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科教 >

生猪给药途径(拌料给药、注射给药、饮水给药等)及期间注意事项

时间:2020-06-18 来源: 作者:佚名



  在猪场内,对病弱进行治疗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在多种情况下由多种药物组成,也可以采用多种给 药途径。本文对猪给药途径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在针对疾病开始用药前应根据临床症状考虑与疾病相关的病原类型、疾病的潜伏期(从接触病原开始到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通过投药治疗达到治愈的目的。猪场常见治疗或预防性给药途径是拌料给药、注射给药、饮水给药、局部给药。

1、口服给药

  常见的口服给药方式有饮水给药和拌料给药。拌料给药是将抗生素拌入饲料,拌料给药,是将药物拌入饲料中。拌料给药时应注意病猪或体弱猪通常采食量较正常猪少,或不采食,因此用药量难以计算;对于大型饲养场采用的自动料线不利于给特定猪群用药;如使用剂量较少则可能发生拌料不均匀的现象。饮水给药,通过将药物加入至饮用水中,再饲喂猪群,得到治疗或预防的效果。在实践中发现,多数猪场水管老化,可能与药物发生反应,出现沉掉,因此到不到治疗效果。仍处于食用液态饲料的断奶仔猪,可将饮水拌入液态饲料中。

  饮水给药的优点是方便给药、短时间起效、可用于大群治疗,成本(人力)降低,缺点是健康猪也会接触到含有药物的饮水、病猪或体弱猪的饮水量减少、每头猪饮水量不同导致药量难以精确把握。

  药物吸收过程有明显的影响包括:剂型、给药途径、药物的理化性质。内服给药过程中,吸收也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不同种属动物的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较大差别,所以应区别给药。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有利于将药物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

  例如,脂溶性药物可以简单扩散方式从呼吸道吸收,气体、挥发性液体、分散于空气中的微滴或固体颗粒均可从肺泡吸收。肺泡表面积大,并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故气雾给药时,药物可以直接在鼻腔粘膜、气管、支气管或肺部产生局部作用,也可以通过肺泡快速吸收出现全身作用。拌料或饮水给药,药物多以被动转运方式经过胃肠道内服药物吸收。分子量越小、脂溶性愈高或非解离型的药物容易吸收,而解离型药物则难以吸收。影响药物的吸收包括:药物溶解的程度和速度、胃内容物的组分和充盈度、胃排空和肠蠕动的速率等。

2、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入皮肤或真皮层、静脉、肌肉内等,药物进入机体血液循环,然后随血液循环向全身分布,在肝脏等组织发生化学变化(生物转化),最后药物通过肾脏等多种途径排出体外。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人血液循环的过程。

  除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外,其他给药方法均有吸收过程。皮下注射操作前应了解皮肤的结构,从外至内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和脂肪、肌肉。其中脂肪组织的血液供应很差,因此应严格控制注射部分和深度,一般选择脂肪较少的部位进行,一般选择大腿内侧皮肤皱褶下或肩胛后方下的皮下。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入血液,部位为耳静脉、颈静脉、前腔静脉等。使用注射器时应注意某些药物不能混合,存在药物禁忌。注射前用棉球与消毒酒精将皮肤清洁干净,同时起到扩展静脉的作用。

  重复利用的注射器应在不同时放入冰箱冷藏,在每次使用完毕后,应进行清洗和煮沸消毒10分钟左右,如注射器针尖出现倒刺,针尖掉落应立即更换。耳静脉注射法的具体操作是将猪站立或侧卧保定,给猪耳静脉消毒后,一人用手捏住猪耳根部的静脉部,使静脉怒张,或用指头弹,或用酒精棉球反复擦局部,以引起血管充盈、怒张。术者用左手抓紧猪耳并托平,右手持接有输液管的针头延耳静脉径路刺入血管内耳静脉注射法。

3、局部给药

  局部给药,药物可应用于鼻、口、皮肤、蹄部等,药物喷雾或浸没等方法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例如,用亚胺硫磷治疗疥螨,是将药物喷洒到皮肤上通过皮肤的吸收作用并分布于全身。局部给药简单、猪体应激小,随着药物研发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倾向于采用这种方法。

  局部给药的过程是药物的透皮吸收首先要通过表皮的角质层屏障。角质细胞膜是含有类脂质的半透性膜,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途径。吸收的主要方式是被动扩散。根据报道,在温暖的环境中皮肤的血管扩张,比在寒冷环境中的皮肤吸收药物多。一般而言,动物耳后、肢间、腹下等皮肤软薄的部位,比其他硬而厚的区域容易透皮吸收。

  有报道称,当皮肤的表皮损伤时,药物的吸收量可增加数倍。药物透皮吸收具有影响还包括药物的理化特性以及药物与皮肤接触的面积与时间。表皮的渗透性最大是低分子量水溶性和脂溶性很高的药物。不溶解的药物需溶解于赋形剂中才能吸收。药物在皮肤上接触与停留的有效时间与吸收量成正比。

责任编辑 乔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