、疫苗使用手册及防治知识挂图数万册(张)。各地应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宣传有关政策措施,普及疫病防控知识,提高广大养殖者的防疫意识。严格对病死猪采取“四不准、一处理”的处置措施,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对死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3、小结

  由于PRRSV具有基因(NSP2和GP5)高度变异的特点,为疫苗研究和疾病防控带来了挑战。在绝大多数省份都存在疫情、规模饲养和散养长期并存。另外牲畜流通频繁及生物安全现状不容乐观的背景下,就我国PRRS的流行现状而言,应采用疫苗免疫接种、生物安全及药物保健措施,对于控制PRRS才是最佳选择。(资料来源:张平,许彦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伍诚意 正邦集团)

责任编辑 乔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