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轶事 >

芜湖“猪倌”弃商从农 洋猪土养直通港澳

时间:2016-05-06 来源:芜湖新闻网 作者:佚名


  提到养猪场,很多人的印象是潮湿阴暗的猪圈,和扑鼻而来的臭味。而在鸠江区白茆镇的东旺土猪养殖场,记者看到的是一块河清岸绿、空气清新的“运动场”,猪群撒开蹄子你追我赶,跑得漫山遍野的壮观场面。通过自己研发的生态养猪法,芜湖“猪倌”沈旭东成功地让源自美国的“洋品种”适应了芜湖江北的水土,还获得了商务部核发的供港澳资格认定,成为安徽目前唯一一个具有港澳供应资质的生猪养殖企业。

  年过不惑 弃商从农回家当起“猪倌”

  今年45岁的沈旭东原先在北京从事建筑行业,赚得“第一桶金”之后,2011年底返乡投资,选择了此前从未涉足的养殖业。当时,白茆镇虽然头顶安徽“蔬菜状元”的光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仍是效益不高的水稻、棉花,养殖业更是零零散散不成规模,遑论品牌。

  第一次接触农业,为什么要选择养猪?沈旭东告诉记者,之前有一次出差去美国俄勒冈,尝到了当地的猪肉,“洋猪肉”的味道让同行的中国人都感慨:肉质筋道鲜美,放在国内肯定好卖。“现在手头有资本,进军农业的人很多,但要想效益高,一定要在质量和品牌上决高下。”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沈旭东深谙消费者心理。于是,他和妻子放弃了在北京一年400多万元的收入,在白茆镇永胜村觅得了一处紧邻芦苇湿地、风景秀丽的地方,打造了20多万平方米的养殖基地。

  初涉农业,白手起家创业的沈旭东不怕农活的脏和累,但技术问题着实令他犯难:他花300多万元从美国高价引进的种猪适应不了江边高湿度的气候,出现了关节肿胀等水土不服的症状。这时,无为县农技部门的专家给他支了招——让洋猪和能耐零下30℃低温的东北民猪杂交,沈旭东一经试验,南橘北枳的问题由此迎刃而解。正因为认识到农业技术的重要性,沈旭东现在聘用的养殖技术人员多达26人,还有2名疾控专家及1名畜牧学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团队。

  洋猪土养 “放心猪肉”直通港澳

  记者在沈旭东的养殖场看到,这里建有10个散养区,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分区管理——这些“运动健将”们每天要至少跑步10公里,夏秋季还要“加练”1.5公里游泳。沈旭东告诉记者,他养的猪375天出栏,是普通猪的2倍周期;坚持不使用抗生素,采用中药保健治疗,加上防疫措施到位,猪的体质特别好,“雪花纹特别漂亮”。

  玉米、小麦、大豆是猪的主要饲料,无农残、无药残的饲料是确保猪肉品质的必要前提,为了保障原料的供应,近几年来沈旭东流转了3000余亩土地,主要种植饲料原料。此外,他和周边1150多户农户签订2000多亩代种协议,对种子及农家粪由企业负责,农作物保底收购,前提条件是所有种植的农作物均不得使用农药、化肥,农作物肥料利用猪场发酵后的猪粪还田循环使用,实现低碳和有机养殖的同时,也帮助这些农户户均增收1万多元。

  沈旭东的养殖场上了正轨之后,在行业内率先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供港澳猪场资格认定,产品经过国家质检总局连续24个月的质量跟踪监测,通过了行业内最高监测标准,2014年11月通过香港最大的鲜活冷冻食品经销商——五丰行有限公司首次供应到香港,打破了我省自1958年以来供港澳猪产品“零”的纪录。过硬的产品质量给了沈旭东底气,他只身来到北京,在商务部门前苦候了几天,最终打动了商务部相关负责人来到芜湖。在肯定了企业的资质后,2015年9月,企业获得了商务部核发的供港澳资格认定,开通了港澳“直通车”,这个来自芜湖的品牌已经在港澳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眼下,沈旭东的养猪场全部自繁自养,年出栏商品猪11000余头,这个芜湖“猪倌”正在生态农业、规模养殖拂来的春风里大步前行,书写自己的“致富经”。

责任编辑:贾海燕