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

“猪肉自由”背后的育种升级

时间:2024-03-15 来源: 东南早报 作者:佚名



东南早报讯 (融媒体记者许奕梅 许钹钹)昨日,德化县汤头乡吉山村福建普乐农种猪繁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正式投产运营。就在4天前,该基地1 000头进境原种猪结束隔离,这是我省近15年来,最大批量进口纯正美国种猪登记协会体系的原种猪项目,契合了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相关要求。

基地种猪项目负责人黄阳生告诉记者,这批进境种猪主要是来自美国的“杜、长、大”(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此前,曾有国内专家表示,国家之间相互进行种猪品种交流是国际惯常做法。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引进“杜、长、大”原种猪实施本土化选育。从近10年的数据来看,全国年均进口种猪不到1万头,占核心育种群更新比例不足10%,少量进口主要用于补充资源、血统更新和改善种猪性能。

“此次引进纯种种猪,一胎可产16崽,本土猪一般产10崽。”泉州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科科长陈佳良告诉记者,泉州生猪市场长期供不应求,自给率大约40%。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生猪存栏90.3万头。该种猪繁育基地投产后,预计年新增种猪出栏10万头,年产值可达2.5亿元。自给率提高了,保障本土生猪市场供应的同时,还能扩大外销,逐步提高种猪性能,促进我省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和保供稳价,也可满足华东、华南市场对于大骨架、高产肉、耐粗饲、易饲养的生猪养殖需求。

据介绍,为了人民的“猪肉自由”,自项目地选址确定后,项目方就与美方育种公司保持良好沟通,美方专家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数次到场进行交流。今年4月,两名美方育种专家将驻场,和本土育种人员联合育种,指导并参与基地育种和生产工作。投产后,每头原种猪都会有身份溯源,同步进行严格考评、优中选优,保留优良品种。

陈佳良介绍,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建设,加快种猪核心群遗传改良进展,泉州也不断颠覆传统养殖观念,推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该基地作为市重点项目,力争建成现代化、智能化的国家级禽畜养殖标准化示范厂,作为建设生态立体循环农业的典型代表,打好种业“翻身仗”。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责任编辑:乔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